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距离复兴汉室似乎只差一步之遥了。可就在他全力北伐时,东吴吕蒙带着一群白衣商贩,悄无声息地摸进荆州,一刀捅穿了关羽的后背。这一刀不仅让关羽身首异处,更让东吴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千古骂名。但是把江东鼠辈的帽子全扣在吕蒙头上,真的公平吗?
长江天险是东吴的命根子,而荆州就像卡在命根子上的一把刀。当年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睡觉都得睁只眼。关羽在江陵练兵的水军,随时能顺流而下直扑建业。鲁肃活着时还能用联盟大义稳住局面,等吕蒙接班,看见关羽北伐把荆州守军抽空,立刻意识到:这是东吴唯一的机会。吕蒙给孙权上的密奏里说得直白:关羽不敢全力北伐,就是防着我们捅他后背。现在他倾巢而出,此时不取荆州,等他灭了曹魏,下一个死的就是东吴!这话戳中了孙权的肺管子,谁愿意天天被盟友拿刀顶着咽喉?
关羽对东吴的羞辱,彻底撕破了联盟的假面。孙权派人求亲,他骂道;虎女岂嫁犬子;东吴使者来交涉,他当着使臣的面说:等老子灭了曹贼,回头就收拾孙权!更绝的是,关羽北伐期间,擅自搬空东吴在湘关的粮仓。这些操作把孙权逼到墙角:不打你关羽,东吴君臣的脸该往哪搁?
吕蒙白衣渡江前,特意给关羽写了封病退信,还推荐陆逊这个书生接班。关羽果然中计,把防备东吴的兵全调去前线。等吕蒙的船队出现在江陵城下,守将糜芳直接开城投降,这位刘备的小舅子,早被关羽骂再误事就宰了你,憋了一肚子火。杀关羽肯定不是吕蒙的个人决定。孙权拿到荆州后,立刻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自己躲在幕后装无辜。曹操也不傻,反手给关羽办了个风光大葬,把害死汉寿亭侯的黑锅全甩给孙权。这一套政治太极打下来,吕蒙成了最惨的工具人。两个月后他突然暴毙,有人说是孙权灭口,有人说是关羽索命,反正死无对证。
最讽刺的是,吕蒙至死都觉得自己在救国。他拿下荆州后严禁士兵抢掠,亲自慰问关羽部将家属,连老太太的医药费都包了。可这些仁义之举在背刺的底色下,显得格外苍白。就像抢劫犯再给受害者家属送米面油,也改变不了抢劫的本质。假设吕蒙不背刺关羽,三国会怎样?关羽可能北伐成功,曹魏崩盘,但接下来蜀汉的兵锋必然转向东吴;或者关羽北伐失败,荆州照样被曹魏吃掉,东吴失去长江屏障。对孙权来说,这两个结局都比不上实控荆州,至少还能多活几十年。
吕蒙这一刀捅出的代价远超预期,刘备倾国之力伐吴,差点把东吴打崩盘;诸葛亮被迫放弃隆中对,蜀汉彻底沦为偏安政权;而东吴即便拿到荆州,再也没能突破合肥防线。所谓三国鼎立,其实成了三家一起躺平的僵局。所以吕蒙冤不冤?站在东吴视角,他是救国英雄;放在道义天平上,他是背刺小人。但乱世里的生存法则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曹操屠徐州、刘备夺益州、孙权骗荆州,谁又比谁干净呢?
真正该反思的是联盟二字,孙刘联合抗曹时,诸葛亮和鲁肃能把酒言欢;利益冲突时,关羽和吕蒙立刻拔刀相向。所谓的江东鼠辈,不过是成王败寇的话术。若吕蒙失败,史书上只会多一个不自量力的蠢将;可他成功了,就只能背着骂名做孙权的挡箭牌。
如果换你做吕蒙,是顶着骂名替东吴抢地盘,还是守着道义等蜀汉做大?评论区肯定吵翻天——有人会说无毒不丈夫,有人说人不能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