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房地产的真实状况是救市依然没有让市场真正的企稳,陷入低迷、下滑的探底调整期,依然没有让房企的债务、信用、供应链、交楼等一系列的问题彻底解决,反而呈现持续的蔓延风险。
8月31日的低首付、低利率、8月27日的房地产上市再融资、8月25日的认房不认贷政策大招频繁出台,让市场重新掀起重回往日深夜排队抢房、销售火爆、房价上涨、房企攻城略地的楼市繁荣猜想。
史诗级中国房地产救市正式启动,外界对政策产生的市场效果的预期已经开始怀疑、质疑,大多倾向于效果一般、作用不大、影响小的共识越来越强烈。笔者深有同感,因为政策没有解决核心的问题。
尽管房地产救市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波,为什么没有像前三轮房地产救市效果明显,6个月内实现市场见底、复苏回暖、企稳上涨、反弹,而房企资金在6个月内现自我融资,债务、资金、交房、信用问题迅速解决。
不要说6个月内,已经快一年半时间(2022年4月-11月-2023年9月),没有缓解、化解、解决房企债务爆雷危机,没有实现中国房地产见底、复苏回暖、企稳上涨、反弹,真正的核心问题,究竟在哪里?
一是经济与市场问题。国内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是疫情后的今年,冲击力超过市场想象力。GDP、投资、消费、贸易下降幅度超过前几轮下降,其中拉经济的火车头,固定投资、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扩大。
企业亏损严重,意味着实体经济差到什么程度了,后面就是退市、破产、清算、失业了。工业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国企央企城投、出口企业的营收、毛利、纯利都出现下降、亏损的现象,从去年到今年。
房地产市场下降幅度、下行周期是四轮中最大的、最长的。其中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房价、土地购置面积、购置费用、房企到位资金、国房景气指数,九个指标下降持续时间,幅度已经超过前三轮。
房地产爆发的债务、信用、供应链、交房、市值、资金危机大大的超过前三轮,这是四轮中金融去杠杆最为猛烈、凶猛的,房企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可谓是直接把房企送到ICU、爆雷、退市、破产,恐怖的杀伤力犹如18级地震。
房地产市场基本面形势、供需关系、库存与去化周期、结构性矛盾、住房需求购买力,已经发生深刻的根本性变化,其糟糕的程度,真的是超出预期。这在前三轮中是不可见的,救市一出,市场依然死气沉沉的。
二是政策问题。房地产救市政策存在出台时机的滞后性、救市的不果断性、不明确性、落地执行的滞后性、力度与规模及范围的有限性,政策效果大大打折,这是非常最核心的关键问题。
房地产救市政策的覆盖性、传导性步步断断续续,导致市场重蹈覆辙的陷入低迷,房企反复陷入危机困境,这是政策无法有效振兴市场、稳定房价、地价、预期,解决房企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目前包括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过渡暂行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与执行、降准降息幅度次数少幅度小、金融三支利箭(债券、信贷、股权)与外保内贷的第四支利箭落地执行不到30%、认房不认贷及首付与利率下降落地执行不到30%。
险情民营房企冲击最大,切断二根管(没有销售回款、融资渠道),无法实现造血、输血的功能,自然无法健康循环发展,导致出现连锁爆雷。直接给搞到破产、重组、退市、股值跌破1元,天天忙着打官司、卖股权卖项目卖资产。
尽管出了金融三支利箭(债券、信贷、股权)与外保内贷的第四支利箭、上市再融资的融资政策,却与险情民营房企没关系。最痛苦的是救市政策拯救的对象基本排除了险情民营房企,只能靠自救、出清、卖资产,自己咬牙扛着。
自上而下的调控基调,导致地方对于取消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政策、落实前面的出台的利好政策,出现畏手畏脚、挤牙膏式的政策调整。表现出消极的被动救市,不积极不主动。
如果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过渡暂行、金融三支利箭、第四支利箭、降准降息、取消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政策,能够及时出台、及时落实、及时全面执行,一步到位,效果自然非同寻常。
三是钱的问题,即加杠杆的问题。国内实体经济低迷、失业人群多、工作不稳定、工资报酬减少、投资收益亏损,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购买力修复缓慢。简单说就是老百姓没钱购房,这是非常最核心的根本问题。
老百姓的购房资金,基本上来源于八个钱包(老公老婆、爷爷奶奶、丈母娘岳父、外工外婆),或者是向同学同事、朋友借款。其他就是给完首付,向银行按揭贷款,问题是银行放贷受限。
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的高压政策,让房企债务、交房出问题,银行担心市场低迷、开发商破产、购房者还不起,根本不想借款给房企、购房者。没有了个人住房贷款,自然买不起房。
最麻烦的是购房的限制政策多,没资格、首付高,利率高,税费高,门槛高。老百姓收入下降,同时对市场缺乏信心,房企又不可能亏损卖房,导致购房者延期购房计划,没机会出手购房。
结果就出现“有钱的人买得起,没资格;没钱的人买不起,有资格”这样的尴尬局面,“买了房,担心质量、贷款不过关;买了房,担心交房无期”的恐惧心理。毫无疑问,这就是购房者真实的内心写照。
