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史书记载,高句丽人于辽宁歼灭隋炀帝的三百万大军,被称为

与蓝泽侃 2023-05-11 14:48:12

朝鲜史书记载,高句丽人于辽宁歼灭隋炀帝的三百万大军,被称为

高句丽的地图

今天我将谈谈韩国历史教科书如何描述高句丽和隋朝之间的战争。

众所周知,在隋唐时期,中国不断对高句丽用兵,最初是因为高句丽作为来自东北亚的"小混混",与靺鞨人联合起来,试图入侵隋朝的东北部地区。

隋文帝听说高句丽和靺鞨人要在东北"作乱",勃然大怒,派其子汉王杨谅率领30万大军抵御高句丽的入侵。然而,高句丽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离开了。

但当高句丽听说隋朝在东北集结了一支大军与他们作战时,他们知道自己远不如隋朝,于是派出使者求和,在给隋朝的信中用了极其谦虚的措辞,自称"辽东济公"。看到高句丽称呼他为"粪土之臣",隋朝皇帝赦免了高句丽,并命令他的30万军队撤退。

这就是隋朝与高句丽之间战争的开始。

高句丽作为东北亚的新"霸主",数次入侵隋朝的东北领土,意图占领整个地区。

另一方面,由于隋朝豪门贵族的势力,隋炀帝想通过入侵高句丽来照顾自己的管理。

隋炀帝的统治以三次征服高句丽为标志。

电视剧中的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期间三次征服高句丽的原因是,在第一次征服中,隋朝军队在平壤附近被打败,30万大军中只有2700人幸存。这一事件被称为"高句丽之战"。

这一事件被称为摺缽山之战,或摺缽山之败。

泗水之战在我们的估计中其实是一个非常中立和客观的战役,因为它是以唐高宗时期的高句丽完全灭亡而告终的;因此,在谈到隋炀帝时期与高句丽的战争时,我们的历史学家可能会以冷漠的态度看待隋炀帝时期的屡战屡败。

然而,在大陆,情况就不同了。

正如我多次说过的那样,其原因是韩国在近代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因此朝鲜半岛的有识之士认为,为了应对这种冲击,他们必须首先在半岛完成现代国家的建设。

而半岛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基本上是天朝帝国的诸侯国的历史。

很明显,这种几千年的附庸历史不利于半岛的国家建设,因为每一个成功建国的国家都为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

而什么样的人会因为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大国的附庸而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感到自豪呢?

我不这么认为。

因此,朝鲜半岛的受教育者不得不在"成功建国"和"真实历史"之间做出选择,以加强朝鲜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

事实上,这也是"大众史学"在韩国如此发达的原因,并大大压缩了韩国官方历史研究的空间。

除了歪曲、还原和捏造历史事实以完成民族国家的建设外,半岛上的开明人士还发展了所谓的"去中心化"。

半岛上的所谓"大民族主义"最初是针对历史研究的,因为当时还有一些纯学术的韩国学者,他们对那些为了建设民族国家而歪曲和伪造历史的"学者"自然感到不舒服;而那些"智者"当然知道自己在歪曲和篡改历史,但他们却不能公开承认,他们只是抨击那些指出他们"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人是"妄想症"。歪曲和篡改历史"是"偏执狂"。韩国民间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韩国民间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是韩国人。

在韩国公众中,民间历史学家指责普通的大学历史教授对历史采取诚实客观的看法是"偏执"的,承认半岛几千年来是东方大国的附庸国是"偏执"的,承认高句丽最终被唐朝消灭是"偏执"的。不承认古代韩国征服了整个亚洲就是"偏执"。

起初我以为这只适用于韩国,直到我看到一本韩国历史教科书,才意识到他们其实也有同样的建国方针。

例如,在描述摺缽山战役时,韩国历史教科书夸大了情况,声称高句丽在平壤附近歼灭了300万士兵的全部隋朝军队。

这比中国版本的夸张程度高出十倍。

此外,1977年,韩国人士指出,(韩国)历史教科书中对沙水之战的描述存在问题。

问题不在于认为的隋朝军队的数量,而在于敌人被消灭的地方。

泗水之战怎么可能发生在平壤附近?鉴于高句丽当时的"强大实力",隋朝军队不太可能渡过鸭绿江,因此,在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或出土文物的情况下,仅凭他们所谓的"战时经验",他们认为高句丽在辽宁鞍山(岫岩)附近被消灭,高句丽军队在鞍山(岫岩)被消灭。

它还说,鉴于高句丽当时的实力,如果没有坦克和飞机,隋朝的军队不可能从辽河流域到达平壤。

如果我们查阅韩国历史书籍,如《朝鲜全史》,就会发现,萨绥之战的地点从平壤附近移到了辽宁的鞍山。

你对韩国历史书中关于泗水之战的描述有什么看法?

0 阅读:23

与蓝泽侃

简介:看古今历史,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