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欧美国家内部“政治正确”一天比一天猖獗,一天比一天猛烈,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更是极左势力的回潮。
所谓的“政治正确”,就是将政治推向极端化。
在此意义上,欧美国家的“政治正确”无疑是属于他们的“文化革命”。
尤其是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大本营,对于任何诋毁“政治正确”的团体或个人,都将会遭到狂风骤雨般的谩骂。
在“政治正确”中,一句“黑人的命也是命”将运动推向了高潮。
某种意义上,美国之所以会出现“黑命贵”的现象,也契合了基督教的赎罪文化。
毕竟历史上,欧美国家在殖民时期,犯下的对非洲黑人的血债至今仍没有偿还。
黑奴贸易的兴起14和15世纪,是非洲苦命、灾难的两个世纪。
欧洲走出了宗教阴霾下的黑暗时代,诞生了资本主义。
可失去了道德、宗教的枷锁,欧洲白人的欲望开始了野蛮生长。
资本主义以特有的贪婪性对海外进行扩张和掠夺。
正如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那般:“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灭绝……非洲变成了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为了获得东方的黄金,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新航路,让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也让欧洲人发现了大量的黑奴。
起初,葡萄牙是西方殖民国家中,最早从事血腥奴隶贸易的。
根据历史记载,十五世纪中叶,葡萄牙入侵非洲,还不敢深入内陆,只敢在沿岸逗留。他们拿着长枪,将黑人运回国内,从事奴隶贩卖。
比如说公元1441年,葡萄牙海盗船长安塔姆·贡萨尔维斯在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时,在里俄特俄罗地方,抓了一男一女两个黑人,这是至今为止有关黑奴贸易最早的纪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贡萨尔维斯靠贩卖黑奴,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别人也有样学样。
三年之后,葡萄牙富商专门出钱,组成了由萨洛特和吉尔率领的海盗船队。
依旧是在非洲西海岸,见人就抢。此次航行,海盗们抓获了235命黑人男女,其中还包括十几岁的小黑人。
吉尔将这些黑人带回到葡萄叶巴萨罗纳港,分批放在国内市场进行交易,发了一笔横财。
十五世纪中叶的欧洲,还不是特别需要黑人劳动力。
这些黑人被掳掠来到欧洲,一般都是在富商、地主家中担任仆人。
还有一些运气较差的会被送往葡萄牙南部的种植园中,或者是西班牙的银矿中。
他们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在欧洲白人的眼中,黑奴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辛勤劳动非但得不到报酬,动辄还会成为发泄愤怒、性欲的替代品。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在历史上真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可非洲黑人就惨了。
消息传回欧洲,社会上关于美洲的谣言越传越多,什么地板都是黄金做的,用不完的银子。
殖民者们如饥似渴,跟着哥伦布的航线,吞吃美洲这块肥肉。
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加入了对美洲大陆的争夺战,最后的胜者是拥有强大海上力量的西班牙。
整个南美洲,除了巴西之外,密西西比河以西直到太平洋的沿岸地区,都在西班牙的掌握之下。
《资本论》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一是要有原料,二是市场,三是劳动力。
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眼中,市场是欧洲各国,原料可以从美洲获取,最难办的就是劳动力。
本土的欧洲人都不想远渡重洋,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陆,进入原始雨林。即便有人肯去,需要的报酬也是天价。
为了节省成本,黑人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1502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将黑人贩卖到西班牙占领下的圣多明各岛,将黑奴投入了种植园。
美洲殖民地对黑人奴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和奴隶贩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西班牙国王也不甘落于人后,于1510年决定办法了准许奴隶贩子将黑奴运往西属殖民地的特许状。
