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北朝3:推寅烤鱼,偏何数钱,鲜卑家的“三足鼎立”

西楼说史 2022-09-20 17:12:52

拓跋力微即位的那一年,遥远的中原汉地正在发生一件大事。

彼时的中原汉地正处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引发的天下大乱之中,群雄逐鹿,烽火连年,天下板荡,已成鼎沸之势。

当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汉献帝刘协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傀儡皇帝,他的东汉王朝也早已名存实亡。此时执掌朝廷大权的是头号权臣——魏王曹丕。

曹丕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老子打天下他坐天下。他爹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了曹家的江山,最后让他给摘了桃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曹丕继承魏王爵位。

这家伙忒猴急,一上台就迫不及待逼汉献帝禅位。在文武百官的威逼利诱下,汉献帝不得不含泪献出了自己的皇位,东汉至此正式灭亡。

曹丕篡汉后,改国号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第二年,割据西川的刘备闻讯也在成都称帝。不久,盘踞江东的孙权也宣布称王,至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阶段。

中原汉地在改朝换代的阵痛中呻吟,而此时的北方草原也好不到哪里去,处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境地。

那个曾经的草原霸主匈奴遭到汉朝持续出兵重锤,早已分崩离析,在西汉后期时就已经分裂成南北二部,彼此敌视。

后来,南匈奴举族南迁内附,向汉朝投诚求婚,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实现了汉朝和南匈奴的联姻同盟。至于北匈奴则顽固地坚持敌视汉朝的政策,此后百年间,南匈奴一直配合汉军出击北匈奴,扭转了此前的不利局面。

到了东汉中期,汉军彻底击败北匈奴,迫使他们离开草原,远走欧洲大陆,在遥远的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胡风”。据说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北匈奴的后裔,我们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一些端倪来。

北匈奴打跑了,南匈奴归降了,乌桓也基本打残了,早在曹操时代就多次出兵重创乌桓,在曹军的打击下乌桓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鲜卑各部纷纷趁虚而入,填补匈奴、乌桓退场后留下的空白。

此时的鲜卑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融合以及几次大规模南迁,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游牧民族联盟。分布在从辽东到陇右、河西的北方广阔地域。

按其发源地和后来迁徙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三部:

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

东部鲜卑经过檀石槐、轲比能等部落联盟时期,后来发展成慕容氏、段氏、宇文氏等若干部落;

北部鲜卑主要指拓跋部;

西部鲜卑主要由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以及青、甘吐谷浑部落组成;

这三大鲜卑族群关系极其复杂,既有合作又有对抗,虽然名义上都属于鲜卑族大家庭,但台面下的分歧和矛盾严重制约了各部族之间的交往合作。

三大族群各有特点,彼此之间力量对比非常悬殊。这其中数东部鲜卑最强大,它也是令东汉朝廷最头疼的一股强大力量。北部鲜卑拓跋部崛起较晚,此时刚刚从大兴安岭南迁,还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艰难跋涉,因此这个时候的东汉朝廷压根就没把它放在眼里。

至于西部鲜卑就更悲催了,毫无存在感。它最初是从东部鲜卑里分出去的一支,举族西迁到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定居下来,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默默无闻繁衍生息。西部鲜卑远离东部鲜卑,也几乎没有和东汉爆发冲突,保持了难能可贵的低调作风。

当北部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推寅带领族人迁移到呼伦湖时,东部鲜卑已经初步建立了它的霸业,叱咤东北黑土地,显示出了强劲的爆发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有一个,甚至是好几个伟大的首领作为主心骨,带领族人奋力拼搏,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东部鲜卑也不例外。

当拓跋部的推寅还在呼伦湖畔点起篝火烤鱼时,东部鲜卑早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了。

东汉初年,匈奴再度强盛,雄霸漠北,虎视中原,东部鲜卑和乌桓一直都是北匈奴的马仔,追随它连年侵扰东汉边关。

“光武初,匈奴强盛,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边,杀略吏人,无有宁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面对鲜卑小儿的挑衅,东汉朝廷非常恼火,决心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让他见识一下天朝的实力。

很快机会来了。

建武二十一年(45年),鲜卑再次追随匈奴攻入辽东,企图再大捞一把,却不曾料到这次居然踢到了钢板,脚趾头全骨折了。

当时的东汉辽东太守祭(zhai)肜(rong)是个低调的狠角色,他是光武帝刘秀开国功臣集团“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祭遵堂弟。

建武九年(33年),祭遵病逝,身后没有留下子嗣。刘秀感念祭遵的功勋,便擢升他的堂弟祭肜为偃师(今河南洛阳市偃师区)县令,因政绩斐然,一步步升迁,深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

建武十七年(41年),祭肜调任辽东太守,正赶上匈奴纠集鲜卑、乌桓等小弟侵扰边境,祭肜拍案而起,给他们来点硬菜吧。一直等到建武二十一年,终于等到了匈奴鲜卑联军的再次出手。

