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皇上都挺会享受生活,特别是到了热得不行的夏天,找个凉快地儿避暑就成了大事儿。
清朝的康熙皇上,每到夏天炎热时,就会挑个时间去承德的避暑山庄凉快凉快。要说从北京的皇宫到承德那地儿,搁现在来看,距离也不算短。
康熙每次出门都会带上很多保镖和银子,这样好快点到地方还安全。那要是他从紫禁城走到承德,得花多长时间呢?
【避暑山庄的建设】
康熙当上皇帝没多久,就碰上了三藩叛乱,连蒙古那边也开始不安分。搞定三藩之乱的事情后,康熙琢磨着得把北边的行宫好好修一修,特别是那个“皇家打猎的地方”。
皇家狩猎地可不光是个玩乐的地方,更不是只为了找乐子。康熙心里清楚,虽然现在不打仗了,但跟蒙古搞好关系,还有加强咱自己的军队,都是大事儿,特别重要。
那时候,很多满清的贵族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早就丢掉了以前那种勇猛善战的风貌。所以,他们就在北方建起了好多所谓的“打猎场”。
一路上,那些供人休息使用的建筑,像行宫啥的,就慢慢变多了。
因为从京城去猎场路很远,这些满清的贵族们路上也得歇歇脚,所以他们就在路上建了好些宫殿用来休息。
有一次夏天,康熙帝带着大家走到河北承德,就在那时候的热河行宫歇了歇脚。就这么一小会儿的工夫,康熙帝就直夸这地儿真是惬意极了。
跟京城那火辣辣的天儿比起来,这儿可真是凉快多了,树木茂盛,地方也挺好。
再说这地儿离京城挺远,要是咱在这儿好好扩建修缮一下,不光去猎场练兵方便多了,还能瞅准时机跟蒙古拉近关系。
康熙为了达到双重目的,当时决定把这儿打造成“避暑胜地”,让文化和武艺都能在这儿得到展现,互相映衬。
承德有个避暑的好地方,就是避暑山庄,它是这么建起来的。康熙从那儿回到京城,一想到紫禁城里那闷热的天气,就特别想念避暑山庄。后来,他决定每年夏天都直接去避暑山庄过,凉快多了。
从那时候起,康熙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日子都在承德避暑山庄待着。在那儿,他既能放松身心,好好调养,又能亲自指导士兵训练,最关键的是,能躲过京城那难熬的酷暑。
【北京到避暑山庄的距离】
康熙每次要从京城跑到承德,得花多长时间呢?从京城到承德,那距离大概就是210公里左右。要搁现在来看,这200多公里其实挺近的,开车的话,三四个小时就能搞定。
康熙那时候没有汽车,也没有高速公路,他要是想去承德,也就两个办法,要么骑马去,要么就坐马车。
清朝那会儿,马跑起来最快一天能跑60公里。要是一直骑马不休息,大概三到四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了。
不过,要康熙皇帝骑马走完这210公里的路,那可真是不切实际。毕竟这不是行军打仗,而且每次去承德避暑山庄,康熙身边还带着不少人呢,他肯定不能选这种受累的方式出行。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马车可以坐了,皇帝要是坐马车,那肯定没法急着赶路。要想坐得舒服安稳,那速度就得慢下来。在皇帝马车屁股后面,跟着一大堆太监宫女,随时准备伺候着,这样一来,速度怎么可能快得起来呢。
每次到避暑山庄,康熙帝都不是独自前往,他总会带上随行人员。他们一起出游,可不是为了单纯赶路,有别的目的。
每次康熙皇帝前往避暑山庄,那场面真是相当宏大。他出行时,排场肯定得足,身边跟着一大堆妃子、公主、皇子,还有众多的达官显贵。
这帮人,简直是把紫禁城里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往避暑山庄挪啊。
就算是在路上,一切都得简单点儿来,但该准备的东西一个不落。每天的三顿饭,得吃得既营养又饱足,得把皇帝伺候得开开心心的才行。
这条路以前可不是像现在这样平平整整,而是坑坑洼洼,得翻山越岭,还得蹚水过河,这样一来,路上耽误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他们这一路边走边玩,真是享受极了,时不时停下来欣赏风景,一天要是能走上20公里,那都算他们走得挺快了。
而且啊,这一路上要是有人身体不舒服或者生病了,那咱就得赶紧停下来歇歇。每走一段路,都得找个时间整顿一下,缓缓劲儿。
在路上,那些地方的官员也都盼着能见上一面,康熙只好放慢脚步,去接受他们的招待或者接受朝拜。
这么一来,走210多公里的路得花上整整6天时间才能抵达。
到了承德以后,那宜人的温度,还有满眼的绿树成荫,一下子就让路上的疲惫没了影儿。这样一来,康熙皇帝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开心心地准备启程了。
慢慢地,避暑山庄就变成了康熙避暑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关键地方。对康熙来说,承德这避暑山庄可不光是用来躲暑热的。
承德避暑山庄里,主要都是像宫殿那样的建筑,而且它们还混合了满族、藏族还有其他一些民族的风格特点。
在承德避暑山庄那会儿,康熙皇帝可不光是到四周的围场去看看军队,跟将士们聊聊战术、给大家打打气。他还得摆晚宴,招待蒙古的王公贵族们。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康熙还得正式会见文武百官,处理国家大事。
园林风格的建筑占了挺大一块地方,主要就是些亭子、假山、廊桥这些玩意儿,它们主要是给皇帝、后宫和那些满清贵族们用来消遣娱乐的。
由于康熙特别喜欢这个地方,承德避暑山庄逐年变得更加宏伟。康熙皇帝不仅在这儿处理过许多国家大事,还跟子孙们一起度过了许多轻松愉快的日子。
康熙皇帝去世后,他的子孙们还是继续用承德避暑山庄,不过雍正皇帝没像康熙那样,每年都跑去那儿过夏天。
但每年,即便自己不亲自到场,也会派人去上坟,这既是对康熙的一种缅怀,也是雍正把这儿改成承德的原因,意在纪念康熙。
到了乾隆那会儿,宫殿又大修大建了一番,增加了好多亭台楼阁,乾隆时期算是它最风光的时候了。
据说,乾隆皇帝当他做皇上那会儿,有大把时间都待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差不多占了他在位时间的三分之一。他甚至还在那儿接见过外国的来访使臣呢。
乾隆真是康熙最看重的孙子,他完全按照康熙当年建行宫的想法去做了。康熙那时候想建行宫,乾隆就真把这事儿给办成了,而且办得挺好。乾隆就像是接着康熙的棒子,继续往前跑,把康熙的初衷给实现了。所以说,乾隆能得到康熙的重视,也不是没道理的。
现在,承德避暑山庄已经变成了历史文化宝贝,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了大家特别喜欢的旅游好去处。
这儿能让人体会到,皇上那股子庄重气派和康熙皇帝的非凡才智。这座避暑山庄啊,记录了好多年的风风雨雨,满满的都是历史的味道,简直就是皇帝勤政爱民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