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四年(181年),雒阳。
一个来自幽州的信使飞奔入城,将一封急件送到朝廷,很快一个爆炸性的好消息迅速传遍了朝野上下。前不久还愁眉不展的公卿百僚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玩牌的继续玩,搓麻将的继续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满朝上下一片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啥事儿怎么开心呀?
那个折磨了汉朝好多年的“麻烦制造者”檀石槐死了,突然就没了,走得很安详。
檀石槐是突发疾病猝死的,事情来得很突然,连他自己都毫无思想准备。意气风发的檀石槐原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将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时,突然就因病医治无效了。
檀石槐退场领盒饭了,享年45岁,这部戏里已经没有他的台词了。
所有人都认为檀石槐一死,朝廷再无忧虑,鲜卑必将陷入一盘散沙的境地,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矣。
然而他们不会想到檀石槐死后三年,震惊天下的黄巾起义就爆发了。
此时其实是更大的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就让他们尽情地笑吧,以后就只剩哭了。
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连继承了他的汗位。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话有点片面了,虎父有犬子的事儿不要太多。远的不说,就说这位和连就是一个典型的犬子,辱没了他爹檀石槐的一世英名。
和连的本事和檀石槐肯定是没法比的,不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相差甚远,但有一点却和檀石槐高度一致,那就是对扩张的狂热渴望。
和连一上台就继续发动对外战争,但他的能力又不足以驾驭鲜卑部落这台战争机器,另外这个人品行也不咋地。史载和连:
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生性贪婪荒淫,执法不公,部众多有怨言,背叛他的人很多。
这就没法玩了,这完全是和檀石槐对着干的节奏。但和连自我感觉良好,毫不在意部众的叛逃,反而继续攻打北地的部族,结果在一次战斗中被精通箭术的对手给精准射杀了。
和连死后,儿子骞曼年幼,汗位被侄子魁头夺走。骞曼长大后又和魁头争夺汗位,大打出手,一地鸡毛。各部族看不到和解的希望,纷纷脱离鲜卑联盟单飞。
檀石槐苦心打造的鲜卑联盟至此分崩离析。
好不容易等到魁头病死,他的弟弟步度根又抢走了汗位。此时东汉已经爆发黄巾起义,朝廷忙于镇压起义军,无暇顾及鲜卑的家务事。双方心照不宣都保持静默状态,停止了各自的攻势。
这很好理解,都摊上事儿了,没有精力开辟第二战场了。汉廷要全力围剿黄巾军,鲜卑内部在争夺汗位,此时没有人愿意主动开战。
和连死后,鲜卑汗位就再也没有稳定过,被争来抢去,檀石槐建立的鲜卑联盟终于玩不下去了。
西部鲜卑率先宣布退出联盟,随后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
步度根①集团,拥众数万,占据云中、雁门一带;
轲比能②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
原东部大人素利③、弥加、阙机等人所统辖的若干部落,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
步度根是和连的侄子,他的父亲应该是和连的哥哥,不过史书并没有记载他父亲的名字,因此无法确定他是不是檀石槐的孙子。自和连死后,鲜卑的汗位继承就非常混乱,令人眼花缭乱,史书又语焉不详。而且经常存在几位首领同时称王的情况,更是加剧了这种混乱。
三大集团中,要数轲比能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轲比能为人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威望非常高,被推举为部落大人,成为檀石槐之后鲜卑部落又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但这个轲比能继承了檀石槐敌视汉朝的政策,反而是步度根的立场比较倾向于汉朝。
