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野头号攻坚猛将,72岁没房住,无奈写信求助组织,活到93岁

娱小七 2022-12-22 09:58:52

1982年年底,中央有关部门收到一位开国少将的一封来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鸡有鸡窝,狗有狗窝,我参加革命几十年,至今没有自己的窝。”

写信者是四野名将,当时已经72岁的开国少将龙书金。

事实也正像他信中写得那样,自己刚刚恢复自由之身未久,还没有房子住。

龙书金曾经担任过广东、湖南和新疆军区司令员,也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了,怎么会连一间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居无定所?

龙书金1910年出生于湖南茶陵,20岁那年参加红军,22岁就入党了。作为红一军团的连长,他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和东征、西征。

红军很多将领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进步很快,20多岁独当一面,成为团长、师长的大有人在。李天佑21岁当了师长,寻淮洲21岁时已经担任了军团长。相比来说,龙书金属于大器晚成,在长征中,他还没有什么名气。

东征时,龙书金一鸣惊人,他带领全连担任全军总先锋,率领突击组冒着枪林弹雨强渡黄河,率先登岸,立下大功。

西征时,龙书金再接再厉,在夜战中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因此一战成名,获得了“夜老虎英雄连”的称号。

将领有两种,一种是将才,一种是帅才。

同样是后起之秀的粟裕属于帅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千军万马。而龙书金则躬冒矢石,奋勇当先,无所畏惧,攻城拔寨,属于天生的将才。

再好的作战计划,都需要人去实现,不然的话就是纸上谈兵,无法实现作战意图。而一支军队再有战斗力,没有一个好的作战计划,也无法实现战略、战术目标。

因此,战争中需要帅才,同样也需要将才,缺一不可。

龙书金有幸,在抗战爆发后在115师,遇到了林、罗这样的帅才,开始建功立业。真正让龙书金大显身手的是在罗荣桓领导下,在山东的那段日子。

说起龙书金的辉煌,还要“得益”于他的糟糕上司。

在山东作战的时候,115师扩编了7个教导旅。

龙书金所在的教导6旅旅长名叫邢仁甫,此人也是个老革命,原来表现还不错,后来开始追求享受,生活腐化(1943年投敌)。

思想一变质,就开始瞎指挥。

1941年9月,由于邢仁甫指挥不当,龙书金率领的17团和机关部分非战斗人员,在山东惠民县淄角镇夹河村被两千日军包围,情况万分危急。

作为团长的龙书金右手拿枪,左手挥舞大刀,从容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掩护机关和大部队冲出重围。

掩护大部队突围之后,龙书金才跨上战马和警卫员边打边退。打到村外的时候,与日军骑兵狭路相逢。

战斗中,龙书金腿部中弹,血流如注。紧接着,坐骑又中弹,龙书金跌落在地,被战马死死地压到了身下。警卫员见状急忙跑来帮他,结果被子弹击中,栽倒在地,刚好压住了浑身是血早已昏厥的龙书金。

日军蜂拥而至,却没有看到警卫员身体下面的龙书金,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

等周围枪声停止,脚步声渐渐远去,龙书金用尽全身的力气,才从马匹和警卫员的遗体下挣扎着爬出来,又艰难地匍匐前进,来到一个农民家里。

农民老大爷也看到了龙书金的八路军臂章,把他藏到院子旁边的一个玉米秸垛里,因此躲过了日伪军的搜查,不久被部队接了回去。

罗荣桓见到龙书金之后责怪他说:“部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上级撤退,战士掩护;你可好,团长掩护,部下撤退,叫我怎么说你才好?”

罗荣桓

龙书金始终是这样做的,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次要位置。

1939年的陵县大宗家战斗中,龙书金负责一线指挥,他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数倍于自己的日军拼杀,击毙日军旅团长安田大佐以下官兵500多人。

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龙书金为抢救一名战士而左手负伤,导致左臂终身残疾。关于他的疗伤过程,是一个现代版的刮骨疗毒,同样感人。

当时他是左臂中弹,医生打开受伤部位时暗暗叫苦,龙书金手臂里的一段骨头完全粉碎。医生手中没有麻药,只能用镇痛效果相对不好的吗啡。医生怕龙书金在手术时乱动,便让助手拿来一根绳子打算把他绑在椅子上。

龙书金大笑一声:“你应该知道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吧?我要做现代关云长,你把绳子扔了,尽管动刀,我保证一动不动。”

医生拿手术刀割开伤口,刀锋直至骨头,接着将骨头里的渣一一挑出……

龙书金坐在椅子上,左臂血流不住,不一会已经留了半盆。

他头上汗珠不断浸出,医生的手微微发抖,但龙书金若无其事,其人岿然不动,好像那刀不是割在自己身上。

手术结束时,龙书金衣衫已经湿透。

从此之后,龙书金的左臂中间就少了一节骨头,上半截胳膊和下半截胳膊只有皮肉相连。

由于没有骨头的阻碍,他的下半截胳膊能左右旋转一整圈,稍用力一拉像弹簧一样能上下伸缩,从那之后,他的手也失去力量,不能用力,更不能提起重物。但他仍旧斗志昂扬,带着残疾的左臂驰骋沙场,在齐鲁大地跟日军苦战,直到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后,身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副师长的龙书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挥师北上出关。

