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鸿门宴?项羽明明已经占据了上风,为什么不干脆自立为帝?

与蓝泽侃 2023-05-15 15:11:38

什么叫鸿门宴?项羽明明已经占据了上风,为什么不干脆自立为帝?

公元前207年12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宴之一发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现在的新丰市的鸿门要塞村。

这个节日被称为 "鸿门宴"。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鸿门宴的历史。首先,司马迁关于这个故事的文字后来被选入我们的学校语文课本。因此,这个故事必须在学校学习。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太有名了! 著名到在后世,只要提到目的不同的饭局,就会用 "鸿门宴 "这个词来指代。例如,在《亮剑》中,当李云龙去楚永飞家赴宴时,他说,这顿饭是鸿门宴。请注意,在小说中,李云龙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书!他是一个文盲!连一个文盲都知道这么多关于鸿门宴的典故,可见这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鸿门宴是多么有名。

因为它太有名了,所有中国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个宴会是怎么发生的。简而言之,那是在秦朝末年,刘邦第一次进入咸阳,然后项羽率领他的军队来到关中。由于当时项羽比较强势,刘邦不敢和项羽作对,只好到项羽的宴会上道歉,把事情说清楚。

在这次宴会上,项羽和刘邦互相斗智斗勇。其间,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还想派人舞剑鼓励刘邦,但被制止。在这次宴会上,双方都有暗流涌动,但最后还是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此后,项羽进入咸阳,封了十八个诸侯国。而刘邦则成为汉中诸侯,被授予四川盆地。

鸿门宴的结果无疑是决定秦末历史走向的关键。由于项羽的封建主义,天下又被分割。刘邦因分封汉中而成为汉王,由此汉朝政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这一结果也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奠定了基础。

几千年来,关于鸿门宴的历史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项羽当时没有直接杀死刘邦。如果当时项羽直接杀了刘邦,之后不就发生了楚汉战争吗? 为什么项羽选择与当时的十八路诸侯作对,而不是自己当皇帝?

要看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鸿门宴的背景说起。

其实,鸿门宴的背景可以追溯到陈寿和吴广的叛乱。在鸿门宴的三年零五个月前,秦始皇在第五次旅行中死于河北新泰。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六国衰落的贵族们开始走向国家的复兴。

秦始皇死后约一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捷镇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在沛县起义,项羽在会稽郡跟随其叔父项梁起义。

此后,秦当局迅速派兵镇压起义。由于当时的秦朝还比较强大,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仅在半年后就将陈胜杀死。而随着陈胜的被刺杀,秦朝后期的叛乱达到了第一个低谷。

但同时,在陈胜之前在位时,陈胜曾派出许多小部队,帮助被推翻的六个国家的贵族重建国家。所以当陈胜被刺杀后,六国被推翻的贵族们又回到了原来的领土。于是,秦朝被迫拿出全部主力来镇压六国的复国力量。

说秦朝没有派主力部队参加内战是绝对不正确的。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派出了主力部队! 秦始皇在世时,秦朝的主力可分为四部分:攻打江南的岭南军团;防守北方的平长城军团;驻扎在秦帝国故地的老秦军团;以及驻扎在六国故地的驻地军团。

此前,为了镇压陈胜吴广的叛乱,秦朝将驻扎在广中地区的古秦军团和六国的驻地军团都部署在前线。至于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由于叛乱爆发得很快,他们当时无法返回。

尽管如此,叛军还是越过了咸阳,是章邯率领10多万人从骊山修复了秦始皇墓,解决了危机,然后与前线的主力部队会合,最终消灭了陈胜。

与此同时,北方的长城军正在南下。在陈胜被消灭的同时,长城军刚刚退到中原深处,然后开始与章邯合作,镇压各地的六国复国军。这些军队的总人数在50万至60万之间。

至于南方的岭南军团,虽然也有几十万人,但当时进入岭南很困难,而且该地区刚刚被平定,统治还不稳固。如果当时岭南军团撤走主力,岭南地区无疑会起义,受到攻击的威胁。此外,当时岭南军团的指挥官赵佗想组建自己的军队。因此,整个岭南军团不太可能返回中原内地并加入战争。

