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刺杀了伊藤博文,伊藤临死前直骂“马鹿”,中国人为他建纪念馆

娱小七 2022-12-22 09:58:18

1909年10月26日,哈尔滨车站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天色阴沉,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

上午九点,一辆俄国铁道局的“特别专列”,缓缓驶入了哈尔滨火车站的站台。俄国财政大臣科夫佐夫登上列车,毕恭毕敬地和到访的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公爵握手。

20分钟后,伊藤博文在科夫佐夫的陪同下,一脸高傲地走下了专列。

他不知道的是,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走来。

俄国仪仗队伫立在车站出口两旁,接受伊藤博文的检阅(俄国军队在1900年趁火打劫出兵控制东北,后来赖在东北不走,日俄战争后,双方各据北满南满铁路,哈尔滨这一段属于北满铁路,仍旧归属俄国人管辖)。

俄国人一向目空一切,为何对伊藤如此客气?

原来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成为大输家,俄国人不得不把中东铁路分给人家一半,帝国主义之间就是这样,胜者为王,只好对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毕恭毕敬。

日俄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除了中国东北还有朝鲜,这次伊藤博文来哈尔滨,就是跟俄国人商谈朝鲜地位的。

作为战胜者,伊藤博文自然会趾高气扬。但是他却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暗杀,即将展开。

要刺杀他的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名叫安重根。

安重根何许人,跟伊藤博文有什么恩怨?

1879年9月2日,朝鲜黄海道海州府广石洞的进士安泰勋家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安泰勋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

看着胖嘟嘟的婴儿,安泰勋喜笑颜开,抱起来舍不得放手。

因为这是他们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安家终于后继有人了。安泰勋很快发现,这孩子长得有点特别,胸前和肚子上共有七颗豆粒大小的黑痣,就给儿子取名为安应七。

祖父安仁寿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土气,就给孙子改名安重根。顾名思义,就是让孙子记住自己是韩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别忘了自己的根。

实事求是地讲,安重根的父亲安泰勋是个亲日派。安泰勋早年旅居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并且加入了以推翻朝鲜政府为宗旨的开化党。

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认为政府太腐败、没落,而且还严重依赖腐朽的清政府。

没错,开化党的后盾,就是日本人。

1884年12月4日,开化党经过反复酝酿,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了“甲申政变”。但在袁世凯率领的清军支持下,政变在12月6日就被朝鲜守旧派镇压了。朝鲜政府随之展开了对开化党人的秋后算账,开化党的领导人亡命日本,安重根的父亲安泰勋为避免政府的迫害,隐姓埋名躲避到老家海州。

这时候的安重根已经6岁了,开始进入私塾,学习文化知识。

由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时间长,安重根在这里接受的是汉学教育,学习的课程跟当时的中国人一样,都是四书五经、史记和资治通鉴等这些中国儒家经典。

因此,安重根后来的著作也好,诗歌和书法也罢,都是中文写成的。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安重根到了叛逆期,开始不安分起来,不再对学习感兴趣,而是喜欢起舞刀弄棒、骑马射箭。

这让安重根的老师和父亲非常失望,苦口婆心劝说道:“你这孩子,调皮捣蛋,整天就想着练武,将来如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安重根不以为然地说说:“在我看来,学文化没有太大用,适可而止就行了,要想干大事,还是像楚霸王项羽那样策马扬鞭,带兵打仗,驰骋疆场,所向无敌!”

崇拜项羽,崇尚武力,有使命感和英雄情结,这就是少年安重根的真实写照。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为他后来的反日思想和行动埋下伏笔。

1894年,朝鲜进入历史转折点,也到了多事之秋。

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揭开了动乱的序幕。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对朝鲜的瓜分侵略。

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整个朝鲜。这让朝鲜统治者惊恐万状,一边向宗主国中国求援,一边想方设法自救,即镇压起义。

结果在起义爆发几个月后,后来局势变化,清政府的援兵迟迟未到,朝鲜政府被迫让步,同意了东学党人的大部分条件,选择了跟起义军握手言和,双方同意停战并签订了《全州和约》。

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已经拉上帷幕了。但是由于清朝军队的到来和日本方面的介入,朝鲜局势急转直下,演变为中日之间的对决。

在接到来自朝鲜的求援后,清朝派兵前往汉城帮助朝鲜政府灭火,镇压起义。

结果还没赶到战场,朝鲜战火已经熄灭,朝廷和起义军讲和了。失去了用兵理由的清军担心与日军发生冲突,也就停止不前,甚至都没有把军舰开进仁川港。

但一直试图在朝鲜跟清政府角力的日本政府,却开始借此大做文章,觉得干涉朝鲜的机会来了。日本政府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旗号,悍然决定向朝鲜增兵。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中日两国开始了一场赌国运之战,即甲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外强中干的大清惨遭败绩,彻底放弃了对朝鲜的保护国地位。