房企不降价的背景下,现在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优惠,如果没有住房贷款放开与及时落实前面一系列利好政策,市场不可能见底、复苏回暖、企稳反弹,房企不可能迅速回收销售回款、融资输血,走出危机。
四是房价问题。房地产下行周期、调整期的房价,肯定是平均价下降,前三轮最为明显,救市之后,房价3个月-6个月企稳,之后反弹上涨。第四轮房地产救市后,房价止跌上涨,后房价上涨转跌,都是8个月内。
这轮房地产救市最奇怪的是平均价冲上最高之后连续2个月回落,单月环比连续2个月下降,房价波动非常明显。按照前三轮的救市经验,房价触底上涨后,会企稳上涨、反弹,第四轮则是下降、回落。
说明房价不稳定,预期不稳定,供需关系不稳定,归根结底是政策不稳定。一方面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效果。另一方面是房企自身对楼盘价格调整存在反反复复的,既不愿意下降太多,又想把房子卖出去。
外界一直批评房企,政策救市效果这么差,已经快破产了,还不愿意降房价卖房,不愿意低价促销卖房。其实,外界忘记了房价限跌令,并且惩罚房价下降的房企案例,忘记了房子买涨不买跌的市场习惯。
最让房企痛苦并纠结的是降房价比涨房价的市场、法律、经营风险更大。一旦房企全面开启降价75折或8折、85折卖房大促销计划,首当其冲的是迎来前业主的反对,其次是同行房企的反对。最后是房企收益下降,股东的不满。
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习惯支配下,观望的心理预期没有彻底打破前,买房的决定因素存在不确定性。而房企一旦降房价出现楼盘销售不通畅问题,会彻底影响后面的楼盘销售、营销、广告计划安排。
五是房地产救市政策续力问题。前三轮房地产救市政策一出,即是政策底,后面则是市场底,效果非常好。这第四轮的政策存在执行、落实问题,政策底未见,市场底不知道什么时间出现。
地方与银行要及时出认金融16条延期、房地产上市再融资、认房不认贷、低首付、低利率、存量贷款利率下降的执行文件,加快落实。同时加快取消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限制措施,为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全力以赴。
第四轮房地产救市政策,认房不认贷、降首付、降利率等一系列信贷政策密集落地,依稀可以看到2014年-2016年去库存的救市政策影子。最大的差别就是政策的力度、规模、执行力、配套政策存在差异。
房贷利率存在宽松空间,8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90%,较2021年8月已经打了八四折,二套百城房贷利率4.81%。按照8月31日新政原则上可以降到4.40%,再降低41BP。考虑到银行利差压力,房贷利率的调整会逐步推进。
房贷首付存在调整空间,例如公积金贷款首套首付15%,二套25%,商业银行贷款首套首付15%,二套25%。限贷政策尚存松绑空间,例如认贷不认房,贷款已结清的情况话无论是否有房,再购房都可享受首套房优惠政策。
六是未来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方向、空间问题。一旦救市对市场企稳、房企债务化解效果达不到预期,必然还会有新的救市政策出台,给之前的救市政策续力,给房地产企稳续力,给房企债务化解续力,工具箱内究竟还有什么救市大招。
其一是全面取消或调整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在一线、二线、核心三线城市实施。目前20个城市放松限购、15个城市放松限贷、10个城市放松限价、20城放松或取消限售政策。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签、限离婚、限企、限商住、限户型、限面积、限法拍房、限赠与房4年-5年、二手房指导价、22城宅地集中制的政策,一直影响着需求端、供应端的释放。
其二是全面放宽非普通住宅认定标准、购买非普通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及税费下调、印花税与契税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评估费、公证费、中介费的免减,通过购房减负激活更多的市场购房需求。
其三是加快已出台房地产政策文件的落地政策,包括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过渡暂缓执行、保函置换商品房预售金,购买商品房转为共有产权住房、保租房、公租房,老旧小区及棚改与城市更新货币化、房票安置的政策。
最后笔者呼吁建议,根据经济、实体、房地产市场、房企的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避免房地产、房企债务形势进一步恶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让房地产市场企稳上涨,让房企走出困境。
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包括发长期国债、降息、降准、扩大保交楼专项借款与再贷款额度、扩大民营房企贷款总量与占比、购买险情民营房企债券、REITs试点扩大至民营商业地产领域、降低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地方版2万亿、4万亿。
远离“房、赌、毒[呲牙笑]
废话连篇
你讲的绝大部分都是废话!核心问题就是老百姓没钱,再就是房子多得泛滥。
中国房地产核心问题就是房子太多,6亿栋,而且房价太便宜了[得瑟]
讲了半天,就不讲核心问题。
等于没讲,直接降房价!
现代青年应坚信科学价值规律,高房价泡沫必破,广大青年坚信科学规律这样的民族才有光明前途。现在是奸商自买自卖引诱傻子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