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事件持续发酵。国际刑事法院(ICC)指控其禁毒战争涉嫌“反人类罪”,但菲国内法律界与民众质疑逮捕程序的合法性,这场跨国审判正演变为菲律宾政治地震的导火索。
杜特尔特被捕后,菲律宾司法界围绕ICC的合法性展开激烈交锋。菲司法部长雷穆拉强调,ICC仅对“个人”有管辖权,而菲律宾早在2019年已退出《罗马规约》,ICC的逮捕令缺乏法理基础。杜特尔特的法律团队更直指逮捕程序违规,称其被“绑架”至海牙,未出示合法逮捕令副本,严重侵犯宪法权利。
杜特尔特资料图
国际刑事法院的“追溯管辖权”主张同样引发争议。欧洲法律学者指出,ICC对非成员国行使追溯权违反国际条约,此举被视为“司法工具化”的典型案例。菲律宾参议员蒙·吴直言,ICC的干预是对主权的践踏,该国司法系统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内部事务。
这场跨国审判的背后,是菲律宾两大家族的权力博弈。2022年,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曾结盟赢得大选,但权力分配不均迅速导致裂痕。杜特尔特之女、副总统莎拉未获国防部长职位,成为双方矛盾的起点。马科斯政府此次配合ICC行动,被指借国际司法之手铲除政敌,巩固自身权威。
然而,这场“政治豪赌”正在反噬马科斯。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暴跌至20%,而莎拉的支持率飙升至54%。杜特尔特家乡达沃市爆发数万人规模的抗议活动,市长塞巴斯蒂安·杜特尔特公开痛斥马科斯“忘恩负义”,誓言带领民众“反击到底”。棉兰老岛的地方武装已进入警戒状态,分析警告若局势失控,可能引发局部冲突甚至独立运动。
马科斯政府的困境不仅源于政治斗争,更与其外交政策的经济后果直接相关。为迎合美国“印太战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对抗姿态,导致中菲经贸关系受挫。中方叫停多个基建项目,美国承诺的“吕宋经济走廊”却迟迟未兑现,通胀率攀升至9.2%,食品与能源价格涨幅创十年新高。
马科斯资料图
民众的不满在民调中得到印证。超过75%的菲律宾人反对引渡杜特尔特,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此举将加剧社会分裂。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将经济困境归咎于马科斯的亲美路线,称其“为讨好西方牺牲国家利益”。
ICC的“选择性司法”遭到多国质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披露,杜特尔特被捕过程中出现美国人员身影,指控美西方与马科斯政府合谋实施“政治绞杀”。分析指出,杜特尔特任内拒绝美军重返苏比克湾、推动中菲合作,触碰了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
中国在此次事件中保持谨慎立场。杜特尔特访港期间,中方提供安保支持并明确表态其行程合法,被解读为对杜特尔特家族的间接声援。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集体质疑ICC的公正性,东南亚多国重新评估与该机构的关系。
菲律宾政局正滑向危险边缘。杜特尔特家族控制参议院多数席位,若在5月中期选举中联合地方势力,可能通过立法手段制衡马科斯。军方内部的分化同样值得警惕,部分将领公开声援杜特尔特,要求ICC“立即放人”。
杜特尔特资料图
ICC的审判进程亦存在变数。杜特尔特律师团队计划在9月听证会上挑战管辖权,若证据链存在瑕疵,不排除提前释放的可能。马科斯胞姐伊梅·马科斯已发起对逮捕程序的调查,这场“家族内斗”或为局势转折埋下伏笔。
这场风暴的最终结局,或将决定菲律宾能否避免陷入全面内战。正如杜特尔特在狱中告诫女儿的箴言:“凡事都有限度,清算的日子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