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瑞安的一所小学里发生了一起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惨剧。
一名年仅9岁的男孩被残忍的杀害了,身上有多处刀伤,可见行凶者怀有满腔的恨意。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凶手,竟然是男孩同班同学的父亲。
一位学生家长,为什么会对自己孩子的同学痛下杀手呢?
这样的两个人,能有什么深仇大恨?
凶手名叫林建夏,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儿。
四年级是一个很敏感的年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懂事也懂事,说不懂事也不懂事,总之是一个人从完全的孩童,向成人转变的阶段。
7、8岁,狗都嫌,正是这个阶段孩子无处释放生命能量的最好注解。
这天,林建夏就接到了女儿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原来是自己女儿在学校里被人打伤了,对方是女儿的同桌男生。
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里受了欺负,受伤的部位还是眼睛,即便说对视力没有影响,哪怕只是留下了疤痕,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终身的。
林建夏怀着愤怒又惴惴不安的心情,赶到了学校。
差不多是同一时间,男孩的父亲叶万焕也赶到了学校,双方见面后商量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件事好。
林建夏很愤怒,但依旧保持着理智,他并没有得理不饶人,因为自己女儿受伤了就狮子大开口。
在去医院检查后确认,女儿的伤势并没有大碍,虽然疼痛感还没有消失,但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所以林建夏也并没有要叶万焕做什么赔偿,只是要求他的儿子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做一个公开的道歉。
林建夏的用意很明显,他想要以绝后患,告诉班上其他的同学,自己的女儿不是好欺负的。只要自己女儿在班上不再受欺负,这事就算解决了。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也很合理,叶万焕也没有提出异议。
可是等到第二天放学后,林建夏询问女儿对方有没有道歉时,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
这让林建夏感到既愤怒又害怕。怒的是叶万焕教子无方,出尔反尔,自己就提了这么一点要求,竟然都被无视,女儿不是白受人欺负了?
怕的是叶万焕儿子的态度,既然他不肯公开道歉,说明他在心中是不服的,之后对自己女儿的欺负非但不会停止,还可能变本加厉。
想到这里,林建夏觉得自己必须做一些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林建夏的担心是合理的,可是他接下来采取的行动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第三天放学时,林建夏来到了学校的门口,他不是来接自己女儿的,而是来找叶万焕儿子的。
跟着接孩子家长的大部队,林建夏混进了学校里,没有人能想到此时的他怀里揣着一把刀!
林建夏很快找到了男孩,并命令他跟着自己走。
再调皮的孩子也终究是孩子,面对大人的命令也只有听话份,男孩也知道对方是谁,多少有些心虚。
林建夏就这样把男孩带到了男厕所里。男孩在心里默默做好了准备,自己可能会挨一顿臭骂,甚至是挨打,就像自己打伤了对方女儿一样。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才进了厕所不久,林建夏就掏出了刀子。
男孩吓坏了,想要逃跑,林建夏哪里肯放,双方扭打在了一起,但孩子的力气哪里能跟大人比,最终男孩身上多处中刀,倒在了血泊里。
之后,林建夏报警自首了,他自认为自己并不是行凶,而是要给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叶万焕接到消息时,正在高速上开车,险些酿成了车祸。
等他赶到医院时,儿子已经被推进了急救室。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叶万焕最终等来的只是儿子的死讯。
医生说,孩子全身共有12处刀伤,失血过多,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12刀,整整12刀啊,这是怎样的深仇大恨?
林建夏,你是替女儿“讨回公道”了,那我儿子的公道,去哪里讨?
叶万焕也想要置林建夏于死地,所不同的是,他依靠的是法律的武器,他拒绝一切的和解与赔偿,只要法院判林建夏死刑。
为了让儿子能“看”到那一天,也为了让自己不忘记愤怒,从此叶万焕就在殡仪馆里住了下来,不让殡仪馆把孩子火化。
叶万焕在孩子的冰棺旁放了一张折叠床,每天晚上就跟孩子睡在一起。
叶万焕是当地一个名气不小的商人,家里一共三个孩子,大的两个是女儿,最小的一个是儿子,现在已经躺在冰棺里了。
最初的一段时间,家里人只觉得他是伤心过度,也就没有劝阻他,只是让他节哀顺变。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叶万焕也没有要从殡仪馆出来的意思,不管谁来劝说也没用。
一直到半年后,法院开庭,叶万焕才算是离开了殡仪馆。
原来,林建夏会做出如此偏激的行为,是因为他曾经患有精神分裂,但法院最终确认,林建夏是有精神病史不假,但在行凶时神志完全是正常的。
在砍伤男孩后便在案发现场报警叫救护车,也说明林建夏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并不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做的。
所以法院最终判处林建夏死刑,立即执行。
事情到了这一步,叶万焕应该满意了吧,法律已经还了他一个公道。
但是叶万焕并不开心,因为法律是给了他公道,可是舆论却没有。
就在他儿子死后不久,这起恶性事件就得到了报道,随着报道的传播,舆论逐渐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了,没多少对叶万焕表示同情,反而觉得他的儿子是死有余辜。
因为这件事有两个舆论上非常敏感的点,一是校园霸凌,二是商人家庭。
于是凭着这两点,网友很容易自己脑补出前因后果,一定是叶万焕对自己的儿子太过骄纵,打伤了女同桌不算,还拒不道歉。
最终酿成恶果,也是自己种下的。
叶万焕看着儿子的遗像
之后事情越传越离谱,已经不是两个孩子之前的矛盾那么简单了,叶万焕的孩子已经被说成了是一个校霸,专以欺负同学为乐。
再这么传下去,林建夏都快成替天行道的林冲了。
面对这样的舆论,瑞安警方也出来做了辟谣,表示事情真相并不是像网上传的那样。
但这样的辟谣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结果,因为叶万焕是个商人,是大老板。
于是又有人觉得,警方辟谣是叶万焕“走动”后的结果,不是有人在造谣,而是叶万焕在操纵舆论。
其实这件事的重点,并不在于男孩到底是不是校霸,即便是退一万步,以最最恶意的角度去揣测这个男孩,他所犯下最大的错误,也只是打伤了女孩的眼睛,与他受到的惩罚完全是不对等的。
如果按最恶意的角度揣测男孩还不够,再把法律的惩罚力度拉到最高,按最原始的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男孩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只是一只眼睛,而不是一条命。
网友断案,死刑起步。这也已经不是正义,而是情绪。
林建夏因情绪行凶不对,那么因情绪说一个9岁的男孩死有余辜,便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