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人子弟小徐,和毛主席的女儿离婚,他后来去哪儿了?

峻辉聊过去 2024-12-04 17:18:34

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1940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是位高材生,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却没有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而是嫁给了一位普通的工人子弟——小徐。

二人的婚姻没有迎来很好的结局,在一段时间后就仓促结束了。

离婚之后,他们各自的生活过得如何?这位工人后来又去了哪里?

李讷的婚事

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主席是格外上心的。

他曾经特别交代过,不要找高干子弟,也不要找“文革”中的风云人物,就在下面找个一般人,所以李讷最后将小徐带到面前时,他是颇为满意的。

当时是1971年,李讷响应毛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了江西瑞金沙洲坝的生产队劳动锻炼。

她当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小徐在她身边的出现和陪伴,为她带去了温暖,也让她的病情有了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李讷便产生了与他结婚的想法。

她是写信向主席报告这个消息的,信里介绍了小徐的身份,说他是中央办公厅在江西“五七”干校的工作人员,还是共产党员,政治上是可靠的,自己准备跟他结婚了,想让主席答应。

主席收到信后的态度比较明确,他虽然后来没有参加二人的婚礼,但特别派人出席了,还送去了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他的亲笔信,以及一大包的结婚礼物。

主席派的这个人叫路来谦,他是坐着火车从北京赶到“五七”干校的,一路上背着那个几十斤的大包袱,感觉分外沉重。

见到了李讷,他将包袱打开,又不由地大吃一惊,因为这份结婚礼物竟然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作为主席的女儿,李讷在他的身边待的时间很长,向来最懂得他的心思的。

从小,主席就教育她日子要过得节俭,婚礼不送什么贵重的礼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席能记着她结婚的事情,专程派人送来礼物和信,她心里就已经很开心了。

主席给她的信,是她亲自拆开来读的,读得很认真,脸上还绽放出了“粉红色”的幸福笑容。

接续了主席在礼物上的这份节省,李讷将自己的婚礼办得也很是简单,总共现场只来了十几个人,主持人则是曹全福。

他们的新房也是朴实无华的,只是两间很普通的平房,里面摆着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双人床,床上铺着薄薄的床垫和床单,此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只有桌子和两张椅子,就连增添喜庆的“喜”字也没有贴上。

毛主席教导李讷生活简朴,凡事不搞特殊,还有一则小时候的小故事。

那时,他们生活的陕北,因为胡宗南军队的进犯,粮食供应变得困难,主席便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后带着李讷吃大食堂。

食堂的伙食都是皮都不去的水煮黑豆,一天两顿不换花样,工作人员担心李讷年龄小,吃了对肠胃不好,但主席一意孤行,觉得陕北本地的孩子都这样吃,李讷同样可以,吃了还能长得壮些。

就这样,李讷开始了每天排队领黑豆吃的生活。她拿着一个搪瓷小碗,混在战士的队伍里面,一个小不点跟个小大人一样。

在解放之后,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主席还是坚持不让李讷与他同桌吃饭,说自己是国家干部,所以国家给他一定的待遇,而李讷只是学生,按照规定是不能有如此享受的,还是让她照样跟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吃大食堂。

有着这样的儿时经历,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苦过来的,在江西的生产队上简单办个婚礼又算得了什么呢?

离婚之后

小徐的出现,为李讷带来了很多,但是二人的婚姻生活却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背后的原因还是两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有比较大的差距。

李讷是大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也是看书,而小徐只是一个服务员,文化水平不高,喜动不喜静,在一起久了就有了矛盾,终于走到了分居、离婚的地步。

在离婚之后,小徐的生活没有一蹶不振,他被推荐到了河北铁道学院读书,一方面是增强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谋个未来的出路,他总不能一辈子都做个服务员,更何况他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毛主席的女婿。

