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1990年,徐向前元帅因病离世,新中国十大元帅中仅剩聂荣臻元帅。
在提到徐向前时,人们习惯叫他“布衣元帅”,他一向低调不张扬,但用兵如神。
解放战争时期,他执掌的一个偏师歼敌近30万,几战几捷一路解放了山西。
那么徐向前都指挥过哪些战役,这支偏师到底有多强呢?
临汾、晋中战役徐向前出身于穷苦的农民家庭,加入共产党和红军后,在枪林弹雨中慢慢成长为开国元帅。
1948年,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徐向前出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并管辖第一兵团。
在当时,第一兵团并不是主力军,但在徐向前的指挥下,这支部队接连歼灭了近30万敌军。
徐向前接管第一兵团时,身体状况并不好,受旧伤影响,有时还会吐血。
不过解放战争刻不容缓,他一接到命令,马上开始部署解放山西的作战计划。
而在1947年,徐向前已经指挥部队解放了运城。
后续为了守住临汾,国民党到处抓壮丁、抢粮食。
且根据临汾特殊的地势挖了一条条壕沟,一共组成了4道防线。
徐向前决定先攻击东关,占领此地后再夺取外部的壕沟。
只要占领外部壕沟,再一点点向内推进就方便一些了。
在这阶段的作战中,国民党军的弹药接连不断的投来,我军辛苦挖出的坑道被敌人连番炸毁十多次。
在激烈的争夺中,终于两条共有一万多斤炸药的坑道保存了下来。
爆炸声响彻天地,号称坚不可摧的临汾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
我军奋勇前进,与敌人鏖战五个小时,最终赢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
在这场经典战斗中,我军共歼敌2.5万余人,极大缓解了后续作战的压力。
另外,我军部队基本完成了磨合,在团队协同方面有了良好的经验。
1948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只剩晋北大同地区与晋中太原地区,像两座孤岛一样被我军切割开来。
北上的徐向前在前往晋中地区的路上,听闻了阎锡山抢夺农民粮食的消息,心中既惊又怒。
晋中地势较为平坦,非常适合种粮食,一直被阎锡山视为自己的粮仓。
如果放任他抢粮食,那么困在晋中的国民党军就有充足的食物资源固守。
同时,当地百姓也会因缺粮而忍饥挨饿。
考虑到这方面,徐向前命令部队加紧赶路,帮助当地农民保住粮食,赶走抢粮的国民党军队。
6月11日和12日两天,我军歼灭了在汾阳、孝义等地抢粮的国民党部队,并占领了仁岩和灵石等地,初步在晋中地区站稳。
得到消息的阎锡山大为恼怒,派出自己引以为傲的“闪击兵团”,与我军交战。
“闪击兵团”出动后,徐向前马上派兵截断对方的后路,令其无法进行补给,更不能回撤。
得知后路被截断,“闪击兵团”仓皇撤退,与我军激烈交战。
经过3小时的战斗,“闪击兵团”被我军消灭大半,剩余敌人只能再次逃遁。
得知王牌部队几近全军覆没,阎锡山十分震惊,可内心仍不死心。
他仗着装备优势,又派兵到祁县和平遥两地阻击解放军。
为了迷惑对手,徐向前借鉴了声东击西与瞒天过海的战术精髓。
派一小股部队伪装成主力,与国民党军在祁县和平遥周旋,而真正的主力则直奔晋中腹地。
到了目标地区,国民党部队才意识到自己又被我军截断去路,无法逃脱。
敌人还抱有撤退的幻想,与我军在榆次等地交战。
7月16日,国民党部队与我军连番作战后无力抵抗,快速溃败。
晋中战役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之战,徐向前率领6万余人,在装备和人数两方面的劣势下,歼灭了国民党军10多万人。
太原战役是解放山西的最后一战,也是让阎锡山倾尽所有的一战。
太原战役太原的地形较为复杂,阎锡山企图以地势为基础不断加固防线,以此拖住解放军的前进步伐。
为此,他还在秋季粮食成熟时,再次搞征粮行动,与之前的晋中战役如出一辙。
10月5日,解放军提前向北推进,突破了阎锡山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
10月26日,我军基本扫除外部敌人,决定全面进攻。
后来由于国内局势需要,徐向前接到命令,在攻克四大要点之后将阎锡山困在太原,让外部势力进不去,里面的敌人出不来。
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圆满结束,此时仅剩太原一处关键战略地区没被解放。
胜负再无悬念,阎锡山彻底死心,仓皇中逃向南京,留下几万大军守在太原。
1949年4月,我军分十路向太原进发,一举歼灭敌方12个师。
并于24日凌晨,用1300多门火炮狂轰国民党阵地,最终撕开一道缺口,歼灭敌军13万多。
至此,山西彻底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率领军队从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一直打到太原周边,再发起太原战役。
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总歼敌数量近30万人,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1990年,徐向前元帅的病情不断加重,在北京与世长辞。
时至今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位战功赫赫的“布衣元帅”。
参考资料:《中共五大名将的军功与战略战术比较》观察者网
《太原战役:解放华北的最后一战》学习时报
《“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晋中战役》学习时报
《缅怀丨“布衣”元帅徐向前:创造了军史上多项“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