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帝王,按能力排名如下,你觉得合理吗?

司空知山海 2025-01-17 06:06:37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第一名:康熙

评价帝王的能力,不能只看表面功绩和口碑。

功绩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而口碑背后是立场问题。

作为帝王,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又带来了怎样的意义与价值,是反应个人能力的关键。

如果说一代君王有一代君王的使命,那么康熙的任务就是作为一名“异族皇帝”来稳定“开局”:

稳固国家统一,确立清朝的正统性,为满清统治打下基础。

这样看来,康熙几乎是完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毕竟,满清实现对全国真正意义的统治,就是从康熙开始的。

年少即位,亲政后果断除掉鳌拜集团,巩固皇权。

同时,废除“圈地”等带有民族压迫色彩的政策,缓和满汉矛盾。

撤三藩,收台湾,平葛尔丹,《尼布楚条约》与沙俄划定边界。

壮大中央,确立满清大一统,消除蒙藏隐患,震慑中外。

第二名:皇太极

努尔哈赤留下的烂摊子是一个地狱开局,好在皇太极是非常优秀的军政全才。

后金部落政权到中央集权帝国的转变,就是在皇太极手中完成的。

没有皇太极,也就根本没有大清王朝了。

在政治上,他借鉴明朝制度设立六部,由部落联盟过渡到封建王朝的行政体系。

打破满洲贵族垄断,启用汉人,推行满汉融合政策。

推进八旗制度改革,增强军事实力,为入关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第三名:乾隆

满清皇帝的口碑,受影视剧带来偏见影响最深的就是乾隆。

实际上单论个人能力,乾隆可以说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一位集大成的帝王,堪称无情的政治动物,“皇帝界”的六边形战士。

很多人认为乾隆只是靠着雍正留下的钱,好大喜功,大肆挥霍。

可实际上,雍正留下的国库存款只有3400多万两。

而乾隆在位期间打了那么多的仗,依然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还能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免税,足见其能力。

乾隆极度自律,基本没有过懒政、怠政,勤勉程度不输“卷王”雍正。

大权在握六十年,除了富察皇后去世等个别情况出现情绪失控,也几乎没有感情用事的时候。

他极其精明、心狠手辣,却也不揽功诿过,将帝王权术发挥到极致。

因此朝堂上人才济济,但就连和珅也不过是一个为他赚钱的工具。

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统一新疆,领土达到巅峰,武功辉煌。

但在文治上,前期相当出色,到他晚年就逐渐稀烂了。

穷兵黩武,极度奢靡,六下江南,文字狱失控。

乾隆要想做到他自诩的“千古第一完人”,恐怕得少活二十年才行。

第四名:雍正

雄才大略的康熙,或许是对官僚集团认知不够,又或是为求“稳”而有意放权。

总之,他在后期放任官僚腐败,导致底层民生凋敝。

党争对抗,官场腐败,财政亏空,税收混乱……

而接手并理清了这些烂摊子的,就是雍正。

雍正在军事上是出了名的“菜”,在外交方面也是个外行。

打仗前算八字指挥的是他,打败仗还被部下合伙蒙骗的是他,稀里糊涂把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的也是他……

但在处理内政上,雍正能力不俗,且相当勤勉,是一年只休三天的工作狂。

他性格冷酷,手段也相当狠辣。

要说政治手腕,他比不上康熙、乾隆,但执行力却是一流的。

通常来说,新皇登基新气象,前朝遗留的很多问题就既往不咎。

然而雍正却是一即位就大杀四方,着手整顿吏治。

康熙丧礼刚结束,他马上就查账,精确到了每一分每一厘。

直接要求各级官员三年内把亏空都补上,否则谁也别想好过。

雍正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或许是因为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干得罪人的活。

