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百花潭和铜箐河这两个小微产区都打着易武的招牌,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属于易武茶区。
易武片区的茶园大多位于易武街的东北方向,而这两个产区却位于易武街的正南方向。
这两个产地的茶叶缺乏易武茶特有的水柔口感,但在香气方面,它们甚至超越了易武茶,尤其是百花潭的茶香。
百花潭和铜箐河都位于瑶族地区,它们的产量相对较小。这些茶叶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树形高大。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这两个产区都邻近水系。
正是这两个小微产区产出的古树茶,它们不仅生长在原始森林中,还紧邻水系。
仅凭这两点,它们便能轻易超越许多其他山头的茶叶。

一、那百花潭和铜箐河这两个茶有什么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这两种茶与易武茶的不同之处。
这两种茶的口感介于易武的水柔与勐海的厚重之间,更倾向于易武的水柔。
这两种茶的茶气强烈均超过易武,尤其是铜箐河的茶气,其穿透力连易武片区也难以匹敌,即便是与勐海片区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山野气韵和滋味方面,这两种茶均强于易武,但又不及勐海那边的强烈。
就香气而言,百花潭能够轻松超越所有易武茶,包括天门山。

要区分这两种茶与易武片区的不同,主要通过口感、茶气和香气来辨别。
其实很多新茶客,如果想要喝懂古树茶,刮风寨、铜箐河、百花潭这三个茶叶对比着喝,是最容易理解古树茶它不同的指标。
因为着三者基本的风格是接近的,但是三者的差异性又特别的明显,你像刮风寨,偏水柔;
铜箐河茶气十足;百花潭香气好,然后平衡性是最好的。

当然,对于百花潭,大家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它是所谓的三河交汇处的水潭。
实际上,百花潭茶园坐落在布龙河畔,更确切地说是位于百花箐。
布龙河与金厂河实际上是同一条河流。
所谓的三河交汇,指的是布龙河、铜箐河和金厂河的汇合点,而百花潭并不在此列。
百花潭茶园隶属于瑶区乡新山村布龙河村小组,全村共有107户人家,常住人口为73人,茶园分为四个地块。
原本有六个地块,但其中两个地块的产量极低,仅有几公斤,且只有8棵高杆茶树。
所提及的四个地块实际上是指四个相邻的小片区,茶园彼此距离不远。

实际上,高杆茶树的数量超过八棵,但在2022年2月期间,一棵不幸死了,因此目前仅剩七棵。
全村大约有3吨干毛茶的产量。具体到各个片区,中山地区有5户家庭种植,新山地区有2户家庭种植。
全村常住的73户家庭都拥有百花潭茶,每户至少拥有20多公斤。

二、口感区别
这两个片区的茶叶,虽然茶性有共通之处,但也存在微妙的差异。
具体来说,百花潭的茶更为柔和,而铜箐河的茶则味道更为浓郁。
这种差异虽小,但可以作为品鉴的一个参考,尽管这种区别并非绝对。
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古树茶之间也有不同,铜箐河的茶味趋向于刮风寨的风格,而百花潭则更接近薄荷塘的特色。
当然,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1、百花潭特点
百花潭茶在茶圈中被公认为转化潜力巨大的茶叶之一。
新茶时期的百花潭口感甜美柔和,但存放一年后,其野性韵味和滋味将显著增强,体验感也变得非常强烈。
实际上,能与百花潭在转化上相媲美的易武茶并不多。
百花潭有着原始森林赋予的山野之韵,这里的干茶条索直、硬,茶质厚重,果胶质含量高。
初尝百花潭茶,便能感受到其高雅的香气,汤温润、甜持久。
干茶闻起来有着森林独特的山野气息,山野香型和馥郁的花香结合,入口的瞬间山野花香便占据了味蕾。

而口感上属于不苦,甜润度极高,回甘迅猛,烈性较弱的一类茶。
其汤色为浅金黄色,透亮油润,茶汤入口非常甜柔,汤感稠厚而清爽。
生津感强烈,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生津,回甘一波接一波,层次丰富,回味无穷,满口流香。
百花潭茶是那种你喝了就忘不了,喝了还想喝的产区。

百花潭的长处在于其花香四溢,然而其短板也同样显著。
我们所指的短板,是基于与易武核心区古树茶的比较。
在易武众多知名山寨的较量中,百花潭的茶似乎略显逊色。
但是,若将其与其他产区的古树茶相比,百花潭的茶则能轻松超越。
需要注意的是,我所提及的这些短板,仅是基于个人主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仅供参考。
2、百花潭短板
第一个短板,关于水路的细腻度,我的表述是它不够轻柔细腻,并非指其粗糙厚重。
易武的香气确实独特,而百花潭的香气虽然柔和,却无法与易武的水柔相媲美。
这种对比并非否定百花潭的水柔,而是一种相对的评价。

第二个短板,关于水路的汤感,我的评价是它表现平平,但这仅是与易武核心区的茶相比。
若置于其他环境中,它依然能够脱颖而出。
这里的汤感指的是茶汤整体的品质感,它对于茶的体验至关重要,正如一件精致的高级定制西装,无论远观还是近触,都能感受到其非凡的品质。

第三个短板在于回味和韵味的持久度不足,我指的是相较于易武核心区而言。
与其他山头相比,它已经表现出色,但在整体回味和韵味方面稍显逊色。
然而,它的香气确实非常出色。
即便是岩茶、单纵等工艺香型,在绝对清新自然香气的衬托下,也只能黯然失色,成为一种陪衬。

还是给大家再次说明,我们的比较基准是易武核心产区,因此标准较高。
所以,从我们的视角来看的这些不足,并非百花潭真正的缺陷。

铜箐河的话就是茶气足,有苦底,这个苦底可能被视为一种不足,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但苦底它又能带来凉感,感觉相当舒服,整个喉咙的这种凉感,缺点就是苦,新手他不一定爱这种。

铜箐河和百花潭的对比可能说的还是有些疏漏,只是个人看法。
不管大家喜欢的是百花潭也好,还是铜箐河也好,或是其他的茶。
适口为珍,只要你喜欢的茶,对你而言都是好茶!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老闪有两大爱好:喝茶和交友
若您也是爱茶懂茶之人
不妨移步公众号
与老闪品茶论道,共享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