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还有一个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说他是释迦族人中的圣人,他修成大道以后,经常被称作为佛陀。
佛典里对佛陀的描述当然是神圣的,有异于常人的。
乔达摩出生在一个国王的家庭。佛典里说:他一出生就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而且每一步都生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乔达摩诞生不久,一个高人来到他父亲的府邸,见过太子后说了一番预言,他说太子将来会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天下,天下都跟着受益。
这个高人的话让乔达摩的父亲很担心,他想给儿子一个世俗的美好生活,无忧无虑的从出生直到老去的生活。
国王从小就不让他看到那些人间的疾苦和贫困,普通的底层人民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乔达摩是富足生活限制了他的想象。
16岁的时候,乔达摩王子就有了春、夏、秋三时的宫殿,宫殿里富丽堂皇,美女如云,这还不说,国王还给他娶了那婆罗门种姓的耶陀罗为妃子。古印度这是一个非常高贵的姓氏,位于社会的统治者的地位。
按理说,这么美好的生活王子应该活的很滋润才是,但乔达摩并不是高兴,甚至有些抑郁。他觉得这些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并不值得珍惜。他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在真相背后应该有一个让他解脱烦恼的办法。
他偷偷地走出了王宫,第一次出来,他见到了一个沧桑的老人,第二次见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第三次见到了一个满目苍夷的死人,第四次见到的是一个苦行僧。如果说前三次他看到了世间苦难,而这次遇到的这个苦行僧,让他看到了沙门的威严有度,怡然自得的比丘形象。
于是,他决定出家修道。
29岁时,他离开了离开了美丽的妻子,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凄冷的夜晚骑着一匹白马走出了王宫。
舍弃了优渥的生活,脱去华贵的衣服,落发为僧,成为一名修道者。
他离开的这一天是中国阴历的二月初八,后来汉传佛教的教徒们就把这一天作为佛的出家日。
他出生在阴历四月初八,后来被中国和日本地区佛教徒定为浴佛节。
很多人以为释迦牟尼早晚会重新回到他那华美的王宫的,外面的生活有多艰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释迦牟尼并没有回来。
他日食一麻,从不洗澡,看上去就像一个乞丐。
然而即使这般的苦修,离家之后的6年他什么都没有收获到,他的身体却已经是奄奄一息,马上就要倒下了。
他来到了尼连禅河,洗掉了身上的污垢,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给他的一碗米粥,终于恢复了身体,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然而追随他的五个侍者以为他为了美色和美食放弃了修行,这五个人决定一起离开了他。
此时的乔达摩只剩下了独身一人。
他独自一人走到了菩提迦叶,在一颗菩提树坐下开始打坐。
他给自己发了个誓,不悟道无上大觉就不起身了!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此中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以及美女和恶魔的困扰。
最后豁然开朗,他终于悟到了。
这就是奠定佛教学说的基础理论——缘起论。
缘起论简单的来说,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有因缘而产生的,一旦有了新的变化或者缘分不在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不真实的,都是因为缘分而在一起,因为没有缘分而消散。
人在这个世界,就不必过分执着,既不要看重外界的境遇,也不要迷恋自自身,如果能把自身和外界当做假象,便不会有所追求,也就不会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也就没有烦恼人生得以解脱。
释迦牟尼觉悟的这个早晨,是中国的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也是人们纪念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这一年,释迦摩尼35岁。
他悟出真谛成佛后,就去罗奈城的野鹿苑寻找离开他的侍者,向他们宣讲了自己悟道之后的思想,并提出了涅槃之路——佛教的最高境界修行之路。
五位侍者听罢接受了他的学说,成为释迦门下最早的五位弟子,组成了第一个僧伽组织,这就是佛教说的“初转法轮”。
释迦牟尼悟道之后,继续完善和丰富他的理论,宣扬悟道的“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法。
这个时候,佛教的三宝——佛、法、僧已经齐备。
佛就是释迦牟尼。
法就是四圣谛。
僧就是初转法轮的五个信徒。
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在他35岁时候正式创立了。
善哉善哉
为什么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能放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