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段剧情,在《三国演义》里燃到爆炸。关羽为找刘备,单骑闯关,砍瓜切菜,妥妥的孤胆英雄。但翻开正史《三国志》,别说“五关六将”了,就连个守门小兵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罗贯中这波艺术加工,到底藏了多少私货?
我们先说结论;关羽离开曹操投奔刘备是真,但“过五关斩六将”是罗贯中纯虚构出来的。史书原文就一句: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操手下的将领想追,老曹大手一挥:各为其主,算了!全程零流血事件。
那罗贯中为啥要编这么一段,因为关羽的人设需要“忠义爆表”。原著里的五关是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连起来是“Z”字型路线,从许昌绕到洛阳再折回河北,纯属地理鬼才。按真实三国地图,许昌到河北直线距离300公里,关羽硬是被罗贯中安排了个800公里的徒步马拉松,就为了多砍几个人头? 演义里被砍的“六将”更是离谱;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这六人在史书上查无此人。唯一有原型的是秦琪——历史上蔡阳外甥叫秦朗,但人家活得好好的,后来还当了曹魏的骁骑将军。罗贯中为了凑数,也是连名字都懒得改全了。
从深层看;这段虚构暴露了三国演义的潜规则。当时民间说书人需要爽文剧情,听众就爱听关二爷一刀一个的桥段。罗贯中深谙流量密码:给关羽加戏,给曹操贴“送装备送赤兔马”的冤大头标签,再塞点兄弟情深的催泪弹,保证茶馆里的听众会掏钱打赏。
但历史的真相反而更值得玩味,曹操放走关羽,不是小说里演的“重情重义”,而是政治算计。当时曹操刚在官渡击败袁绍,急需树立“宽宏大量”的人设吸引河北士族。放关羽这种忠臣榜样回去,比杀了他更能收买人心。后来袁绍部下纷纷投降,曹操这波操作绝对算顶级公关案例。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也不是孤身一人。《三国志》写得很清楚:羽将数十骑送车。人家带了几十个保镖,走的是曹操默许的安全通道,根本不是演义里演的“地狱模式”。真按小说路线走,从许昌先向西到洛阳(曹操大本营),再向北过黄河,等于在曹军眼皮底下反复横跳,早被围殴致死了。
最讽刺的是,这段虚构剧情反而害了关羽。明清时期,民间给关羽修庙都按《演义》来,把“过五关斩六将”画成壁画。结果历史学者一考证,发现全是假的,搞得关二爷差点人设崩塌。直到现在,还有导游在关羽墓前讲“孔秀大战青龙刀”的野史。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三国演义》不编这段,关羽还能当武圣吗?有人说虚构是文学自由,也有人会说这是历史造假,你怎么看呢?
小时候语文老师说,修饰夸张是文学的一部分,现在看来修饰夸张也是金钱政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