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在买茶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很多茶饼上印有“易武”或者“易武正山”的字样。
或许有些茶友会感到困惑,既然易武地区拥有七村八寨,为何还会有所谓的“易武正山”呢?
那么,这座“易武正山”与易武地区众多知名的村寨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实际上,可能让茶友们感到失望的是,“易武正山”并非指代某座具体的山峰,而是一个由茶商们创造的概念。
这个概念旨在强调他们所提供的茶叶是真正源自易武的优质茶叶,仅此而已。

然而,在业界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据说在90年代,有台湾茶商前往易武地区制茶,他们发现了一个名为“郑家梁子”的山头,并将其称为“易武郑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逐渐演变成了“易武正山”。
实际上,易武茶如今已享誉四方,许多易武的知名村寨不再仅仅以“易武”作为自豪的资本和标识。

例如刮风寨、薄荷塘、弯弓、麻黑、百花潭等。
人们更倾向于用村寨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茶叶,因为通常情况下,精确到村寨级别的易武茶代表着更高的品质和尊贵。
甚至在刮风寨,一些名声显赫的茶园地块还会以自己的名字来为茶叶命名。
例如,众所周知的茶王树,其出品的茶叶根本无需在包装上标示“易武”二字。
所以各位茶友看明白了么,其实所谓易武正山,反而是易武部那么知名的村村寨寨的统称。

如果细究的话,易武正山应该是指易武街,三合村、田坝村、易比村一带,本人也去过易武。
说实话,市场上易武正山的茶可能卖的鱼龙混杂,一到易武镇上,就可以看到山边边上都种着梯田一般的台地茶,密密麻麻。
那么,各位茶友是否已经理解了呢?
所谓的易武正山,实际上是指易武地区那些知名村落的总称。
具体来说,易武正山通常指的是易武街、三合村、田坝村、易比村等区域。
然而,本人亲自去过易武,坦白讲,市场上的易武正山的茶可能品质参差不齐。
一旦到易武镇上,便能见到山坡上遍布着梯田式的台地茶园,层层叠叠。

现在对于易武正山的分布说法还有这几种:
说法一:泛指易武茶区
易武正山的起源与依邦茶山的曼松茶有着深厚的联系。
雍正六年(1728年),优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等地的某些区域茶叶被选为贡品。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慢撒山帕札河一带的茶叶也被纳入“贡茶”之列。
特别是倚邦茶山的曼松一至三号茶园产出的“贡茶”,被指定为“皇室专用茶”。
为了区分其他茶山的“官府用茶”,这些茶叶被特别命名为“正山贡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武茶山的声望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将易武地区的各个茶山统称为易武正山。

说法二:特指易武周边几个茶山
前往麻黑寨的路程约10公里,沿途尽是连绵的山脉,不见平坝,因此当地居民将这段区域的茶园称为易武正山。
说法三:指古慢撒茶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的茶区被澜沧江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江内和江外。
江内的代表性茶山包括易武等六大茶山,这里产出的茶叶被称作“山茶”。
而江外的勐海和南峤地区,则以生产“坝茶”闻名,坝茶在傣语中意指平坝、丘陵、盆地和原野。
至于江北的五大茶山,它们统称为“易武茶区”,若将攸乐茶山纳入,则构成了著名的六大茶山。

易武正山特指易武山,它是易武茶区五大茶山之一的慢撒山。
易武茶区由五个主要的茶山组成,统称为易武大茶山,而易武山只是这五大茶山之一。
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易武五茶山中的易武山特别称为“易武正山”,亦称“正山”。

也许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些“易武”了。甚至易武以外的都有可能。
所以茶友们在选购的时候,也要好好擦亮眼睛,不要太轻信其他人在说什么,相信自己的口感。
大家注意,易武的茶与一般茶不同的是,无论是新茶还是中期茶、老茶时期,它都有茶气存在,越陈越香。
然而大多数的茶,随着存储年份的延长,却会逐渐消退。
老闪建议,大家要是存茶,不妨看看易武的茶。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老闪有两大爱好:喝茶和交友
若您也是爱茶懂茶之人
不妨移步公众号
与老闪品茶论道,共享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