这种特权,后世史学家称为“阿西恩托”特权,也叫“西班牙合同”。
要想拿到特许状,海盗们普遍都要签一份对赌合同。
比如说臭名昭著的戈麦斯就要在九年内,每年向美洲种植园庄主供应4250名黑人奴隶。
实际上,运输过程中,黑人不可能全部存活,总有些人会死于疾病、饥饿。
如果每年要是少一名奴隶,戈麦斯就要被罚款10个杜卡(杜卡为当时欧洲几国通行的货币)。
进入到十六、十七世纪,黑奴贸易达到了顶峰。
许多欧洲国家官方政府颁发特许状,给民间的商务公司。
这些拥有官方背景的公司,再雇佣殖民者前往非洲,捕获黑人,将其运往美洲。
然后,美洲的种植园主生产出糖、香草、烟草、稻米,再返回欧洲,出售给各国。
这条航线的路径大致构成三角状,因此也被称作“三角贸易”。
黑奴船上悲惨的生活没有人是天生的奴隶,让黑人成为奴隶的第一步就是“抓”。
黑奴贸易期间,殖民者有专门的捕捉黑人的“猎捕队”。
这是一种公开的抓捕活动,不需要担负任何法律上的责任。在抓的过程中,大概有两种方法。
一是殖民者亲自参加。例如,在努诺和贡萨尔维斯留下的日记中记载道:有一天晚上,我们(指代殖民者)怀着最大的力量,掳走黑人的欲望,在西非海岸一处偷偷登陆。
趁着夜色,他们来到黑人的两个宿营地,那里七零八落躺着黑人……
当我们靠近时,他们拼了性命对黑人进行攻击。
有一个人不愿意屈服,朝努诺面对面厮杀。
努诺只一枪,就结果了他的性命,如同杀死一只野鸡般简单。
这次行动,一共捕获了十个,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几岁的孩子,还有一些人趁着混乱匆匆逃走了,未能落入我们的手中。
二是殖民者参与到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中,从战俘中分得黑人奴隶。
例如,英国奴隶贩子霍金斯,他在1567年于塞内勒窝内海岸,同一个黑人部落酋长狼狈为奸,带着人攻打一个具有八千多人的部落。
霍金斯亲率200多人,带着大炮,手持长枪,全力进攻。战后,霍金斯分得了487名俘虏。
完成了第一步,殖民者就开始了贸易的第二步——“运”。
黑人被抓获之后,往往不会回到欧洲,殖民者也担心夜长梦多,通常是休整两天,补充远航所需的物品。
接着就立刻出发,前往美洲。
他们将黑奴套上枷锁,再用一根绳子或者木棒,将五个人连在一起,送上黑奴船。
千万不要想象黑奴的生活环境有多好,上了黑奴船,男性黑奴非常不可控,故而会将他们聚在一起,再送进船舱。
船舱不会高于1.5米,男性黑奴待在船舱,只能呈半蹲状态。
为了节省运输的成本,一百平的船舱,往往会装满几百名黑奴,吃喝拉撒都在船舱解决。
可以想象,两个月的航程,船舱内部必定是臭不可闻。
这还不算最恐怖的,问题是船舱通风不便,粪便的细菌很容易发展成疫病,稍有些体弱的男性黑奴就会凄惨死去。
殖民者每逢一周,会让船舱的黑奴上到甲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且安排黑奴打扫船舱底部的卫生。
只要一发现奄奄一息的黑奴,他们不会有一丝怜悯,两个人一抬,就将黑奴投入到大西洋中,任由黑奴成为鲨鱼的盘中餐。
至于女性黑奴,遭受的待遇会稍微好一些,她们不和男性黑奴关在一起,而是被关在甲板上,派专人看护。
两个月的航程是漫长的,奴隶贩子又大多是男性居多。
因此,他们的性欲只能发泄在黑人女性身上。在强暴的过程中,奴隶贩子总会挑选一两个容貌上佳的女黑奴。
有时,奴隶贩子毫不顾忌人伦礼仪,直接在甲板上就行苟且之事。
他们总还拿着鞭子鞭打女黑奴,让女黑奴在甲板上发出凄惨的叫声,似乎这样,才能满足奴隶贩子变态的,虐待黑奴的欲望。
初期的黑奴贸易多是武力,但这也总是伴随着生命的代价。
比如说前面提过的英国贩子霍金斯,在塞内里昂的一次行动中,就摔了跟头,遭到了黑人的袭击,被打的抱头鼠窜。
同时,欧洲人也无法抵抗非洲热带的疾病。渐渐的,奴隶贩子就改变了策略,采取了“以物易物”的方式,同黑人部落进行交易。
十六世纪中叶,一位叫迪奥戈的奴隶贩子,就使用马匹换取黑人奴隶。一匹马一般可换回15名奴隶。这也不禁让人感慨,真的是“人比马贱”。
来到十八世纪,英国人击败了西班牙,取得了海上霸权地位。
谁掌控了武力,就意味着控制了国际黑奴贸易的垄断权,英国迅速上升为头号奴隶贩子国家。
仅在1783年-1793年这十年,有数字统计的英国贩卖奴隶就达到三十多万。
也正是在英国的推波助澜下,“三角贸易”进入了全盛时期。
结语:来到美洲的黑人,获得的第一个身份就是无报酬的劳动力。
正如《为奴十二年》中展现的一样:炎炎烈日下,是望不到头的棉花田。
大批弯腰劳作的黑奴,采摘棉花的簌簌声,仿佛在述说道不尽的苦难。
为了完成任务,白人监工对黑奴的肆意鞭打和吊刑是家常便饭。
正如贝克特这位史学家论述所说,美国经济在世界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
那道道血痕,是黑奴的苦难,是白人杯中的美酒。
英国能完成工业革命,也是得意于美洲殖民地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棉花。
种种历史表明,西方的繁荣是有代价的,是踩在第三世界人民头上才得到的优越生活。
参考资料
《黑奴与棉花》 英伦漫话
《黑奴贸易的兴起和发展》 辽宁大学学报
《为奴十二年的历史背景》 电影文学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