但是作为小国的朝鲜,并没有因为摆脱清朝的控制而获得宝贵的自由,反而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被日本控制。

不过这时候日本的嘴脸还没有彻底暴露,作为朝鲜人的安重根对日本势力的介入是持欢迎态度的,希望日本能带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和繁荣。

在后来爆发的日俄战争中,安重根因为沙俄是白种人,而日本是同种人,他更是站在日本一边,希望沙俄被打败。

在未完成的著作《东洋和平论》中,安重根慷慨激昂地写道:"快哉!壮哉!数百年来行恶白人种之先锋,一鼓大破,可谓千古稀罕事业,万邦纪念表绩也。"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俄日是一丘之貉,在战胜俄国之后,立即露出丑恶狰狞的嘴脸,不遗余力地推动朝鲜殖民化。

日俄战争之后,成为胜利者的日本政府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在1905年冬天,逼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日韩议定书》、《日韩协约》、《乙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韩国变为它的保护国。

昔日清政府对朝鲜的控制只是象征性的,朝鲜并不吃亏,反观日本却要动真格的,想要从根本上灭掉朝鲜,将其吞并,变为自己事实上的殖民地。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安重根终于觉醒,明白了,日俄两大帝国是一路货色。觉醒后的他悲愤地写道:"日本之伟大声名、正大功勋一朝变迁,尤甚于蛮行之俄国也。"

沙俄占领朝鲜后,会是什么样,安重根不得而知,但是他认为日本的做法比沙俄还要野蛮。从此,他对日本人从骨子里产生了无比的仇恨,这种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的仇恨,是弱者对强者欺凌的切齿仇恨。

正因为朝鲜是弱者,无法从军事上战胜日本,安重根产生了用刺杀进行反抗的念头。

那么,安重根为何要刺杀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政坛风云人物,影响要比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影响都大。他堪称日本政坛常青树、不倒翁,曾经四次组阁,霸占首相宝座长达七年之久。

伊藤是日本真正放眼看世界的政治家,为日本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伊藤对日本的最大贡献,首先是他让立宪制度在日本生根,使日本的权力更迭得以用和平方式进行,不再重演过去的幕府争斗悲剧,让日本从此不再有内战和动乱。

但是伊藤对日本还有一大“贡献”,那就是主张日本扩张,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这种扩张是武力扩张,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的。改变清朝命运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在他的任内发动的。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的人气更高,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

明治四十年(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整个朝鲜变为日本的保护国,主要推手也是伊藤。

毫不夸张地说,伊藤是朝鲜亡国的罪魁祸首,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朝鲜殖民化上。也可以说,伊藤是朝鲜人民的头号公敌。因此,安重根要下决心为朝鲜人民铲除这个祸害。

安重根等人曾经寄希望于通过战争手段赶走日本人,恢复朝鲜的独立地位。但是日军太强大了,连清俄两大老牌帝国都不是对手,他和同伴多次努力也只能都以失败告终。

双方力量对比太悬殊,要想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赶走日本人,实在太难了。最终,安重跟决定采取暗杀手段,这也是弱者反对强者的唯一办法。

安重根决定在三年内除掉伊藤博文,他还发誓,如果不能实现这一愿望,就自杀来向国民谢罪。

1909年,伊藤博文已经辞去了韩国统监的职务,回国任枢密院议长。尽管如此,安重根也不打算放过这个罪魁祸首,在积极等待时机进行暗杀。

1909年初秋的一天,安重根在《大东共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伊藤博文将去中国东北哈尔滨跟俄国人会谈。

为了证实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安重根又看了其它几家报纸的报道,确定该报道准确无误。

不知道伊藤为什么如此高调,访问就访问,何必如此大肆宣扬?也许是他的人生太顺利,日本国运太好,有点忘乎所以。

安重根得知消息后大喜,这要比去日本暗杀成本低,风险低,成功率也要高许多。

直觉告诉他,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1909年10月中旬,安重根来到海参崴,为刺杀伊藤做准备。但是他很快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已经身无分文,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先搞到经费。

无巧不成书,他在哈尔滨遇到一个叫李锡山的朝鲜人,从他手里借到了100元钱。经费有了,还需要有同盟者,找谁呢?

