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湖州这个地方命名的“网红路”,原来与一个美国人有关

语兰谈趣 2024-11-07 04:03:22

立冬将至,湖州长岛公园的荷塘有了浓浓的深秋气息。

秋日的阳光透过湖州文艺之家的玻璃顶洒在湖州文艺名家大讲堂现场,我们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湖州师范学院司开国教授的主讲《美籍汉学家福开森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经历》讲座。

司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让我们深入了解美籍汉学家福开森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

司老师结合文本研究经验和赴美考察体会,在讲解中将视野的宽度、博采的广度和史实的厚度融于一体,揭示了福开森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经历在美术史学、美术考古学、国际汉学等方面的进步意义,为湖州文艺界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新颖的国际视角。

司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上海的西南角、徐家汇附近的一条与湖州德清有关的马路——这就是近年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打卡武康路。

武康路北端起于华山路丁香花园,南端止于淮海中路口,在六叉路口相交,往南接天平路,沿淮海中路往西南方向行走百余米在华山路口便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

司教授介绍说,这条武康路的开拓者就是美国人福开森。

刚开始很多人和我一样:福开森何许人也?

福开森,中文名福茂生。1886年波士顿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随即前往中国,在镇江学习了一年汉语,很快就能对答如流。

过了两年,他在南京创办汇文书院就任首任院长。他规划建筑校园,设立圣道馆、博物馆、医学馆、附属中学等等,后组建成金陵大学(即今天的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所著名大学。

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也就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他就想,要办成一流的现代大学,必须要请一流的外国专家。盛宣怀考虑再三,把目光投向了南京汇文书院(即金陵大学的前身)院长约翰·福开森。

福开森接到盛宣怀的邀请,就辞去南京汇文书院院长,来到上海就任南洋公学监院之职。

何谓监院?原来,盛宣怀很想请福开森担任校长,但他明白一所政府办的公立高层次的现代学校,请外国人担任校长难以通过,于是,盛宣怀自己出任督办(相当于如今的董事长),另外创造了一个职位叫“监院”(President)请福开森担任,实际上就是执行校长。

福开森在南洋公学任职四年,期间多有建树,协助校长选定了永久校址、规划并建设了中院和上院等校舍建筑、制定教学计划、布置各门课程、聘请外籍教师、选派学生留洋,甚至经管学生用膳、保健医疗等等亦亲自过问。

当时徐家汇还比较荒芜和偏僻,据称是明末大臣徐光启的子孙后代汇居于此,遂命名为“徐家汇”,徐光启本人也是信教的。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天主教在上海的传播,徐家汇地区建起第一座天主教堂。随后徐家汇藏书楼、徐汇公学、徐家汇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等相继建立起来,徐家汇也就逐渐逐渐发展起来了。

那时的徐家汇不像现在已成为东方繁华大都市的中心,而是属于郊区,南洋公学的四周多为农舍菜园、河道池塘,连像样的道路估计也没有几条。

为方便师生们的日常出行,福开森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一条马路,起先只是一条土路,初开始时并无确实名称。

福开森所聘请的教授们大多住在市区,自从有了这条马路以后对于师生们上班上学、日常出行就方便了许多,福开森此举功德无量,很受师生称赞。且福开森对于法租界与周边的一些矛盾处理得都很好,深得中外人士的尊敬。

当地人们为了感谢福开森,遂将这条马路命名为“福开森路”。

福开森,这位武康路的开拓者,于1902年2月离开南洋公学,被盛宣怀调至中国铁路总公司担任秘书长。福开森曾经担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湖总督张之洞的顾问,还在上海收购了《新闻报》,并把《新闻报》办得可以与最有影响的《申报》相媲美。他于1945年在美国去世,终年79岁。

1914年,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上任。他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对福开森路进行了整体规划。由于有法兰西科技、资金和文化的强力推动,福开森路很快成为沪上著名的法兰西社区,西方外交官员、中国的政商要人名人等,纷纷入驻福开森路。福开森路所在的法租界西区,在当时被称为“上海唯一经过精心设计的住宅区”,享誉天下。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日军攻陷上海。租界由于能够得到庇护,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和安定,于是来自各地的商贾富豪,纷纷携巨款涌进租界。由于人口剧增,游资日愈增多,市面出现繁荣,福开森路两旁大批房屋雨后春笋般地涌起,福开森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陷落。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福开森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政府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汪伪政府的“接受”不被国民党及国际社会所认可,也不为国内民众所认可。汪精卫等汪伪政府头面人物无计可施,只得躲在福开森路上周佛海的湖南别墅内生闷气。

一天,周佛海、胡兰成等人在福开森路上的湖南别墅拜见暂住在此的汪精卫,建议把“接受”的租界以外国人命名的200多条马路,全部以中国各省、市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名称来重新命名。

“这样做有几大好处:一是显示了我们的独立、尊严和民族气节,可以摆脱汉奸骂名。二是通过改换马路名称,赢得民心,造成‘接受’的既成事实。三是这些马路换上各省、市地名后,这些马路的名字将会永远存在,我们的事业就可以名垂青史。”建议者如是说。

这个方案得到汪伪政权的认可,立即吩咐上海市政府照办。

“我多次途经武康县上莫干山(武康县今已并入德清县),莫干山洋人喜欢,上海滩的政要富商也都喜欢,虽然福开森路在大都市,可它的环境和氛围和莫干山很相像。我看,福开森路就以武康来命名吧。”汪精卫一锤定音。

从此,福开森路被改名为武康路,时为1943年。

此后,这些马路的名称遂被沿用一直未被更改,即便是文革时期,全国的城市中被损毁、破坏的建筑和文物不计其数,但这里却不曾有过任何变动。

百年沧桑巨变,现在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保存有数十处历史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颇受人们喜爱!

0 阅读:0

语兰谈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