祭肜抓住机会亲自组织军队,多次身先士卒猛攻匈奴鲜卑联军,先后击溃鲜卑、乌桓等部落,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鲜卑在这次大战中损失惨重,《后汉书》记载“斩获殆尽,由是震怖”,几乎是全军覆没,鲜卑首领终于感到害怕了。

祭肜趁机发动了宣传战,敦促那些匈奴的小弟认清形势,及早向汉朝投诚,和匈奴一刀两断。

此时的局势是南匈奴已经归顺汉朝,北匈奴一败再败,走向穷途末路。鲜卑人的脑瓜子还算好使,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改弦更张,于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首次遣使向东汉进贡。

破鼓万人捶,眼看北匈奴铁定没戏了,鲜卑都护偏何马上向祭肜表忠心,希望为国效力。

那太好了,难得你们觉悟如此之高,祭肜当即命东部鲜卑进攻北匈奴。一来验证他们是否真心归顺朝廷;二来也是希望这两帮人互相消耗,最好是两败俱伤。

东部鲜卑进攻北匈奴的第一战以大胜告终,斩首两千级,偏何终于看清了昔日老大的真实面目,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山中无老虎,猴子都敢称大王了,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轮到我们鲜卑出场了。

尝到甜头的偏何连年出击北匈奴,每次打了胜仗就带着敌人的首级去见祭肜求赏。

后来的事实证明,偏何成了祭肜手里的一条猎犬,谁敢不服,就放偏何扑上去撕咬。盘踞渔阳赤山的乌桓不服,出兵侵扰上谷(今河北怀来),祭肜掏出真金白银给偏何,命他进剿乌桓。

偏何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满口答应,立即出兵上谷,大破乌桓,斩杀首领歆志贲。看到偏何在祭肜那里日进斗金,赚得盆满钵满,鲜卑其他各部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发财大家一起呀,吃独食可耻。

于是各部纷纷向祭肜投诚,并齐聚辽东求赏,天朝不差钱,来者不拒。

拿了朝廷的钱,就要为朝廷办事,这是道上的规矩,鲜卑各部都懂,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从此以后,东部鲜卑便成为东汉边疆的守卫者,至少在他们野心膨胀之前是这个样子。

“明、章二世,保塞无事。”——《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东部鲜卑于刘秀晚年归顺,其后的明帝、章帝两代,边塞都平安无事,可见这钱还真没白花。不过鲜卑人搞的是年卡会员制,到期了就得续费,否则我们无法保证边境的和平。

汉和帝即位后,朝廷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大规模战事,大将军窦宪领兵北伐,北单于兵败逃遁,鲜卑趁机占据了北匈奴的地盘。北单于逃走后,当地还遗留有十几万匈奴部众,鲜卑人到来后这些匈奴部众纷纷投靠鲜卑,也自称鲜卑,从此东部鲜卑的实力大增,取代匈奴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鲜卑强大起来后就有点想法了,当年匈奴强大时逼得汉朝和亲纳贡,成为汉朝君臣挥之不去的梦魇。如今大鲜卑取代匈奴,称霸草原,也想挑衅一下汉朝,展示一下自己的军事肌肉。

说白了就是我牛起来了,就瞧不上你了。

加上东汉自明章二帝后便开始由盛转衰,对外的影响力也日益减弱,鲜卑的野心逐渐膨胀起来。

永元九年(97年),鲜卑进攻辽东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西北),太守祭参坐兵败,下狱死。

永元十三年(101年),寇右北平,入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太守击走之。

延平元年(106年),再次侵扰渔阳,太守张显出塞追击,中伏而死。

元初二年(115年),围无虑县(今辽宁北镇),攻扶黎营(今辽宁北镇西),杀长吏。

.......

这样的记载在《后汉书》里数不胜数,从永元九年(97年)到阳嘉二年(133年)近40年的时间里,鲜卑连年侵扰边关,杀略吏民,终于把自己活成了昔日匈奴的样子,也成为东汉的心腹大患。

面对鲜卑的疯狂挑衅,东汉朝廷的应对策略有两个,一个是命边防军全力反击,另一个就是征调南匈奴、乌桓等部族出战,让他们和鲜卑死磕。

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的混战旷日持久,难分难解。此时的鲜卑早已不是当年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了,如今他成了主演,连当年的大哥匈奴都不正眼瞧一下。

几十年里,鲜卑攻城略地,汉廷损兵折将,光被杀的地方郡守就能列出长长的名单。这样一来鲜卑更加不可一世,仗着手下雄兵数万,胃口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攻打一些边塞小县城,准备玩一把大的。

鲜卑把下一个猎物定在了山西方向,出动主力突袭雁门、定襄、太原,杀略吏民。南匈奴闻讯出兵阻击,鲜卑暴怒,连战连捷,斩杀南匈奴数王,大败之。

面对狂妄凶悖的鲜卑人,东汉朝廷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满朝公卿束手无策。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