好在有很多朝鲜人在东北生活工作,很多人都恨透了伊藤。安重根很快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禹德淳,二人在暗杀伊藤上达成共识,决定共同行动。

1909年10月21日,安、禹二人带着两把手枪,在海参崴登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

因为伊藤是要来跟俄国人会谈的,不懂俄语,不好混到现场,不利于完成任务。于是,安重跟趁着列车在绥芬河车站停留的1小时间隙,找到一个韩国医生,让他会说俄语的小儿子刘东夏当自己的翻译。

1909年10月22日晚上9时许,安重根、禹德淳、刘东夏在哈尔滨火车站下车。

出站后的三人,来到了位于埠头区列斯亚那街(今道里区森林街)28号的朝鲜人金成白家住下。

金成白拥有俄国国籍,也是哈尔滨"韩国民会"的会长,混得风生水起,对同胞非常照顾,热情招待了安重根一行。

因为担任翻译的刘东夏年仅16岁,还是个娃娃,金成白也不知道三人有特殊使命。

就在他们积极行动的时候,安重根的队伍里又增加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朝鲜人曹道先。曹道先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和汉语,一听说他们要刺杀伊藤,他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安重根的队伍。

就这样,安重根的刺杀小组有了4名成员,为了提高刺杀效率,他们决定分批刺杀,就等待伊藤博文过来了。

就在这时,他们在金成白家看到了当天的《远东报》刊登了关于伊藤博文的一条消息:“将于10月25日晚11时从宽城子站(今长春火车站)出发前往哈尔滨,和俄罗斯财政大臣科夫佐夫会面。”

1909年10月26日早6时,伊藤乘坐的专车鸣笛驶过了蔡家沟站。

这时候的安重根只剩下一个人,小组成员禹德淳和曹道先在蔡家沟车站刺探消息的时候,俄警方戒严,把他们困到了地下室,直到刺杀结束才出去。

刘东夏则被安重根安排在金成白家打探消息,也是在事后被捕。尽管如此,机不可失,身处最后一站的安重根决定独自行动,枪杀伊藤。

这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作为天主教徒的安重根暗暗祈祷,希望刺杀成功。

1909年10月26日一大早,安重根把一把勃朗宁m1900式手枪拿了出来,将8发弹头刻有十字的凹凸形达姆弹装上弹匣并上了膛。

上午7时,安重根坐着一辆马车出现在哈尔滨站。

俄国官兵如临大敌,对过往行人进行盘查,但是他们要组织欢迎仪式,所以没有戒严;因此外表跟日本人没有两样的安重根,还是不费力气就混入日本的欢迎队伍,来到候车室。

安重根在候车室的小茶馆,找了个靠出口的座位坐下,悠闲地斟茶品茗。

9时整,伊藤专列缓缓驶入站台。俄国财政大臣科夫佐夫先是登上列车,与伊藤博文进行了25分钟左右的礼节性寒暄。

之后宾主双方携手走下车来,日本侨民舞动太阳旗,放开喉咙齐喊"欢迎",俄国军乐队则奏响了乐曲。伊藤精神抖擞,在众人陪同下开始检阅俄方仪仗队。

安重根断定那个身材短小、黄面白发的老人就是仇人伊藤博文,遂以闪电般的速度掏出那把勃朗宁手枪,冲到近前,向伊藤射出了三发仇恨的子弹。

这时,俄国宪兵冲了过来,安重根抛掉手枪,振臂高呼韩国万岁,然后从容被捕。

安重根共射出了7发子弹,伊藤博文身中三弹,被科科夫佐夫和南满铁路总裁中村扶上了专列,但是他这条命已是在劫难逃。因为安重根射出的达姆弹,就是俗称的开花弹,打进人体后将会四分五裂(后被国际公约禁用),分别击中了伊藤的左肺、左腰和腹部,全部进入体内,根本就没救。

不过医生抢救的时候,伊藤博文还没有死,骂了声"馬鹿"之后,才一命呜呼。

这时候的时针指向了1909年10月26日上午10时。

当天,安重根被俄国移交给日本,监禁于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1910年2月14日,经过三次审判后,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决安重根死刑;判禹德淳3年徒刑,曹道先、刘东夏各1年6个月徒刑。

1910年3月26日10时许,安重根穿上母亲为他做的洁白的韩服后,走上绞架,从容就义。

伊藤博文骂的一声“马鹿”,发音就是我们熟悉的“八嘎”,在日语中是蠢货、傻瓜和笨蛋的意思。

不知道伊藤博文是说自己是蠢货,后悔自己太张扬,还是说安重根选择行刺之举太愚蠢。无论如何,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一命归西,再也不能作恶了。

而安重根,一个爱国如命的血性男儿,将永垂青史。

2014年1月19日,哈尔滨火车站旁边的一处米黄色的建筑前,正在举办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简单热闹的剪彩仪式后,这座安重根义士纪念馆的开馆典礼就此完成。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