李莲英姐姐隐瞒的真相,人到晚年才说出慈禧的真正死因,并非病死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2-02 11:13:29

【前言】

在宫廷里头,啥是最吓人的玩意儿呢?那得是权力欲望,这就好比一只恶魔,能让人在大白天就陷入黑暗之中,到最后变成一个没了人性的怪物。

历经七十四载风雨的慈禧太后,就这样从云端坠落到谷底,她的人生简直就是一场身处宫廷却如履薄冰的悲剧。

原本姨侄之间情谊和睦,可最终却都走向了死亡这一相同结局。要说这其中开始产生猜疑的缘由,那得从太后身旁那个对各种情况都最为了解的红顶白太监李莲英谈起。

【如亲人般的贴身太监李莲英】

李莲英,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太监,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他竟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得力助手,且这一伴就是长达五十三年。

16岁的时候,李莲英被安排到了太子太妃嫔贵人的寝殿去伺候。这位太子太妃,乃是慈禧的亲妹子——婉贞。婉贞嫁给了醇亲王载濂,她和醇亲王载濂有个孩子,叫载湉,这孩子便是后来的光绪帝。

那时候,李莲英才刚进宫没多久,还是个新手呢,对宫廷里的各种规矩都不太清楚。他慌里慌张地伺候着主子,就怕一不小心把眼前这位太子妃给得罪了。没承想,婉贞性子温柔,对人也很谦和,和李莲英相处得倒也平安无事。李莲英心里偷着乐,觉得自己虽说进了宫,可却遇上了这么个好主子。

婉贞把李莲英当作自家人一样对待,这让李莲英没了身为太监的那份拘束。婉贞和慈禧的关系那是相当好,她俩经常凑一块儿说些姐妹之间的贴心话。婉贞进宫之后,老是惦记着被送到外面抚养的儿子。所以呢,她常常让李莲英来回跑腿送信,去打听太子的最近情况。

李莲英尽心尽力地为婉贞办事,与此同时,他还充分借此契机去结识宫廷里的各类人。慢慢地,他对宫廷里的各种规矩和情况也有了一些认识。

有一天,李莲英偶然得知慈禧对姐姐颇为宠幸,心里不由得对姐姐好生羡慕。要是能去伺候那高高在上的太后,那地位肯定了不得。这样一个想法在他心里冒了出来,他壮着胆子跟婉贞讲:“我想去侍奉皇太后。”婉贞听了,丝毫没有埋怨,反倒送上祝福:“太后宫里正缺人手呢,莲英你要是去那儿侍奉,太后肯定会赏识你的。”

就这样,李莲英跟相处了六年的婉贞妃道别后,去到了长春宫。一晃眼,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李莲英成了太后身边的得宠红人。

起初,李莲英只是负责给婉贞告知她儿子的情况。每当说到儿子时,慈禧的眼中总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悲伤,李莲英总会贴心地为她递上绢帕。慢慢地,太后开始把自己的心事讲给他听,这样一来,他们两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超出主仆关系,但又没到知己程度的特殊关系。

在长达五十年的岁月中,李莲英一直跟在太后身旁。那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到了最后,身边唯有他这一个知心人。即便他们地位差别极大,他也丝毫没有产生过僭越的念头。对待太后,他向来恭敬顺从、彬彬有礼;对待下人,他则是和蔼宽厚。就凭着这样的做人方式,使他在深宫内的风雨雷霆中稳稳站立,不曾动摇。

【新帝登基,姨侄见冲突】

同治十四年(1875 年),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登上了皇位。李莲英的主子——太子妃婉贞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后。依照惯例,年幼的皇帝刚登基,得由太妃来垂帘听政。那时,右宰相成亲王奕䜣那可是权势熏天,他趁机想削弱太后的势力,打算把实权攥到自己手里。李莲英心里替自己的主子犯愁,就偷偷地把奕䜣的盘算告诉了太后。在他暗暗的协助之下,太后成功地把实权稳住了,接着逐步整治奕䜣那一帮人,将他们流放到了新疆。

这场悄然发生的政变,让太后越发信任李莲英。那身形娇小的光绪帝呢,对这位温婉贤良的姨母也是极为依赖,起初他们二人的关系相当亲密。每天,太后都会把光绪帝抱在怀里玩耍一阵,接着再亲手教他认字、下棋,那场面真是温馨又和谐。

