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苏振华女儿到上海出差,提醒父亲注意安全,苏:怕什么喽

任飞鸿之影 2025-01-22 18:29:42

新中国开国将军中,有位传奇人物:他两次获红星奖章,军政皆优,与胡耀邦等多位将领搭档。他出身农家,自学成才,获毛主席赞为“工农知识化典型”。中年转海军,获毛主席信任管海军。

开国上将苏振华曾被派往上海,其女出差探望时担忧地提醒他注意安全,但他毫不畏惧。这背后有何缘由?苏振华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苏振华生于湖南平江,幼时放牛砍柴,做童工,未受教育。1926年加入儿童团和游击队,后参与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三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在红三军时,苏振华首次遇见了早已闻名的毛泽东。

当时,中央指示红军进攻敌占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目标是掀起新的革命高潮,力求实现一省或多省的率先胜利。

彭德怀率红3军攻占长沙后,不久便遭遇国民党反攻。同时,英美日帝国主义军舰驶入湘江,协助国民党镇压起义,对红军开炮攻击。

彭德怀在占领长沙10日后,被迫撤军,转至浏阳永和。长沙易攻难守,革命道路陷困境,红三军将士深感迷茫。

此时,毛泽东与朱德率红1军团抵达,前来支援红三军。

苏振华初见传说中的“朱毛”,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朱德并非传言中的非凡人物,他们同样是平凡的普通人。

会师大会上,毛泽东发言平和且条理清晰,每句话都切中要害,让所有与会者顿时心领神会。

随后,两部队共赴井冈山,辗转战斗于赣江两侧。苏振华紧随毛泽东,踏上了由红军战士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征程。

苏振华在红军反“围剿”中,指挥沉稳果敢,两次荣获红星奖章,展现出英勇坚决的品质,此等荣誉在红军将领中颇为罕见。

红军长征结束后,苏振华入陕北抗日红军大学首期高级班,虽文化不高但学习刻苦,凭惊人毅力克服难关,为日后承担重任奠定坚实基础。

毛主席在红大兼职时指出:“工农分子虽知识有限,但通过努力可增长学识。苏振华同志即为工农出身,实现知识化的典范。”

抗日战争时,苏振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三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政委等职。与杨勇司令员合作,组织潘溪渡战斗,成为鲁西平原痛歼日军的经典战例。

1941年5月,苏振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与司令员杨得志合作,多次挫败日军残酷“扫荡”,为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显著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及二野五兵团政委,参与邯郸、鲁西南、淮海战役等,南渡黄河、进军大别山、横渡长江,助力解放大西南,战功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主政贵州,担任贵州军区政委、司令员及省委书记,致力于剿匪与恢复当地生产,做出了显著贡献。

1954年,苏振华调至海军,虽中年且缺乏海军经验,仍毅然携全家离黔,全力投入我国海军建设事业。

此间,他频繁走访港湾、舰艇、码头及岛屿,深入调研,遍及渤海至南海的众多机关部队,有效解决了海军建设中多项实际问题。

1958年,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议研制核潜艇,获毛主席力挺。同年,他率团访苏采购海军技术,仅用3月即掌握现代化装备知识,成功完成任务。

他自苏联归国后不久,妻子提出离婚。苏振华虽努力挽回,婚姻仍告破裂。毛主席闻讯后安慰他,鼓励他重新寻找合适的伴侣。

苏振华曾历风雨岁月,遭错误指责,直至1972年复职,随即全身心投入海军建设。

1975年,毛主席紧握苏振华之手,郑重嘱托:“务必把海军建设好。”

1976年11月,距毛主席去世不久,苏振华接受重任,前往中国最大城市上海。

此前,叶帅提议苏振华赴上海,认为他堪负重任,获二野出身的陈锡联赞同,因陈对苏十分了解,且二人曾共理中央军委日常事务。

当时的上海,有人预感灾难将至,着手布置电网并策划破坏,决心死战。此情境下,苏振华身处可能遭遇人身威胁的境地。

苏振华之女苏承业赴上海公差期间,专门嘱咐父亲务必注重安全。

苏振华爽朗笑道:“无须惧怕,坚定三信即可:信党、信群众、信自己与同志,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苏振华不负众望,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仅用两年时间便成功稳定了上海的局势。

1979年1月,苏振华完成任务返京。彼时,他近七十岁高龄,在解决重重矛盾的同时,身体状况也已至极限。

回京后,苏振华迅速入院,仍心系海军建设。康复出院,他即刻参与了一场科研会议。

1979年2月7日,苏振华于工作岗位上逝世,享年67岁。

苏振华家属依其遗愿,将其骨灰混着花瓣撒入南海,实现了他生前誓守祖国海疆的宏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