他的部队也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部,龙书金还是第七师副师长。不久后,他改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七师师长。

龙书金刚当红军的时候,在红一军团,在林彪指挥下战斗,后来抗战爆发后,他又到了115师,参加了林彪指挥的平型关战役和孟县伏击战。

龙书金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来到了林、罗麾下,成为一员虎将。

众所周知,在几个野战军中,四野兵力多,战斗力强,打的硬仗大仗多。平心而论,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东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我军的根据地中,虽然东北根据地建立时间晚,但是条件最好。这是因为东北重工业发达,有亚洲最大的兵工厂。

其次,150万苏军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出兵东北,打垮了七十万关东军,给我军创造了好的发展条件。

还有,对于东北,我党志在必得。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我党把大量优秀干部派往东北。

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队力量最薄弱,东北野战军相比之下最强,武器装备也最好。正因如此,经历攻坚战多,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战经验。

从此,东北野战军一枝独秀,出尽风头。也可以说,东北野战军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外部条件好,四野才涌现出不少攻坚部队,其中包括龙书金的部队。他的部队堪称攻无不克,人送外号“攻坚老虎”。

这个霸气外露的名号,不是大风吹来的,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枪林弹雨打出来的。

1947年6月,四平攻坚战打响。

攻城总指挥,龙书金的老上级第一纵队司令(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把立头功的机会给了一纵一师和二师,这让龙书金在旁边急得直跺脚。

然而两个师激战良久都未能啃下这块硬骨头,龙书金得知消息后前往指挥部,自告奋勇向李天佑请战。

万般无奈,李天佑才把龙书金的17师调了上去。

龙书金果然不同凡响,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打破了陈明仁的层层防线,打到了核心工事前。李天佑放心不下,他专程来到阵前询问龙书金,有没有信心拿下敌人的核心工事。

龙书金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

“那我等你胜利的消息!”李天佑吃了一颗定心丸,兴奋地说。

龙书金大手一挥,总攻开始。霎时间,炮声隆隆,地动山摇。不一会,喜讯传来,敌人的核心工事砸烂了!

听到消息,一师和二师的首长大惑不解,前来请教:“我们费了那么大劲都劳而无功,你龙书金到底用的什么方法?”龙书金故弄玄虚地说:“对不起,我这是独门绝技,不能随便外传。”

在两位师长的再三激将之下,龙书金眉飞色舞地讲出了这个秘密。

原来当年他在鲁北打仗的时候,发展了一大批煤矿工人参军。这些煤矿工人整天在矿井工作,搞爆破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抗日的时候,八路军武器装备有限,兵力有限,很少攻城,用不太上他们的专业技能。

到了东北,我军实力大增,也有了足量的炸药,战场态势也发生了变化,一说攻城,那些矿工出身的人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手痒痒。

结果,矿工战士们就成为17师的秘密武器,在爆破攻城中大显身手。

1948年10月,我军绕开长春、沈阳两大重镇,兵临东北门户锦州城下,辽沈战役拉开帷幕。

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全战役的关键一战。只要攻克锦州,就能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将东北国民党军关门打狗,一举歼灭。

敌人看出我军意图,以东、西两大集团对进,妄图将我在锦州攻城部队消灭在城下。能否迅速拿下锦州,就成了决定整个辽沈战役的成败关键。

攻城战打响之前,东野统帅心中没数,始终愁眉不展。

然而只用了5天的时间,十七师就扫清了锦州外围工事。而进攻锦州城更是有500门大炮一齐吼啸,一天不到,就砸烂了城防工事。

1955年,龙书金成为开国少将,受之无愧。之后他先后担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龙书金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1969年4月召开的九大上,龙书金不但参加了,还一跃成为中央委员,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4个月之后,新疆军区就出了一件大事,改变了将军的命运。

1969年3月15日珍宝岛战斗中,苏联人吃了亏,他们不甘心,蓄意报复。

8月13日,300名苏联军人在两架直升机和数十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伏击了我边防部队巡逻小队。

敌众我寡,苏军又是蓄谋已久,因此在激战4个小时后,38名战士只有一人生还,其余全部阵亡。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

此事件震动中央军委,调查组专程前往乌鲁木齐,最后得出结论,军区高层接到了苏军挑衅的情报,但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这一悲剧发生。

其实中苏西段边境长达三千多公里,苏军在东北的珍宝岛之战中吃了亏,报复是一定的,冲突是必然的,的确也是防不胜防。

当时曾经有人建议暂时取消巡逻,避免冲突,作为军区首长,龙书金没有果断作出决定,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事实上当时也是用人之际,组织上并没有因此对龙书金作出严厉处分,将军的命运开始转折,是发生在1971年9月份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四野出身的龙书金被迫离开部队,被隔离审查。

1982年12月获释后,他的生活虽然有了一定的保障,可是居无定所,只好暂时在单位传达室居住。

龙书金

这就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龙书金直接给中央领导人写了那封内容直白的求助信。对于他的情况,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安排把将军的关系调到广州军区,为他安排了住所。

将军终于有了栖息之地,可以安度晚年了。

2003年,龙书金93岁的将军永远地合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四野的攻坚名将,历史不会忘记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