此外,叛乱爆发后,秦国中央政府完全失去了对原六国领土的控制。当时,唯一还在秦朝控制之下的土地是战国时期的前秦土地,即秦始皇灭六国之前的土地。

秦始皇灭掉楚国时,他的全部军队中只有60万士兵。在长平之战中,秦国派出了一支规模差不多的军队。这意味着,秦国最多只能提供50万至60万人,从他自己的能力来看,这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在当时,秦朝派出40万至50万士兵镇压叛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多一些,供给就不够了。即使留在北方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的残部回来救援,秦国中央政府也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物资。在供应被切断的情况下,不清楚返回的秦军是会镇压叛乱还是加入叛乱。

然而,尽管秦朝做出了努力,六国贵族的反抗仍然非常强烈。此外,秦朝高层不稳定,以李息和赵高为首的两派不断争斗。大概就在陈胜被刺杀的几个月后,赵高陷害李解,导致李解全家被刺杀。

秦朝高层的这种内讧,无疑也是前线的秦军无法全力镇压叛乱的原因。前线的秦国将领也一直担心被消灭。因此,在陈寿被刺杀后,六国的旧贵族们才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有了实力。

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都在这时逐渐成为叛乱的主力。

但同时,因为项羽这边,因为他的叔叔项梁比较肮脏,所以他领导的这部分军队,逐渐成为主力军,吸引了秦朝的目标。所以最后,项梁被著名的秦国统帅章邯所杀。就在这之前,项梁任命楚王熊心为复国军队中整个楚国派系名义上的共同领袖。

这样做,项梁最初想以楚王的名义将整个楚国派系的复国军队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为此,比如说,刘邦就成了项梁的弟弟。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楚王即位后,项梁突然战死沙场。

因此,这位楚王在许多老臣的支持下,拥有了实权,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傀儡。

同时,项梁战死后,章邯率领他麾下的秦军北上,与王离麾下的长城军汇合,打算共同消灭新恢复的赵国复国军。章邯和王离的联合军队有近40万人。要知道,当时秦朝还在关中地区的几个重要关口以及其他一些关键地区保留了一些部队。当时秦军的总兵力应该是50万人左右。

这些都是秦朝当时所能召集的所有部队。

后来,他们担心赵国灭亡后,其他休养生息的势力也会受到影响,于是都派兵来救赵,这就是发生的九死一生的历史序幕。名义上控制着楚国所有军队的楚王,有一个座右铭:谁先进入关中,谁就被封为王!

而当时楚国派出的军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刘邦率领的西路军,另一个是宋义、范增、项羽率领的东路军。东路军直接去救赵,而西路军则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攻打关中,以减轻九五之尊的战场压力。

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来项羽在九鹿战场上大获全胜,一战歼灭了20万秦军。剩下的20万秦军在章邯的带领下,继续与项羽作对。这就减轻了刘邦的压力,而刘邦正慢慢接近前秦土地的边界。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在秦朝的中央一侧,赵高突然杀死了秦国第二任国王胡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前线的秦国将领失去了战斗力。结果,章邯投降了项羽,刘邦轻松越过了武关,然后向关中推进,接近咸阳。

这时,在姬英杀死赵高并重新控制咸阳方面后,秦国的战线已经完全崩溃了。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迫使子婴主动投降。同时,项羽担心投降的20万秦兵会造反,在前往关中(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地区)的路上拦截他们。

然而,当项羽杀死投降的秦兵,走到悬瓠关时,他发现旗帜已经换了。这时,项羽才意识到,刘邦已经先通过了这个关口。于是之后,为了获得更多的胜利果实,项羽直接攻打悬瓠关,并以非常残酷的姿态进入关中,向襄阳地区靠近。

