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起两年前的交警执法事件再次引发关注。广西贺州一名交警因使用警棍拦截无牌电动车致驾驶员受伤,经调查后,涉事警务人员及上级领导最终被严肃追责。这一处理结果的披露,让公众再度聚焦执法规范与人性化议题。
2023年11月29日,贺州市交警四大队在八步区信都镇开展交通整治时,一名男子驾驶无牌电动车试图逃避检查。执法人员使用警棍拦截,导致车辆失控,驾驶员摔伤倒地,随后被送医治疗。现场视频显示,交警挥棍动作引发争议,被质疑“暴力执法”。
交警持棍击倒电动车致驾驶员倒地受伤,官方称年轻交警脾气大,警方通报
驾驶员被送上救护车
事发次日,贺州交警通报称已暂停涉事人员职务,并启动调查程序。但此后一年多,公众对处理进展一无所知,直到今年4月,知情人士通过官方答复披露了最终结果。
处理结果:双重处分+领导问责根据披露信息,2023年11月30日,贺州市公安局党委率先对交警四大队相关领导作出免职处理。2024年2月和6月,纪检监察部门对涉事交警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予以辞退。
贺州市公安局通报
这一结果证实了事件性质严重性。知情人士称,其长期追问案件进展,才促使官方回应公开。有网友评论:“迟到总比不到好,但公众更期待透明及时的通报机制”。
争议焦点:执法方式与程序规范事件中,电动车驾驶员逃避检查的行为固然违规,但交警使用警棍拦截是否合规?根据《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执法人员应优先采取口头警告、设卡拦截等方式,使用警械需符合法定情形。此次拦截直接导致人员受伤,暴露出执法尺度把控的失误。
部分网友认为:“执法者更需克制,警棍不是‘管制工具’。”也有声音指出,基层交警面对拒不配合的情况时,如何平衡执法效率与安全仍是难题。
后续整改:强化教育与监督贺州交警在通报中承诺,将加强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已推行“柔性执法”试点,例如对轻微违规以教育代替处罚,或使用记录仪全程监控执法过程,以减少冲突。
此次事件为全国交警系统敲响警钟——执法权威的维护不能以牺牲程序正义为代价。唯有依法依规、刚柔并济,才能赢得公众理解与配合。
结语一场“棍击执法”风波,最终以严厉追责画上句点。但事件的启示远未结束:如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仍是全社会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