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病重住院。弥留之际,他紧紧抓住女儿的臂膀,止不住地叹息:
“你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我耽误了她啊!”
一位开国元勋何出此言?彭真的夫人与他之间,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张洁清是河北人,父亲是一名清末时期的秀才,在当时,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身份了。
至于她的母亲,则是当时学堂的一名教师,所以张洁清的出生,当得上一句书香门第。
家中的财产颇多,夫妻两人共计10个孩子,张洁清在女儿中排名老二,是一家子里面最漂亮的一个,从小就出落得美丽动人,被大家捧在手心里怕化了。
本来,张家与革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靠着大清王朝,他们的生活一直过的十分不错,只不过,他们的姑姑却并不是一个寻常人。
张秀岩,曾经是李大钊的学生,跟着他走南闯北,见识了中国的民间疾苦,以拯救中国为己任。
在她的影响下,张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都统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般功绩甚至让主席都为之侧目,甚至在七大会上点名表扬她:
“你改变了一整个家庭。”
而张洁清,是张家中第二个投身加入革命的,1930年,当她考上北京女子师范学院之际,就与我党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学生,却已经在利用自己的种种优势来为共产党做贡献了——张家勉强能算得上是当地豪门,她自然就是大家闺秀,行走在路上能够避免国军的搜查。
再加上她还是一名女学生,不少国民党人天然就会放她一马,于是在这些身份的掩护下,张洁清为我国传递了无数重要情报,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到了1934年,张洁清从学校毕业,去了天津当了老师,她也没忘记自己的初心,这一次,是借着老师的身份掩护自己,继续充当地下情报员。
只不过,在天津的秘密工作期间,她遇上了会影响自己一生的男子——彭真,恰好那时也在此地活跃。
彭真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家境可以说是十分穷苦。但他的思想觉悟很高,很早就开始寻找起救国存亡的道路。
1935年之时,他刚刚出狱,被组织安排到了天津做工作。
与他交接的,恰好就是张洁清的姑姑张秀岩,那时候的张秀岩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便派自己的侄女来与化名“魏先生”的彭真交接。
对张洁清来说,魏先生一度是一名十分神秘的男子。
初见之时,他高高瘦瘦的,神情却很沉稳,是那种一看就能信任的感觉。
并且,或许是自己的直觉,张洁清从第一面起,就觉得这位魏先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结束完送信的任务,她就立刻缠上了自己的姑姑,想要从她的口中知道些魏先生的消息。
这位少女,在当时是有些动心了。
很可惜的是,魏先生在天津并没有呆太久,后续的他被调离了天津,张洁清也再没遇见自己的魏先生,那时候的她一度无比后悔。
但命运自有它的转机。
1939年,张洁清服从组织的安排,前往晋察冀边区工作,当然,初期的她对环境并不熟悉,于是就报名了当地的党校。
谁能想到,那时候的彭真也恰巧在此地,并且用回了自己的真名,更为凑巧的是,那时候的他,正好就是党校的校长。
学校门口,阔别多年的两人突然相遇,一时间,张洁清很是欣喜,她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瘦瘦高高的魏先生。
而对彭真来说,这一次相遇也让他的心弦稍动,当年机灵的小通讯员,如今活泼、貌美又值得信任的女战友、学员,两道身影渐渐重叠起来。
随着时日渐长,情愫也在点滴中成长,最先熬不住的,反而是表面沉稳的魏先生。
只不过,那时候的彭真已经30多岁了,足足大了张洁清10岁,更何况双方家庭、外貌上的差距,那时候的彭真心中总是没底。
而令他更不安的,是张洁清的态度——第一次告白,她也一时间有些拿不住主意,只和彭真说,再考虑考虑。
逃回家后,这位大姑娘一时间也有些迷茫,思来想去,将此事告诉了身边弟弟。
他听闻此事,心中是十分满意的,连忙告诉姐姐,彭真在他们心中是十分尊敬的,他过往的事迹,他对中国的付出等等。
总结一句话,这是一个足够可靠,值得托付,更是有着人格魅力的男子。
当然,最大的助攻,或许还要在张洁清生的病上,那时候边区的条件不好,蚊虫众多,张洁清不小心就染上了疟疾,一个人困在家中,也没什么人能来照顾。
彭真听闻此事,当即就放下一切事务,无比心疼地奔来,亲自照顾她的起居,备受感动的张洁清这才答应了彭真的求婚,这在当时也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1939年,两人结婚之时,张洁清的疟疾其实还没好,这位新娘子,其实还是被医生抬上架子的,算是架子上的新娘。
为了这场婚礼,本就工资不高的彭真硬是拿出了过往的全部积蓄,甚至还预支了自己两个月的薪水才完成,只是他依然很可惜,觉得不够满意。
毕竟,张洁清是一个小他十来岁的漂亮大姑娘,他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她,可有的时候,相爱就是最好的。
结婚后,两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各个都是不同领域里的人才,而结婚后的家里事,也大多都是张洁清在负责。
彭真实在是太忙了,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她的女儿一次还开玩笑说,要是离了母亲,彭真的生活怕是要出大篓子了。
她举例说,彭真的口袋里似乎永远不放钱,甚至她都怀疑自己的父亲认不认识人民币——有一次在北京的书店,彭真拿起一本书就走了,直接就忘了付钱。
1952年在北戴河的留影(右三)
这在有的时候也是没办法的事,彭真同志的精力大多都放在了家国大事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自然就很容易淡忘。
张洁清还给家里的孩子们定了一个规矩,彭真有张公桌,是其他人怎么也碰不了的,甚至连看都不能看,也是在这种环境下,两人才能教育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
2015年5月30日,张洁清因病去世,享年103岁,她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