之后,刘邦这边经过比较发现,自己这边只有10多万人,而项羽这边有40多万人。无论如何,刘邦都无法战胜项羽。因此,刘邦主动向项羽一方示好。当他到达咸阳时,项羽并没有进攻,而是等着刘邦到达后求和。

这就是鸿门宴的全部背景。

熟悉秦末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提及这段历史。这是因为我们对这段历史都太熟悉了。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不阅读这些早期的历史,就很难理解鸿门宴中双方的真正意图。

甚至在鸿门宴开始之前,刘邦就已经进入咸阳并控制了这座城市。进入咸阳后,刘邦与咸阳人民达成协议,优先支持关中人民。此外,刘邦于同年10月拿下咸阳。而就在同年的11月中旬,项羽到达了悬瓠关。

换句话说,在项羽进入关中地区之前,刘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巩固和集结他所能得到的所有力量。大约在这个时候,刘邦夺取了悬瓠关,并派人守住了它。

这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刘邦在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后,夺取了悬瓠关,是否只是为了控制整个关中,而不是决定单纯地夺取它?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有可能,但太难了。

首先,秦朝此前一直依靠关中地区的物资来镇压农民军。大约一年前,秦朝为了打击农民军,已经到了不得不赦免骊山上的囚犯的地步。因此,当时关中在招募军队和提供物资的能力方面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其次,刘邦入关后只在关中停留了约一个月。虽然史书上对沛县集团大加赞赏,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刘邦进入咸阳三年之前,他手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级别最低的平民。级别最高的萧何,在秦朝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朝廷官员。

人们期望这样一群人有足够的勇气继续下去。但期望他们管理国家并迅速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是不现实的。

毕竟,当时刘邦的根基太浅。如果刘邦不是来自基层,而是来自六国的贵族,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家族或集团,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虽然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人,但他手下缺少中层官员。这种缺乏决定了刘邦无法在一个月内完全控制整个关中。

而无法控制整个关中,意味着刘邦永远无法单独对抗项羽率领的40万人的军队。

当然,从当时刘邦的角度来看,他是没有机会的。唯一的机会就是刘邦主动接受秦国王子婴的投降。尽管前些年秦二世对秦国有所顾忌,但广中地区的百姓还是很容易接受秦国的宗族。

那么,刘邦当时是否考虑过这个方案,是否试图加入秦国宗室,在广中地区定居?

从史书中的线索,我们可以断定,刘邦心里是有这个想法的。这件事也与后来的鸿门宴开始有关。

在刘邦进入关中的一个月内,刘邦肯定做了很多事情。在这期间,刘邦不仅与关中人达成了协议,而且还封了咸阳城的国库,带走了存放在那里的各种户籍档案。这一切无疑在刘邦的最后几年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刘邦试图尽快组织军队,重振悬瓠关的守军。但遗憾的是,当时刘邦的将领中没有一个能真正带兵,而韩信也还没有加入刘邦的阵营。因此,即使刘邦控制了函谷关,也无法阻止项羽的进攻。

当项羽带着军队到达咸阳附近,驻扎在巴山上时,鸿门宴的大戏才真正开始。

鸿门宴开始后,第一个上台的是一个叫曹无伤的人。这个人在秦末的历史上并不出名,但他在鸿门宴举行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史没有记载曹无伤的背景,只是说当时他担任了刘邦的秘书官。在秦汉时期,国家秘书的官职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一般来说,司马迁的地位比三位国君的地位略低。与今天类比,它可能相当于副总统的职位。

在刘邦的军队中,司马懿的地位更类似于今天的参谋长。

这绝对不是一个卑微的职位。

有趣的是,除了鸿门宴之外,历史书中没有关于曹无伤的记录。此外,如果我们看一下其他尊贵的沛县官员的传记,就会发现,与刘邦一起崛起的前沛县兄弟,包括张良和后来加入的其他人,都没有担任过参谋长这个重要职位。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刘邦看来,这样一个重要的官职应该交给自己的兄弟。但事实证明,这个职位是由曹无伤这样的人担任的。而且,史书上没有其他关于曹无伤的记载,这证明曹无伤不是来自沛县,也不是在刘邦上台之初就跟随他。