然而,在光绪帝成年并完成大婚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有了细微而奇妙的改变。

在清宫的规矩中,皇帝到了十六岁就得举行冠礼,意味着正式成年,到了十八岁则要举行大婚,以此向国内外表明天子已经做好亲政理政的准备了。1885 年,光绪帝已满十六岁,于是举行了冠礼。依照惯例,在这一天太后应该把代表自己权力的玉玺暂时交给光绪帝来保管。但是,当太监恭恭敬敬地捧着玉玺呈上来时,慈禧却迟迟不愿意放开手。

在场的官员们把这一幕都瞧得真切。太后如此行径,分明是在向众人宣告,大权依旧被她紧紧攥在手中,新帝不过是个任其摆布的傀儡。光绪帝的脸上当即满是羞恼与愤恨。打那往后,他再也不像往昔那般与太后亲近了,而太后也仅仅把他视作一枚能够操纵的棋子。就在这一瞬,帝后之间那似有若无的裂痕,终究是没法子弥补了。

三年后,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照规矩,新婚之夜本应是皇帝和皇后共度的时光,可这一晚,慈禧竟硬是挤进了光绪帝的新房。这突如其来的第三者,硬生生地破坏了这本应最为私密且美好的时刻,使得光绪帝觉得自己毫无尊严可言。太后的这一行为,就好似一个糊涂的老婆婆,紧紧缠着不愿撒手的孙子一般。

从权力斗争这样的大事,到生活细节那样的小事,这一系列的冲突,最终使得这对姨侄的感情彻底破裂了。

【戊戌变法惨遭失败,光绪遭囚十载】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帝国遭受重创,光绪心怀天下,想要通过变法来让国家变得强大。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光绪帝大力开展新的政策。但是,守旧的太后和顽固派联合起来,强烈地进行抵制。最后,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光绪的内心深受挫折。

当下正处于仲夏时节,北京市郊那叫一个燥热。李莲英依照惯例给太后备好了能清凉降火的莲子羹。他盘着腿坐在太后跟前,拿着羹匙,一勺一勺地喂着太后。太后脸色不太好,对这羹汤也没啥兴趣。

“说起这变法的事儿啊,我就想起了五十年前的那些事……我当年啊,也跟光绪似的,那可是意气风发哟!”太后冷不丁地冒出这么句话来。李莲英愣了一下,赶忙放下羹匙,专心听太后讲述过去的事情。

想当年,太后初入宫时,那可是不顾众人反对,坚决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还曾亲身感受过摄影术呢。可她的这番变法尝试,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现今光绪又重蹈了她的覆辙,这让太后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的雄心壮志。

“娘娘年轻那会儿不是也想着让国家富强、军队强大吗,咋今儿个就反对光绪的变法了呢?”李莲英满心好奇地问道。

“朕都这把年纪了,就想着能稳稳坐住这宝座,哪还有闲心去搭理那没啥用的变法哟。他这般折腾,那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呢!”慈禧太后冷笑一声,右手在龙床上没好气地敲打着。

李莲英察觉到太后话语里的嘲讽和轻视,在心里暗自叹气。太后这次反对变法,压根不是真心替这个破烂不堪的帝国考虑,不过是想让自己的权力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罢了。她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怀揣着梦想的慈安太后了。这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早就把她的心变得像冰一样寒冷坚硬了。

变法失败没多久,慈禧太后竟宣称光绪帝精神状态不佳,得静心调养。当着满朝官员的面,太医们逐个诊断后,认定皇上已然疯癫,得赶紧退位。就这样,委屈又无奈的光绪帝被囚禁在环秀山庄长达十年,在这期间,几乎没什么外界的消息传来,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莲英那可是太后的亲信,对太后的事儿清楚得很,所以能定期去看看被囚禁的光绪帝。他老是心里犯愁,害怕帝后之间那早就只剩个名头的情分,哪天会惹出大麻烦来。可他不过就是个太监,哪有资格去管帝王家的事儿呢?

