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中国汽车股来说,4万亿营收不仅是个里程碑,更是一道分水岭。
进入5月,除恒大汽车、华晨中国、润东汽车外,《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其余68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已悉数发布2021年业绩。
2022年初,我们透过2021年业绩预告,一瞥各家汽车业上市公司的生存现状。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当时,中国汽车股这场业绩披露盛宴,只见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下的各家上市公司大快朵颐,反观有些整车企业,几乎连汤都快喝不到了。
那么,这些汽车业上市公司这一年的真正表现究竟如何?被资本市场奉为“流量密码”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真的有那么强吗?之前未曾披露业绩预告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们,在正式公布全年财报后,能在汽车股的“朋友圈”里成功“集赞”吗?
让我们分成上下两篇,分别从营收和净利润两个维度,一探究竟。
1)近4万亿整体营收,谁在扬鞭策马?从整体表现来看,68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91万亿元,其中共有54家实现上涨,14家出现下跌。排行榜前5名当中,有4家出自乘用车板块,上汽集团以7798.46亿元的营业总收入蝉联冠军,不过其5.1%的同比涨幅,却是榜单前三当中最低的。
与半年营收排名相同,紧随其后的依然是广汽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97.55亿元,同比增长8.66%。
相比之下,虽然比亚迪位居第三,而且其2161.42亿元的营收与广汽集团也存在几乎一倍的差距,但比亚迪同比增幅高达38.02%,这样的增速,在榜单前10当中同样位居第三。
位次相对危险的是排名第四的北京汽车,1759.16亿元的营收已经很难与排名第五的中升控股(1751.03亿元)拉开差距,而且北京汽车同比出现了0.6%的负增长,这也是营收破千亿的汽车业上市公司中,唯一出现下跌的上市公司。
反观中升控股,其营收同比增长18.04%,对北京汽车的总榜单排名构成了不小威胁。
顺带一提,2021年营收突破千亿的汽车业上市公司共有13家,其中8家来自乘用车板块,汽车经销商集团和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各有两家公司上榜。
涨幅最高的宁德时代和立讯精密虽然从营收金额上没能进入前五,但它们却创下了千亿级汽车股范围内,同比最高增速(宁德时代同比增长159.06%,立讯精密同比增长66.43%)。
比较遗憾的是归属于商用车板块的一汽解放,以987.51亿元的营收水平没能跻身千亿营收俱乐部,虽然其营收金额与吉利汽车的1016亿元相差不多,但吉利汽车同比实现10.3%的增长,一汽解放却出现13.13%的下降,其降幅在榜单中排在第五。
更让人遗憾的是零部件板块,仅福耀玻璃一家出现在了榜单前30名,位居第27位,其他该板块上市公司均在榜单中下游徘徊。
说到这也不妨简要梳理下各版块在2021年的营收表现。乘用车以2.21万亿元,在汽车股大盘中占据过半的比重;紧随其后的是汽车经销商集团,共实现营收5919.31亿元,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时下大热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后者实现营收5212.93亿元;排在第四的是商用车,营收3263.22亿元,零部件板块排名垫底,营收仅2586.93亿元。
别看零部件板块营收规模最小,但这也是汽车股五大板块中,唯一实现全面上涨的。其次是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共21家公司当中仅均胜电子一家出现下降。乘用车和经销商两大板块排名居中,各自都有3家公司出现下跌。最不乐观的是商用车板块,共12家公司中仅5家实现上涨,过半数出现下跌。
2)排名垫底的“某某第一股”,为何并不是最惨的?既然提到下跌,那就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降幅最多、营收排名垫底的那些公司。
正像开头所说,《汽车K线》在统计半年报时发现,由17家乘用车上市公司组成的乘用车板块,在当时就实现了破万亿的总营收。
与此同时,那也是汽车业有史以来,在上市公司之间贫富差距最悬殊的一次,营收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与垫底的众泰,二者间差距达到了1000倍。
当我们把时间轴放宽到2021全年,这样的差距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假设仅从乘用车范围来看,和半年报时同样排名垫底的众泰,在面对上汽集团超7700亿元营收所差的倍数上略有收缩。
然而,从横跨五大板块的总榜来看,曾经的“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以6.29亿元的营收水平排名垫底,并且与上汽集团的差距扩大至1000倍以上。
可实际上,亿华通并不是2021年营收排行榜中表现最糟糕的。首先从具体上市公司的营收同比变化来看,虽然营收金额排名垫底,但亿华通仍然实现了9.97%的同比增长。但排名稍好的亚星客车(实现营收9.79亿元),以及上文刚刚提到的众泰(实现营收8.25亿元)则分别出现了47.93%和38.34%的负增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排名倒数的10家上市公司中,原本十分热门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占据了5个名额,这是为什么?
记得在第一部分提到的五大板块营收表现中,汽车经销商集团营收规模位居第二;零部件板块虽然营收规模排名垫底,但统计在册的上市公司全部实现上涨;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不少公司股价与市值齐飞,但从营收规模来看却没能超越公司数量更少的经销商集团们,仿佛资本市场上的“流量密码”也不过如此,而那些相对传统的板块,也都过得还算不错。
如果结合这一年营收的变化趋势,会发现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从总体来看,68家汽车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平均上涨35.48%,但具体到各大版块当中,只有乘用车、新能源与智能化两大板块超过了这一平均线。其中乘用车涨幅46.91%,表现中规中矩,但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平均涨幅居然高达74.08%,超平均线一倍有余。
反观营收规模更好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板块,营收同比平均涨幅仅为6.81%,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营收规模排在第三的商用车板块,营收同比平均甚至出现了8.34%的负增长。
在总榜14家出现下跌的公司中,商用车板块不但占据了整整一半的比例,同时亚星客车、安凯客车分别以47.93%、45.38%的同比跌幅,位列降幅前两名。
在时代新旧交替的大潮下,低于平均增速就已经被视为是倒退,近半成的跌幅对于任何一家汽车业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形势。
从营收角度,虽然68家中国汽车股在2021年已经十分逼近4万亿元关口,但更明显的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分水岭背后,汽车股已经呈现出十分鲜明的裂化现象。这不仅出现在乘用车板块,同时也渗透到汽车股整体的五大板块。
虽然受一系列管控政策等影响,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前期盲目涨价、供求失衡的局面会有所缓解,但至少从营收变化趋势来看,它们仍然是当前汽车股当中,最容易诞生妖股、甚至带飞整车公司的关键角色。
那么,从盈利表现来看,这68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又呈现出怎样的表现?敬请期待《汽车K线》接下来即将推出的数说2021中国汽车股下篇,让我们一起从净利润的角度揭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