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创原”到西咸新区:“两链”融合的陕西样本实践

财经西部 2021-10-28 17:56:43

撰 稿:王 朋

编 辑:秦 风

编 者 按

2021财经西部特刊《陕西再出发》日前出炉,全面聚焦陕西高质量、低碳化转型之路,深度解读这座科教大省、能源大省当下的改革新政逻辑,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既定国策,已在政策、行业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践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这也是为何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深化“两链”融合发展。作为中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能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的总窗口所在之地,自然备受关注。

近日,西咸新区发布了多条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其中一些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普惠性,可谓“王炸”。

全方位加大科创投入

如何打造“秦创原”?

陕西省官方在不同场合频频释放信息——这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要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

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同时要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激励,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蕴含的巨大潜能。

无论是作为省会的西安市,还是陕西省自身,全方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既是国际国内形势所致的刚需,也是谋求自我发展的必然。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曾指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保持领先的区域和城市有一些共性:一是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市场是第一资源,政府全力出台措施,为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盲目追求GDP已经过时了,转而全方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总窗口”的底蕴

据了解,在构思这个科创平台称呼的过程中,陕西省花费了不少心思——“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的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国。

对于这个可以说汇聚陕西全省科创资源而设立的科创平台,将其“总窗口”设立在西咸新区,尤为引人关注。客观来讲,就区域发展底蕴而言,无论是科技、产业、资本单个指标来说,或是区域整体实力而言,作为“后起之秀”的西咸新区仍略显“稚嫩”。

但若就长远发展来看,将“秦创原”总窗口落在西咸新区,却有着足够多的理由。

首先,作为中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创新属性明显。

依托着先后获得的10个“国字号”试点示范而得以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破解城市发展之困上,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咸样本。可以说科技创新正是西咸新区这个国家级新区的最大区域属性,将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址于此,显然是进行过一番深思考量的。

其次,西咸新区的科创氛围近年来加速成型。

依托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等创新驱动平台的加持,这里已成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最为密集、活跃的区域之一。据了解,此处目前已聚集了300多个科研机构和智库入驻,吸引了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三万余名科研人才。

加之大批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都在此域布局,打造“秦创原”不至于是“白纸作画”,而是已拥有了相对坚实的底蕴和高度。

再推多项举措助力“秦创原”

西咸新区近半年来也是频频发力。

西咸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作为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在破解“科技产业两张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梗阻上,打出了一套系统性、针对性的组合拳,在包括区域产业承载、破解产业链痛点、人才聚集打造的“三支队伍”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如,在系统谋划总窗口工作布局方面,新区始终将总窗口建设作为新区“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西咸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西咸新区5大新城作为“秦创原”产业承载区的主体功能;通过猎头招聘一批有投资、招商或销售经验、理工科背景的人员充实科技经纪人队伍……

2021年6月5日,作为总窗口的西咸新区集中开工科创载体、城市基础配套等“秦创原”项目32个、总投资448亿元,为下一步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此外,在推进项目招引落地、打造创新生态、总窗口政策出台及兑现落实等过程中,新区集中就孵化载体、科创基金、“政策包”等方面,亦有着诸多详细到单位和个人的一体化服务。

对于创新的理解和践行,西咸新区并不弱于一线城市,甚至有着更为前沿的探索。

近日,西咸新区发布了多条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像其中所提的“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证明事项‘四个一律’”“市场监管‘精准高效’”“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等,围绕着企业招商落地、项目建成、生产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各项需求,着力打造“最快、最简、最优”的办事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一些政策,即便是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前瞻性、突破性和普惠性。

追赶超越的“陕西实践”

西咸新区如今已是西安乃至陕西发展的一大超级动能。

作为中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无论是“国字号”使命的探索,还是自身在创新理念上的践行,大多含有“样本”的打造意图——作为试验田,必然会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进行推广西咸经验。

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服务贸易、自由贸易、创新创业、海绵城市、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多个“国字号”试点示范,便是很好的佐证。

就西安、陕西整体发展而言,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上,“秦创原”被寄予了厚望。而将其总窗口落在西咸新区,同样是看重西咸新区在这方面的探索,为更好践行“内循环发展”、提升大西安都市圈发展竞争力,形成了诸多创新发展的“陕西实践”。

0 阅读:1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