因此,许多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个曹无伤可能是楚国或项梁派来的。毕竟,刘邦已经向项梁借了5000名精兵,并接受了他的领导。而在刘邦担任西路军司令员时,也是楚王给了他这个称号。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曹无伤原本不是刘邦的人,而可能原本是楚王或项梁的部下。

因此,当项羽和刘邦在咸阳地区开始发生冲突时,曹无伤是第一个发声并向项羽一方传递信息的人。

而曹无伤的这个消息是:"刘邦要联合秦国宗室,任命季嬴为大臣,自立为秦王,割据关中,称王!"!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曹无伤的这个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而且,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当时的刘邦确实有统治关中的愿望。他还想利用姬英做宰相,把秦国人吸引到自己身边。

不幸的是,随着项羽来到广州,这个计划就落空了。

而这一消息传出后所发生的事情也耐人寻味。在项羽进攻之前,项羽的另一个叔叔项伯事先就站在了刘邦一边。项伯站在刘邦一边的理由是,他想救张良。

这是因为项伯和张良是长期的朋友。当年,在秦朝时,项伯杀了人,于是张良冒着被杀的危险,把项伯藏起来,并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而就在这时,张良发现自己站在了刘邦一边。为了救张良,项伯偷偷跑到刘邦身边,与张良见面,试图说服他立即离开。

以项伯的身份,打听到项羽那边的态度当然不是问题。但真正的问题是,项伯是如何在那个关键时刻悄悄离开项羽的军队,然后投奔刘邦一方的。

在这方面,我们当然可以用当时双方的军纪都不够严明来解释这一切。然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项伯的到来实际上是项羽集团的一个计策。项羽当时不确定是否要除掉刘邦,所以趁机向刘邦方面透露消息,看他的情况。

有些人看了这个故事会说: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不管怎么说,项羽当时有绝对的优势,手中有40万重兵,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刘邦不是更好吗?

其实,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项羽着想,就会发现,情况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项羽手中的这支40万人的军队是怎么来的?

当项梁和项羽创建他们的军队时,他们只有8,000人。这八千人是项家军队的骨干力量。

虽然他们一直在扩大他们的军队,但从他们创建军队到现在只有三年的时间。此外,当项梁被章邯杀死时,他失去了许多士兵。如果项梁身边有40万士兵,就足以让章邯动弹不得。

甚至在诸吕之战前,项羽就率领楚国的军队北上救赵。当时,楚国只派了5万人,这些人原本是由宋义控制的,而项羽只是名义上的宋义手下的一个将军。

在诸吕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国军队对抗王离。虽然他赢得了这场战斗,但他的五万人的军队却遭受了自身的损失。此后,项羽与章邯作战近六个月。在这期间,虽然项羽竭力招兵买马,但他能一举将军队增加到40万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显然不能,因为在项羽拿下黄关之前,他还杀了20万投降的秦兵。换句话说,项羽不可能从秦军中补充兵力。因此,在这一点上,项羽所指挥的军队的出处似乎很明显。

答案很简单:项羽指挥的40万军队实际上不是他自己当时的军队,而是六国所有军队的总和。涿鹿之战后,项羽因其巨大的权力而被推举为临时总司令。因此,在项羽指挥的40万军队中,至少有一半实际上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军队。而这些军队当时只是在名义上受项羽的控制。

至于项羽能随意指挥多少军队?恐怕就很难统计了。无论如何,当时项羽从楚国撤出的军队只有五万人。许多人死于九鹿之战,但更多的人是在途中被征召的。因此,项羽的整个军队人数达到10万人是令人惊讶的。

