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却不落座,说:咋敢,我去门口站一会儿

任飞鸿之影 2025-01-22 10:38:50

1991年,80岁的杨得志受邀出席老红军聚会。身为前总参谋长,他地位显赫,却不喜这种等级之分,在老战友面前保持谦逊。

抵达会场后,众人对杨得志的到来表示欢迎,但他却环绕座位行走一圈,迟迟未选择座位坐下。

工作人员心中忐忑:“是否何处工作欠佳,招致了这位老将军的不满?”

一位与杨得志亲近的老同志上前问道:“老杨,为何还未入座?”

杨得志笑道:“不敢,老首长未到,我于门口稍等片刻,以候其至。”

众人心中暗惊,杨得志提及的那位老首长,究竟是何许人也?

杨得志乃湖南醴陵人士,家境贫寒,自幼随父打铁,未受多少教育。后为生计所困,他与堂兄一同前往安源煤矿,从事挖煤工作。

旧社会工人食残羹,做重活,杨得志勤勉依旧骨瘦如柴。自此,他立下志向,誓要改变自身命运。

1928年,朱德、陈毅在湘南发动起义。杨得志未料有队伍为穷苦人奋斗,毅然决定加入起义军。

杨得志报名红军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举。他深知从军危险,但无法再忍受压迫生活,决心投身革命。

杨得志未曾料到,他的一生自踏上军旅之日起便已悄然转变。

杨得志虽年幼,打仗却不含糊。尽管未受多少教育,他仍能在战斗中迅速掌握指挥与作战技巧。

军人视战场为最佳导师,杨得志作为杰出学生,在战火纷飞中锤炼青春,最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历练。

至长征时期,杨得志已成长为红军中杰出的团长之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西进。杨得志所属的红一军团作为主力,肩负了开路重任。

杨得志乃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团长,其团为红军核心。源自毛主席秋收起义队伍,后整编为红四军31团,保持优良作风。杨得志任团长,彰显上级重视。

红军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尚算顺利,至湘江第四道封锁线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

湘江战役中,蒋介石调遣30万兵力追击,红军仅8万余人且装备落后。更棘手的是,指挥权掌握在缺乏军事经验的博古与李德手中。

战士们英勇阻击敌人,但部队损失惨重。战役后,红军8万余人中5万牺牲。此战导致当地流传“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江水中沉睡的是我军最杰出、最英勇的战士们。

杨得志任红一团团长时,率部奋战,尽管他倾尽全力,仍难以扭转局势,终陷困境。

杨得志当时由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直接领导,这一点值得。李聚奎在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对杨得志有直接的指导和管理责任。

李聚奎参与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危急时刻救了彭德怀。到井冈山,他英勇善战,某战中仅以46人伤亡,全歼敌军3000余人,并俘虏师长。

此战后,李聚奎成名,成为中央红军骁勇名将之一,杨得志在其麾下任职,对李聚奎极为尊敬爱护。

长征途中,杨得志率全团冲锋陷阵,屡获立功机会,既因李聚奎赏识,也凭其个人卓越能力。

渡乌江时,杨得志接李聚奎令,迅速组织强渡。他集结17名勇士成奋勇队,亲自指挥,成功强渡,为全军赢得关键渡河点。

若红军未能成功强渡乌江,或将面临全军覆没之危。故而,红一团因成功强渡乌江,成为最大功臣。

事后,周恩来称赞红一团为天下第一团。杨得志谦虚回应,称强将手下无弱兵,此皆得益于李师长的卓越领导。

强渡大渡河时,杨得志率红一团冒雨急行军70余公里,参与安顺场战役,成功歼灭敌军,并夺取运输船一艘。

此次,红一团再次率众强渡大渡河,成功为红军探索出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李聚奎调至四方面军工作,至此,他与杨得志的上下级关系结束。

两人的关系并未随时间流逝而减弱,反而日渐深厚。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参与抗美援朝,后赴济南任军区首任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按理而言,杨得志已位至上将,其昔日领导李聚奎,理应获封大将之衔。

那年,李聚奎未参与授衔,因已调往石油工业部。三年后,他重返总后勤部任政委,方获补授上将军衔。

杨得志曾任总参谋长,离休后级别仍高。1991年老红军聚会时,他迟迟未入座,因对曾任短时上级的李聚奎心怀尊敬,感激其教诲众多。

因此,杨得志不顾高龄,亲自到门口迎接李聚奎。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