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看似“正能量”的短视频,短短几天内经历了从全网热捧到翻车打假的戏剧性反转。
视频截图
4月17日,抖音账号“卤味鸭老板”发布了一条视频:店员在打包卤鸭时发现变质,转身为顾客更换新鲜产品,就在这一瞬间,天花板突然坍塌砸中原本站立的位置。视频被冠以“好人有好报”的标签,被多家媒体转发,网友纷纷感叹“现实版因果报应来得太快”。
网友逐帧拆穿:漏洞百出的“监控记录”
然而,热度尚未消退,质疑声便接踵而至。有网友逐帧分析后发现多处细节“穿帮”——卤锅内空无一物、墙上的“卤”字贴纸过于崭新、天花板掉落轨迹刻意,甚至有人指出该店根本没有实际经营的痕迹。更引发争议的是,该账号此前发布的视频均为剧情类内容,且曾多次标注“虚构演绎”,与此次宣称的“监控实拍”自相矛盾。
面对质疑,“卤味鸭老板”先是清空作品,随后在平台介入调查时辩称:“顾客是同事假扮的”“不了解虚构标注规则”,但无法提供营业执照或门店证明,最终承认视频为账号引流而策划。
平台出手:账号禁言30天,粉丝数清零
4月18日,抖音官方通报调查结果:视频存在摆拍且未标注“虚构”,对账号处以30天禁言、60天限制营利,并清除违规涨粉。此前,该账号已被禁止关注及私信功能。
事件曝光后,网友反应两极。部分人认为“传播善意无可厚非”,但更多声音批评其消耗公众信任:“‘猫一杯’事件才过去多久?媒体和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摆拍乱象背后:流量至下的畸形生态
近年来,为博取眼球编造离奇剧情的案例屡见不鲜。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风和指出,此类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还可能涉嫌违法。他建议平台需完善“虚构内容”标注机制,并通过算法推荐削弱谣言传播动力,推动“流量为王”向“内容向善”转型。
抖音回应称将持续打击虚假内容,并呼吁创作者“记录真实生活”。但如何平衡创作自由与内容真实性,仍是短视频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结语
虚构剧情本无原罪,但伪装成“真实事件”收割流量,本质是对观众的欺骗。当善意成为剧本的噱头,正能量也就变了味。或许,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是留住粉丝的长久之道。
【线索来源:抖音黑板报、北京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