当然,在双方对峙期间,项羽拥有这40万人的军队的总指挥权。由于刘邦有意垄断关中的这个问题,他肯定同时反对所有的诸侯国。新成立的六个州的其他贵族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在他们眼前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搏斗,而刘邦是唯一的受益者。

要问的是,当时刘邦在鲜于眼中是否是真正的敌人。

如果我们从后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是。由于刘邦后来要与项羽争夺天下,所以刘邦越早被杀越好。但在当时,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

首先,他们都是楚国方面的复辟势力,名义上都是受这位楚王的控制。同时,刘邦以前也被认为是项氏军队的一个分支。当刘邦遭受第一次失败时,他甚至站在了项家一边,借出军队,以便他的领土能够再次得到稳定。

甚至在两军分离之前,项羽就明确表示要加入刘邦在西路的军队。由于项梁刚死,项羽想直接进攻关中,为项梁报仇。不幸的是,当时楚国的高层拒绝让项羽加入西路军,而是要求他加入东路军参加九嶷山之战。

以前的经验意味着,在项羽眼中,刘邦不一定是当时最大的敌人。相反,在他当时指挥的40万大军中,有几个人被他视为敌人。这些人不是楚国派系的军队,而是其他国家的军队。在战国时期,楚国不仅与秦国敌对,而且还与这些国家交战。

在过去,当他们都联合起来消灭秦国时,自然会成为一体。但现在秦朝已经灭亡,如果在这个时候,楚国军队中最强的项羽和刘邦被彻底激怒,立即进行短兵相接,谁能保证这些人不会隔岸观火,然后乘虚而入呢?

因此,从项羽的角度来看,最好的选择是先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稳定局势,壮大自己。

如果他想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立即反对刘邦。相反,最好是先给刘邦一个下马威,了解他的能力,然后再向他屈服。

因此,项羽派项伯去试探刘邦,并趁机向张良传话,告知刘邦己方的立场,这也是合理的。

此后,鸿门宴的正式情节出现了。当张良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刘邦时,刘邦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然后,通过项伯,刘邦向项羽传达了他愿意低头的意思。

因此,项伯回来后,把刘邦的意思转达给了项羽那边,项羽也就平静了下来。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名侍卫来到了项羽的营地,向他道歉。他没有低头,而是在道歉的同时,也是为了其他诸侯国的利益。

鸿门宴开始后,很明显,项羽方面也有不同意见。以范增为首的一伙人打算在宴会上就把刘邦消灭掉。但以项伯为首的一伙人却决心要保住刘邦的安全。

于是,项庄舞剑杀刘邦的故事留在了宴会上。

而后事情变得更加有趣,方曾送走了项庄,打算趁机杀掉刘邦。另外,项伯也同时站出来舞剑,保护刘邦。这时,张良也趁机离开营帐,去寻找方馗。这时,方馗拿着盾牌,刺穿了项羽帐篷的守卫,冲进了正在举行宴会的帐篷里。

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

你应该知道,虽然方馗很勇敢,很凶猛,但他只是一个人。他带着盾牌,而不是敞开脑袋! 方奎能够闯入,证明当时项羽并没有命令帐外的卫兵严密监视刘邦一行人。否则,即使方奎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冲破层层守卫,独自进入营帐。

下一次樊哙冲进大帐时,他把项羽推了回去。相反,他给了樊哙一个猪脚。这也说明,项羽当时并不想杀刘邦,只想让他低头。

后来,方奎趁机闯入,打断了宴会。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离开营帐,然后从一条小路逃回营中。这再次说明,项羽当时确实没有打算杀刘邦。否则,刘邦出营后就会被紧紧跟随,没有机会逃跑。

当刘邦回到营地时,他已经知道是曹无伤出卖了他。于是,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无伤射下来。项羽是站在项羽一边的,虽然他认为刘邦这么匆忙地离开有点不礼貌。但很显然,刘邦去赴宴,已经表明他已经低头了,项羽的目的也达到了,所以他没有继续为难刘邦。