这十年间,李莲英在帝后之间来回周旋,成了那无足轻重的传话人。他看着光绪帝从当初踌躇满志的圣明之主,变成了困在囚笼里的癫狂之人;也瞧着慈禧太后从原本和蔼可亲的姨母,化作了心狠手辣的女霸主。权力的欲望就像毒瘾一样,将他们慢慢吞噬,使得这对姨侄陷入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光绪帝恨透太后,谋划毒死】

真的是这十年能够把一个人的所有都给改变喽。

那段日子,帝后之间的关系已然千疮百孔。慢慢地,光绪帝的心里燃起了仇恨和嫉妒的火苗。他觉得太后抢走了他的皇位,让他在这如狼似虎的宫中,变成了如同被软禁在囚笼里的无能之辈。所有这一切,都是太后所致,她压根就不配继续活在世上!就是因为她,自己才落得如此下场。

这事儿可不得了!他偷偷地安排人往太后的饭菜里下毒,一心想要把太后给害死。那个负责侍奉太后用膳的太监呢,对这事儿压根儿就不知道,还是像平常一样,把前面的菜呈给太后品尝。哪晓得今天这凉菜味道特别怪,难吃极了,太后硬着头皮勉强吃了几口,就吩咐把菜撤下去。这太监呢,就端着盘子往外走,刚打算把里面的食物给扔掉,没想到突然之间毒性发作,嘴里直冒白沫,当场就死了。

等把这事告知太后,太后当即就清楚是光绪下了狠手。向来沉着冷静的太后又怒又惊,她那颤抖的手指紧紧抓着龙床的边缘。“我和他互不相欠,可他竟想要我的命!”

李莲英一听,只觉后背阵阵发凉,心里清楚自己这步棋算是下错了。光绪的这番举动,彻底断绝了太后对他留存于世的最后一丝仁慈,往后啊,那可就是不死不休的拼命争斗了。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乖乖地站在那儿,在心里暗暗祈求罢了。

【生死诀别,殊途同归】

1908 年 11 月 14 日,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竟突然离世,他的死因到现在都还是个谜。紧接着,在光绪帝去世后的 22 个小时,也就是 11 月 15 日的半夜,慈禧太后也跟着病故了,享年 74 岁。这两人的生死,真是有种别样的巧合,最终都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光绪帝驾崩的消息才过一天,就已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传开了。有的人讲是太后耍了手段,有的人揣测他是被人谋害了。李莲英整天硬撑着打起精神,就怕有人顺着风声过来打探其中的隐情。

那天,李莲英像往常一样照料太后的日常生活,突然看到她神情恍惚,双眼呆滞。

“娘娘您咋样啊?”李莲英满是关切地拿起太后的手,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此时的太后,身体已如风中残烛,那皮肤干瘪且尽显老态。

“朕没啥事,你走吧。”太后的意识还算清楚,缓缓地把手从他那儿抽出来,示意他离开自己的寝宫。

李莲英迟疑了一小会儿,到底还是走了出去。他心里头隐约觉着,太后的生命就像那快要燃尽的油灯,已然快到尽头了。可在太后跟前,他就是个下人,哪有资格去打听半句呢。

这一分别,没想到竟成了阴阳两隔的永别。

第二天早上起来,宫女神色慌张地来报告,说昨晚太后突然间病情危急,虽说马上就把太医请来了进行抢救,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李莲英得到消息后匆忙赶来,却发现太后已经没了气息。

“咋就这么突然呢!”李莲英惊得叫出声来,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他怎么都没法相信太后就只是正常去世,这里面肯定有古怪。可紧接着,一个想法像炸雷一样在他脑海中响起,惊得他直吸凉气。

他在临死前铁定设了个能要太后命的局,以此来报她多年对自己的软禁之仇和所受的屈辱。太后可是个机灵人,临终前让他躲开,估计是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可一向厉害的太后居然一夜之间就病死了,这也太巧了吧!

哎呀,这下可糟糕了,一切都来不及了。李莲英满心懊悔。他心里清楚那两个人如同水火般不相容,可哪能料到帝王家的事竟然能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他没能完成太后交付的任务,致使太后这般悲惨地被人害死,那自己还能干啥呢?

所有的事儿都画上句号啦。

李莲英呆呆地望着太后的遗容。那脸上带着些苍老,也略显消瘦,瞧不出有啥痛苦,倒是透着一种庄重肃穆的美。她这辈子高高在上,审视着众人,没成想到头来是这般结局。然而,就算是离世了,太后的脸上也全然没有一丝惧意。

如同她在世时的那般模样。

【结语】

这么一瞧,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两人闹得不愉快后分开了,可最后又和好如初,这竟然都是当年戊戌变法失败所导致的。

权力欲望就像个恶魔,驱使着人迈向黑暗深渊,让人最终丢掉理智与人性,变成毫无温度的机械。或许,在我们回顾那些宫廷传奇之际,也应当思考怎样避免当代社会的权力争斗再次酿造悲剧。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