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亲自挂帅、筹备多年并重点打造的《中国书法大会》上周五(6月2日)晚上在黄金时段隆重首播,第一期全面解读了书法史上的三件经典作品:一是秦相李斯的《泰山刻石》,二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三是毛泽东的草书《沁园春·雪》。话说《沁园春·雪》的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先后读了四次,从专家的朗诵、主持人复诵,再到嘉宾和书法爱好者的吟诵,均读作“还(huán)看今朝”。
我赞成这种读法,但若依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版,第506页和第567页)的解释,此处应该读作“还(hái)看今朝”。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还(hái),副词,(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半夜了,他还在工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还”显然就是“仍旧”“依然”“还是”等义。在“还(huán)”的解释中,完全找不到匹配的义项。
在《广韵》《集韵》《正字通》《康熙字典》等古代的字书或韵书中,“还(還)”有“户关切”“胡关切”“似宣切”“旬宣切”“户烦切”“胡惯切”等切音,均指向huán这个读音。
在当代出版的《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14页—2315页)中,“还”字有两个读音:huán和xuán,义项多达102个,其中前68个义项属于“还(huán)”,后34个义项属于“还(xuán)”(“还”古通“旋”)。也没有hái这个读音。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今之汉语的规范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也就是说,读作“还(huán)看今朝”是错误的。那么,课堂上的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童应该怎么读呢?
【另】《兰亭集序》中有几个字与现代的写法不同,比如“崇山峻领”中的“领”今作“岭(嶺)”,“后之揽者”中的“揽”今作“览”,“以为陈迹”中的“以”今作“已”,“亦由今之视昔”中的“由”今作“犹”。央视节目的字幕写作“岭(领)”、“览(揽)”、“犹(由)”等,现在的规范字为主,辅以帖中的原字,这样处理是妥当的。但,唯“以为陈迹”中的“以”径直写作“已”,没有标为“已(以)”,这是不规范的。另外,字幕中的“已”怎么像是“巳”呢?(关于《兰亭集序》中的异字, ,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