皇帝依赖官僚集团治理国家,因此皇帝也是官僚集团利益的代表。

而雍正整顿吏治、改革财政、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

他动的就是官僚地主的利益,也因此,他注定成为“孤家寡人”。

他纠前朝不正之风,也通过雷霆改革,给乾隆留一下了一台高效运转的国家机器。

所谓的“康乾盛世”,雍正很好地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工作。

第五名:努尔哈赤

辽北地区著名屠夫,残忍彪悍的军事机器。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军事才能极强。

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为清朝崛起奠定了根基。

然而占领辽东地区后,他施行暴政,剥削人民,对汉人进行残忍屠杀。

本能走上英雄之路的努尔哈赤,却选择成为了血腥残忍的屠夫。

六名:顺治

顺治是元宏式的皇帝,他们都在短暂的生命里,以极大的魄力推动汉化改革。

他既是刽子手,也是努力消除宿怨,缓和民族矛盾的汉化君主。

顺治有雄心壮志,在政治上也有远见卓识。

但他只活了23岁,亲政也不过11年。

他意识到要做满蒙汉的天子,就必须抛弃掉落后的制度,学习汉人先进的文化。

于是他推崇儒家文化,促进满汉融合。

沿用明朝的六部制度,减少对八旗贵族的依赖。

恢复科举,吸纳汉族知识分子进入官僚体系,积极任用汉族官员。

他向往汉人精英文化,却是糟粕精华统统吸收。

他看不上那些头脑简单的满清勋贵,却又不得不依赖他们、受他们掣肘。

他不断触动勋贵的利益,双方矛盾也因此越来越深。

人生最后几年,前朝后宫,压垮他的事不断。

因效仿明制导致税收困难,国库顶不住巨大的军费开支了。

顺治糟糕的身体、崩溃边缘的精神,最终也没能顶住勋贵们的反攻。

人们往往把顺治的悲剧归于他的脆弱、矛盾、刚愎自用、喜怒无常,却很少考虑命运带给他的身不由己。

所谓“弱川无力不胜肮,骑龙难到白云乡”,正是如此。

但不论如何,他在位期间的满汉政治制度设计和革新,还是为后代打下了根基。

第七至九名:嘉庆、道光、咸丰

三个守成之君,可以归为一档。

嘉庆自律,勤勉,仁厚,节俭,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皇帝。

要比私德,他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算是名列前茅的。

但要论能力,他也确实相当平庸。

他积极反腐,广开言路,平文字狱,以为能一扫前朝弊政。

结果却是被利益集团拿捏,被天理教攻进紫禁城……

嘉庆哭着写了罪己诏,到晚年甚至患上了焦虑症。

只是,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不进则退的状况,靠守成之君是无力改变的。

但偏偏嘉庆之后的道光,仍然只是一个守成之君。

道光有雄心壮志,勤勉,不贪图享乐。

然而面对鸦片战争,面对西方列强,没钱、没能力的他也束手无策。

咸丰也算是个有进取之心的皇帝,晚清中兴的一些基础政策都出自咸丰时期。

但他是个病秧子,心态也极差。

仿佛是被历史选中的倒霉蛋,一上来就赶上太平天国,打光了八旗仅剩的战斗力。

内外交困,试图维稳,可能力有限,从此之后就开始摆烂放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更是以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直接自暴自弃死在了承德。

第十至十二名:同治、光绪、宣统

最后三个傀儡皇帝,可归为一档。

彼时大清摇摇欲坠,三个皇帝也都没有什么治国能力。

同治虽推动了“同治中兴”,但主要还是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能臣。

光绪过于理想化,他的戊戌变法虽有改革意图,但缺乏政治手腕,变法仓促,缺乏群众基础。

政治理想化、缺乏治国能力。戊戌变法虽有改革意图,但缺乏政治手腕,变法仓促失败。

宣统三岁即位,一辈子当了三次亡国之君。

清王朝被推翻是第一次,张勋复辟失败是第二次,第三次他又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作为犯了“叛国罪”的皇帝,宣统的历史评价也是最差的。

参考资料

[1]陆益军.清朝历代帝王廟史观透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4,(03):92-96.

2 阅读: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