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有一个几年不联系的朋友找我聊天,因为他看到我写过关于南怀瑾先生的文章,就聊了各自的近况。
他说两年前,他的人生跌入谷底,创业失败、投资暴雷、家人重病,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这两年来,他还背负着50万的债务,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时蹲在深圳出租屋的墙角,他都感到浑身发抖,脑子里全是绝望的念头:找朋友借钱?求父母帮忙?甚至想过一了百了。
后来他读了南怀瑾先生的一些书,其中有一本是《易经系传别讲》。他说书中有一句话像光一样救了他。
这句话是:“自助则天助,自助则人助。自己不站起来,想靠上帝帮忙,菩萨帮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经过他的同意,我就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说说,为什么这句话像一束光,劈开了他眼前的黑暗,让他突然明白:能救自己的,真的只有自己。
01
停止“等靠要”,把自己逼成行动派
南怀瑾先生的这句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抽醒了我。负债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抱怨命运不公,是期待贵人相助,是幻想一夜翻身。
可这些念头,本质上是把命运交给别人。南怀瑾先生直接戳破这种侥幸:“想靠别人?那是情感上没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
我开始问自己:如果连我都放弃自救,谁还会伸手拉我?
于是,我做了三件事:
1、撕掉“受害者”标签——不再抱怨“为什么是我”之类的,而是接受现实。负债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2、列出债务明细——把50万拆解成每月还款目标,哪怕每月只能还3000块,我也要看到数字一点点减少。
3、放下面子赚钱——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送外卖、摆地摊,周末接私单写文案,不再害怕有人笑话我“掉价”。南怀瑾先生早说了:“人活着不是为了一口气,而是一口食儿。”
行动才是最好的止痛药。当我埋头干活时,焦虑反而少了。
半年后,我还掉了第一笔5万块。那一刻,我真正懂了什么叫“自助者天助”——当你拼尽全力,机会真的会来敲门。
一位客户看到我熬夜写的方案,主动给我介绍项目;摆摊时认识的新媒体运营,他教会我用短视频带货。
这些“意外之喜”,恰恰印证了南怀瑾先生的话:“你自己站起来了,老天都会给你让路。”
02
不把负债当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负债最可怕的不是钱,而是心态的崩塌。
我曾整夜失眠,担心催收电话,害怕熟人嘲笑,甚至看到手机震动就心悸。
南怀瑾先生却说:“心不安,万事皆乱。”他让我明白:还债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心稳住了,才能跑完全程。
于是,我在纸上写下了三个方法重建心态:
1、隔离负面信息——卸载短视频APP,退出负债群聊,只看能给我力量的书,还背了不少给自己打气的句子,比如背《滕王阁序》时,这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抄了100多遍。
2、每天写感恩日记——哪怕只还了500块,哪怕今天没被催债,我都认真记下:“我又挺过了一天。”
3、用小事找回掌控感——早起跑步、自己做饭、整理房间。这些小事让我相信:生活还没失控,我还能做主。
当我心定了,脑子就清醒了。我不再盲目折腾“快钱项目”,而是深耕自己的文案技能,靠口碑积累客户。
一年后,我的月收入从8000涨到2万。这正印证了南怀瑾先生的那句话:“你自己立住了,别人自然看得起你。”
03
从“负债囚徒”到“人生教练”
还债的过程,意外地让我脱胎换骨。
过去我以为“靠自己”就是单打独斗,南怀瑾先生却教我:“自助不是孤独,而是成为自己的光,照亮前路,也吸引同行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比还债更重要的三样东西。
一是对钱的敬畏——我不再透支消费,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现在的我,比负债前更懂珍惜。
二是对人的真诚——坦白告诉朋友我的困境,反而收获了理解和帮助。一位老同学借我3万周转,他说:“你敢直面问题,我就敢信你。”
三是对未来的信心——50万的债,我还剩最后20万。但比起数字,我更骄傲的是自己终于活成了自己的靠山。
如今的我,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如履薄冰地活着了,虽然我还在还债的路上,但我不再恐惧,不再迷茫。
而南怀瑾先生的那句话,早已刻进我的骨头里——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
如果你也深陷债务泥潭,请记住:能拉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向前伸出的那只手。
低头赶路,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无问西东。慢慢地,你就发现自己真的可以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