两个人分道扬镳的命运,其实也是应了李讷母亲之前的判断。

主席当初虽然赞成他们的婚事,但对李讷母亲来说却不是如此。

她一开始中意的是浙江美术学院的一位张姓的学生,但是后来浙江的形势渐渐不稳了,他也就被从备选名单中剔除了出去。

至于小徐,她觉得这个人和李讷很不般配,一个是家庭条件差得太远,另一个就是文化水平有差距,说不相信两个人会有什么共同话题,更不可能白头到老。

他们两个人度蜜月的时候,也从江西回到北京小住过一段时间,地点是在丰泽园。

这段蜜月生活对于李讷来说,不能说是快乐,也是一种煎熬。

当时,她经常感冒发烧,一方面是没有适应从南边到北边的气候转换,另一方面是难以适应婚后的二人生活。

李讷母亲看李讷身体上的变化,便拿小徐的身体状况做起了文章,说他身体有毛病,所以才搞得李讷不得安宁,还让他去医院做体检看看,结果当然是没有什么毛病,是李讷母亲在胡搅蛮缠。

李讷母亲有次去中南海看望他们夫妻俩,因为知道小徐字写得不错,就说要看看,打开他的笔记本,竟然发现里面记着几个电话号码,她便拿此大做文章,说小徐是特务,这些电话号码太过可疑,让他马上就离开中南海,以后也不准到钓鱼台来了。

但小徐当时在中南海人生地不熟,又是毛主席的女婿,为了联络方便,在笔记本上记上几个电话号码也是正常的,结果竟然被这么数落和质疑,心里难免不痛快。他和李讷最后分道扬镳,和身边人这样的“从中作梗”,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据说,小徐被送到铁道学院学习,就在电话事件发生之后。

当时,身边人也劝说,说不少人都有电话号码本,如果觉得小徐有问题,应该先找他谈话,做做思想工作,直接让他走,让新婚燕尔分居两地,不太合适。

只是,李讷母亲的态度很坚决,也没有考虑李讷会怎么想,就这么自作主张了。

在小徐走了之后,李讷的精神状况一落千丈,那时她还发现自己怀孕了,饮食起居更加受到了影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也不怎么出门。

她对母亲的态度在那之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只是有些怕她,后来直接就变成了不理睬,见面的时候也完全不想听她说了什么。

在孩子出生之后,李讷的情绪才有了比较大的好转,孩子让她的精神有了寄托,好像变了一个人。孩子满月的时候,她还带着喜糖去了钓鱼台。

之后,她又带着儿子回到了北京,住在北京西郊一间小小的四合院里,生活照旧过得简单朴素,甚至会让人对她有些心疼。

那时,她们家里的饭桌上似乎永远只有大白菜,外加一点点一毛钱的肉,都是他们自己排队去菜市场买回来的。冬天冷了,屋子里冻人,还要自己拉着板车去把煤球拉回来烧。

他们睡的床也很不保暖,母子二人都只有一条单薄的被子,一半铺在床板上,另一半自己盖着,就这样凑活着挨过了一个又一个晚上。

在一些人的回忆中,李讷的孩子很聪明,也很会说话,有次他看见一个穿着皮鞋的小孩在吃冰棍,就说自己要攒钱买皮鞋,其实是既想吃冰棍,也想穿皮鞋。

身边的警卫听了,就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一个冰棍吃,孩子舍不得咬,还用舌头舔着吃,叫旁人看了可怜。

幸运的是,李讷在离婚之后并没有孤孤单单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后来在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的牵线下,和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过的王景清走到了一起。

这对“半路夫妻”虽然有着比较大的年龄差,王景清要比李讷大十岁,但是生活中他相比年轻小伙子要更懂得照顾人,还会做家务,又有文化,有修养,加上也愿意和李讷在一起,所以1985年两人便举行了婚礼。

李讷和小徐当时是姐弟恋,小徐要较李讷小一些,换一个年龄大的丈夫,对李讷来说,也能降低一些试错成本。

他们的婚事得到了很多中央老人的支持,像杨尚昆不只写了贺信,还送了一床大被套和几斤的巧克力。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夫人,她拉着李银桥夫妇的手,夸他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好事。

参考资料

1、毛泽东小女儿李讷的婚事《 文摘报 》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