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秋天,一道诏书从长安连夜送回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诏书是当时在位的太武帝拓跋焘亲笔写的。
诏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下令全国灭佛!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鼎盛的时代,北魏历代皇帝包括太武帝拓跋焘在内,无一例外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整个北魏王朝从皇亲国戚到贩夫走卒都沉浸在狂热的信仰之中。
这个将佛教推到登峰造极高度的王朝,为什么会在一夜间大变脸,从全民崇佛到全国灭佛,这个转变来得太惊悚,令人难以理解。
那个秋天的长安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是什么令太武帝性情大变,做出灭佛的惊人决定。
故事要从那年秋天的一场民变说起。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一个名叫盖吴的卢水胡人聚众反于杏城(今陕西黄陵),关中震动,太武帝闻讯决定亲自出兵讨伐。大军到达长安后驻扎在城外,附近的寺院耕地种植了小麦,魏军的战马便经常到那里放牧。
有一天,太武帝闲来无事到寺院里查看他的战马,他的随从无意间在寺院里发现了大批刀枪弓箭,马上报告给了太武帝。
太武帝此时正在为盖吴聚众造反而烦心,一听寺院里私藏兵器,顿时勃然大怒。他突然怀疑这帮和尚会不会和盖吴暗中勾结呢?
于是他对群臣说道:
“出家人居然私藏如此多的兵器,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太武帝根本不听和尚们的解释,下令查封寺院,逮捕所有的僧人。这一查不要紧,居然发现了更多的秘密,除了兵器外,搜查官员还在一间密室里找到了众多被囚禁的女人。
寺院里囚禁这么多女人是几个意思?
太武帝一拍桌子:我去,好哇,这帮和尚不但图谋不轨,居然还是花和尚!好大的胆子,给我继续搜查。
在太武帝的监督下,很快人们又从寺院的密室里找到了更劲爆的东西,是和尚们和长安当地富豪官绅秘密往来的账本,详细记录了他们之间的各种利益交易。另外还查获了大量酒具和地方官员、富户地主藏在寺院里的金银财宝。
私藏兵器、囚禁女人、和富豪官绅勾结......
这帮和尚想干什么!太武帝震怒了。
盛怒之下的太武帝下令处死了寺院里的所有和尚,这时候太武帝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所寺院如此不堪,那长安城内外别的寺院又是什么情况呢?
会不会比这所更罪大恶极?
想到这里,太武帝不淡定了,就在这时,他的宠臣崔浩不失时机补了一刀,对佛教大加挞伐,极力劝说太武帝对佛教发起毁灭性打击。
崔浩是当时北魏朝廷里的第一汉臣,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他在天师寇谦之的熏陶下对道教如痴如醉,在平城身体力行大力推广道教。
在崔浩和寇谦之的影响下,最初崇佛的太武帝逐渐发生了改变,转向信仰道教,甚至为此特意改了一个道教色彩浓郁的新年号——太平真君。
又拜寇谦之为天师,在平城修筑静轮天宫。天宫高耸入云,工程浩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搞得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
崔浩等道教铁粉早就对盛行于平城朝野的佛教恨之入骨,两派可以说是势不两立,有我无他。其实天师寇谦之倒并不想和佛教闹翻,只是架不住崔浩的强势,而崔浩又深刻影响了太武帝的抉择。
就这样,在寺院僧人自己作死的背景下,崔浩等人又煽风点火,唯恐太武帝放过佛教,最终促使太武帝狠下决心,下令全国各地灭佛。
于是便有了那道发往平城的诏书。
太武帝亲征在外,此时留守平城的是太子监国拓跋晃,诏书很快便到了拓跋晃手上。
看完诏书,拓跋晃大惊失色。
这位太子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对父皇的推崇道教行为十分不满,连带和崔浩的关系也迅速恶化。现在父皇悍然下令灭佛,并将这件事交给他去执行,拓跋晃非常纠结痛苦。
他不敢抗旨,但又不忍心执行灭佛令。
怎么办?
拓跋晃思前想后,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尽最大努力挽救佛教。
拓跋晃利用手里的权力,将诏书暂时扣下,立即派人分头通知平城附近的寺院早做准备。接到通知,各个寺院的和尚迅速将经书佛像转移,凡是能拿走的全部拿走,实在搬不动的巨大佛像只能含泪放弃。
有了太子的搭救,平城的寺院大部分都进行了紧急转移,保存了大量珍贵经书典籍,和尚们也纷纷隐姓埋名,藏了起来。做完这一切,太子拓跋晃这才下发诏书,执行命令的军队搜捕各地寺院,并没有太大收获,只是把那些无法移动的佛像捣毁,寺院拆除了事。
在太武帝的铁腕高压下,北魏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寺庙拆毁、佛像砸烂、和尚活埋,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片恐怖气氛。
灭佛运动搞到这一步,令寇谦之深感震惊,他的新天师道虽然和佛教是竞争关系,有很深的矛盾,但毕竟属于学术竞争,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没必要搞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全国成千上万和尚被杀,血淋淋的事实令寇谦之触目惊心,他多次劝说崔浩见好就收,及时刹车吧。
崔浩此时正在兴头上,根本就听不进去任何忠告。寇谦之无奈地说你不听我言,只怕你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身死族灭,灭门不远矣。
天师不愧是天师,果然一语中的,四年后崔浩就栽了,因为国史之狱一案,70高龄的崔浩全族被杀,惨烈无比。不过天师是看不到这一天了,因为他在两年后的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就羽化成仙了。
崔浩被杀后,太武帝似乎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对于当初冲动的下令灭佛,他多少有点后悔,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是皇帝,皇帝一言九鼎,岂能出尔反尔!
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太子拓跋晃看穿了父亲的心思,他有心想恢复佛教名誉,又不敢向父亲说明。其实太武帝何尝不想从头再来呢,只是张不开嘴啊。
太武帝虽然没有松口服软,但灭佛的禁令确实逐渐松弛了,很多信徒都在家里悄悄礼佛,和尚们也在私底下到处做法事,可以说是暗流涌动。
不过毕竟太武帝的禁令并没有作废,有关部门也不敢松懈,佛教还是不能在平城公开活动。这个禁令一直持续了八年,一直到太武帝死后,即位的文成帝拓跋濬才下诏恢复佛教,正式结束了长达八年的灭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