步度根和轲比能这两位首领领着一个摇摇欲坠的鲜卑联盟进一步退三步,眼看群员退得所剩无几了,这俩人一个“群主”,一个“管理员”还在掐架,貌合神离,各自心怀鬼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鲜卑家族群的“群主争夺战”中,刚迁到阴山下匈奴故地的北部鲜卑拓跋部选择了低调围观,没有卷进来也没有选边站,而是静静吃瓜观战。毕竟这个弱小的部落实在太不起眼了,别人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你连争的资格都没有。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北征乌桓,平定幽州。步度根和轲比能俩人闻讯,不约而同跑去拜见曹操属下的乌丸校尉阎柔④,向他贡献财物,希望他在曹老板面前多美言几句,帮忙引荐一下。
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尽管他至死都没有公开称帝。为了对付对方,步度根和轲比能都想到了抱曹操的大腿,这才不约而同跑去求见。
这个阎柔是广阳(今河北廊坊)人氏,年轻时被乌丸(乌桓)掳走,陷入贼营,后来居然神奇般活了下来,还赢得了乌丸人和鲜卑人的信任,想来此人也是一个厉害角色。
在乌丸、鲜卑部众的协助下,阎柔袭杀了汉朝的乌丸校尉邢举,自己取而代之,自称乌丸校尉。当时盘踞北方冀州、幽州地区的是《三国演义》里鼎鼎大名的袁绍袁本初,按说阎柔袭杀朝廷命官,这可是死罪,但袁绍并没有法办他,反而对其加以笼络。
这是因为阎柔当时在乌丸、鲜卑人那里有一定的威望,而袁绍为了稳定自己的后方,就必须和乌丸、鲜卑搞好关系,至少不能让他们给自己添乱。出于这样的目的,笼络阎柔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战后他的几个儿子逃往乌丸,企图借助乌丸的力量夺回冀州老巢。
曹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冀州、幽州,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另外又重创了支持袁绍的乌丸。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阎柔一看袁绍父子是彻底没戏了,马上带领乌丸、鲜卑诸部归降于曹操。
为了笼络阎柔,曹操也承认了阎柔的地位,正式授予他乌丸校尉,持汉使节,驻屯广宁。
正是由于曹操的宠信,才让步度根、轲比能看到了阎柔的价值,他们绞尽脑汁讨好阎柔,希望能在曹操那里捷足先登。
不久,刚归降曹操没几天的代郡乌丸能臣氐再次反叛,当时步度根的哥哥扶罗韩统率数万之众驻扎在代郡附近,能臣氐就致书扶罗韩,希望能归降于他。
扶罗韩闻讯很高兴,立即带领万余骑前往迎接。结果在桑干河的结盟仪式上,能臣氐发现扶罗韩的军队军纪涣散,军容不整,就有点后悔了。他们暗中又派人向轲比能投诚,招轲比能前来。
轲比能也领着万余骑兵赶来,并和扶罗韩发生冲突,最终扶罗韩被杀,他的儿子泄归泥被迫投降了轲比能。
步度根闻讯大怒,对轲比能恨之入骨,两人从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有他无我,有我无他!
曹丕篡汉称帝后,以田豫⑤为乌丸校尉,持节护鲜卑,屯驻昌平。
为了报杀兄之仇,步度根决定向新生的曹魏王朝寻求支援,他遣使前去拜见田豫,又是送银子,又是献马,今天送貂皮,明天献人参,把田豫哄得心花怒放。
田豫收了人家好处,自然开足马力在曹丕那里为步度根美言,曹丕一看这步度根态度如此诚恳,对我大魏赤胆忠心,于是就封他为王。
得到曹丕支持的步度根瞬间满血复活,再次和轲比能发生冲突。不过步度根的实力要弱于轲比能,因此几场仗打下来,他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迫后退到雁门、太原一带。
连吃败仗的步度根恼怒不已,就给投降轲比能的大侄子泄归泥写了封信,在信里做起了他的思想工作。
大侄子呀,你爹是被轲比能所杀,如今你不念杀父之仇,反而为仇人卖命,轲比能现在厚待你是为了利用你,将来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必定杀你。我看你还是到我这边来吧,我是你叔叔呀,咱们是骨肉至亲呐。
这番入情入理的话感动了泄归泥,他悄悄带人逃归步度根处。
注释:
①步度根:(?-233)汉末魏初鲜卑首领之一,魁头弟弟,其兄死后即位,奉行亲魏政策,长期和轲比能争斗,后来被轲比能蛊惑联手反魏,混战中被轲比能袭杀。
②轲比能:(?-235)三国时代的鲜卑族首领。出身鲜卑支部,因威望较高被推举为大人,后向曹操称臣,被曹丕册封为附义王。轲比能强大后对曹魏阳奉阴违,严重威胁曹魏的边疆安全,后被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刺杀,死后鲜卑联盟解体。
③素利:(?-228)东部鲜卑首领之一。曾和轲比能、步度根爆发三方混战,素利一向奉行亲魏政策,和曹魏关系较好,后来曾出兵配合乌桓校尉田豫讨伐轲比能。
④阎柔:幽州广阳(今河北廊坊)人,三国曹魏名将,初为幽州牧刘虞部下,刘虞死后归顺袁绍。官渡之战中归顺曹操,封乌桓校尉,赐爵关内侯,曹丕称帝后封度辽将军。
⑤田豫:(171-252)渔阳雍奴(今天津武清)人,三国曹魏将领。先后追随刘备、公孙瓒、曹操等人,历任颍阴、弋阳太守,封长乐亭侯,征乌桓、破轲比能、战东吴、斩周贺、败孙权,多有战功。嘉平四年去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