由于项羽和刘邦不打不相识,当时在关中方面,刘邦和项羽联合起来,楚军在叛乱中仍有绝对优势。因此,是项羽赢得了主持秦朝宴会的权利,成为分得一杯羹的人。

客观地说,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谁主持这个宴会分蛋糕,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份额,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抓住机会。如果按照传统的尊卑制度,这块蛋糕就不会由项羽来分,而是由楚王或者其他几个国家的国王来分。

但在当时,很显然,项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如果拒绝这个机会,项羽真的会损失惨重。

于是,项羽在十八路诸侯面前的大争论的戏码开始了。

后来,有人问,为什么项羽要和十八路诸侯争夺王位,而不是自己称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故事,就不难得出结论,不是项羽不想,而是没有机会。如果当时项羽自称皇帝,所有的起义军成员都会反对他,而项羽本人也会立即成为叛军和叛徒,被大家围攻。

最好的选择是把整个蛋糕分掉,把最大的一块据为己有。

在随后的瓜分中,项羽确实仍然非常精明。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实际上都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例如,齐国被分为三个,赵国被分为两个,燕国被分为两个,魏国被分为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甚至被分成了四个。

在秦国方面,项羽将刘邦囚禁在四川,同时将整个关中分为三部分,分给三个投降的秦国将领。这就保证了刘邦被关在四川,无法离开,关中地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统一起来。这是因为当时项羽杀了20万投降的秦兵,却只留下三个投降的将领。所以关中的老百姓对这三位将军真是恨之入骨。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无法组建一个有效的政府,更不用说统一整个关中了。

至于楚国方面,更是被项羽在心底里彻底分割成了至少四个部分。其中,项羽得到了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也是他的家乡。在当地,项羽有很大的号召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一个有效的政府。

同时,项羽给楚王戴上了一顶帽子,得以分得一杯羹。他直接将楚王的称号改为义帝。这样一来,这位楚王将来在天下的地位就有点类似于当时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他是世界的总统治者,但实际上他并不拥有一块土地,只是一个傀儡。

因为在当时,项羽能够以一种让大多数人满意的方式瓜分蛋糕。所以在楚国这边,这个楚王和其他的楚国老贵族们,是没有办法反对他的。但同时,项羽这种残酷的分蛋糕的方式,肯定让其他国家的许多老贵族非常愤怒,他们注定要在未来到处发动混乱的战争。

项羽的意图有可能是等到战争开始后,他的地区相对安全了,才慢慢向外扩张。项羽没有考虑到的是,刘邦身边有太多的牧民,包括韩信、张良和萧何,这完全破坏了他的计划。

话虽如此,有人可能会问最后一个问题。

当时项羽为什么不把自己关在关中?众所周知,关中地区具有天险的优势,而当时秦国正是凭借这一优势统一了天下。就连项羽手下最重要的战略家范增都建议他先拿下关中。

为什么当时项羽没有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

这并不是因为项羽多愁善感,想回家。而是因为他先前围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所以关中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项羽没有机会统治关中。

此外,即使项羽用武力占领了广州,他也不可能重复当时秦朝的情景,因为他手中没有四川地区。他不能控制四川的原因是,刘邦在占领关中时已经派人先控制了汉中地区,然后再控制整个四川。

没有四川的关中地区是一个太小的领土。它不可能随后征服世界,而是很容易在西部被完全封锁,永远无法向东推进。例如,这就是春秋时期秦国的情景。

当然,这场鸿门宴的大戏和十八路诸侯的大混战并没有像项羽预想的那样展开。后来,他们反正都开始混战,结果,楚汉战争爆发了。

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发展,鸿门宴将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毕竟,这次宴会直接决定了随后几年的混乱局面和楚汉战争的开始。

0 阅读:13

与蓝泽侃

简介:看古今历史,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