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药物其实并不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营养关节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软骨素、维生素D等;二是抗炎止痛的药物,如局部外用药、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等。
其实药物治疗并非骨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持续使用抗风湿药来阻止关节破坏与病情进展。骨关节炎的进展没有类风湿关节炎那么迅速,它的关节破坏跟多是物理因素导致,受体重、运动及行为的影响更大,阻止病情进展更多依赖于非药物治疗而非药物治疗,哪怕是营养关节的药物,在阻止病情发展上作用也有限!
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治疗骨关节炎的两类药物分别在哪种情形下应该停药。
(一)营养关节的药物什么时候停药?骨关节炎营养关节的药物,最为知名的是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二者是软骨和滑液的成分,骨关节炎的关节中这两种营养成分是缺乏的,所以软骨才会变性、容易损伤,外源性补充这两种营养素,则可以为软骨提供更好的润滑和营养,起到促进软骨修复和增加软骨抗磨损能力的作用。
营养关节的药物,越早补充越好!
软骨不像皮肤、骨骼,它是没有血管组织的,皮肤破损、骨折尚可修复,软骨损伤了则难以再生。软骨损伤的程度越轻,越早使用营养药剂,越有希望避免进一步的损伤,从而控制住病情的进展。所以,无论是口服营养关节的药物,还是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PRP,对晚期软骨损伤严重的患者效果都不太好!
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这类营养关节药物的效果个体差异特别大
在我的上篇文章《》中,讲到要正确看待营养药剂的作用,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无论氨糖还是软骨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但鉴于这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还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但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
什么时候停用营养关节的药物?
一是如果长期使用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比如氨糖,足量足疗程使用6个月以上没见到明显疗效,就不必再用了。二是不良反应,通常来说,氨糖和软骨素的不良反应是比较轻的,但也不排除有些患者使用后产生了显著的不良反应,比如呕吐、恶心等无法克服的胃肠道症状,则考虑停药。
服用氨糖软骨素半年以上未见疗效,不必继续服用
(二)抗炎止痛的药物什么时候停药?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关节不痛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止痛药!
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一般是渐进式发展的,早期软骨损伤不明显,疼痛也不明显,没有必要一上来就使用止痛药。对于早期患者,隐痛、偶尔痛、运动痛、上下楼梯痛这些非持续性疼痛,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或运动保护、热敷、针灸等方法来缓解。当疼痛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时,则可以使用局部外用药止痛,比如非甾体抗炎药的贴剂、喷剂,中药的贴剂、膏剂,辣椒碱等。
对中、重度的持续性疼痛,才建议口服止痛药,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炎症较轻,可以先用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好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炎症较重,就直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果这两者效果都不好,则会考虑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或者用注射治疗、微创治疗来辅助止痛。
骨关节炎疼痛随病情加重而加重,建议出现中、重度持续性疼痛时才口服止痛药物
什么时候停用抗炎止痛药?
一旦关节疼痛症状缓解了,就要立刻停止抗炎止痛药的使用。在非疼痛期或疼痛不显著的时候仍使用止痛药,不但于病情无益,还会增加关节损伤及不良反应风险。
损伤风险——骨关节炎的关节是存在损伤的,当你运动不当时,就容易产生疼痛症状,疼痛也是一种警示信号,但如果你过度使用止痛药,这个信号就可能被掩盖,让你错以为关节已经好了,其实损伤加重了还不知道。不良反应风险——止痛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减轻疼痛症状,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多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包括肝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损伤、心血管风险等。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止痛治疗的目标不是完全消除疼痛,而是把疼痛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显著影响日常活动即可。千万不要过度使用止痛药,比如叠加两种以上止痛药使用、加大止痛药的剂量、疼痛缓解后仍然使用等,止痛药不管是单日剂量过高还是累积剂量过高,都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引发恶果。
口服止痛药遵循阶梯使用,尽可能减少口服止痛药的剂量来预防不良反应
使用止痛药尤其是长期使用止痛药期间,要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如肝、肾功能等。出现显著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减药、停药,把用药安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