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全国局势已稳,党中央决定编纂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战史,旨在缅怀为革命献身的先烈。
一野、二野、三野战史修撰工作正热烈展开,相比之下,四野战史的编纂却显得极为谨慎,仿佛被有意回避。
此不寻常现象源于四野总司令林彪的敏感性。林彪经历广为人知,虽逝世20余年,影响犹存。但不能因林彪一人,而忽视其他先烈们的贡献。
林晓霖,林彪之女,亲笔致信陈云,恳请其协助组织编纂四野战史。
陈云在第四野战军中享有崇高地位。
东北解放战争三年间,功绩首推林彪,次为高岗,陈云与罗荣桓并列第三,确凿无疑。陈云主掌经济,致使其对四野贡献常被忽视。
陈云曾任北满军区及辽东军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及军区副政委等职,因此在撰写四野军史时,必须提及陈云。
陈云收到林晓霖来信,随即召见洪学智。
洪学智为四野出身的共和国高级将领,1955年与1988年两度荣获上将军衔,创造历史,故被誉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时任要职且相对年轻,职务显赫,为四野将领代表。因此,陈云委以重任,让洪学智主要负责该事务。
陈云作为党的资深领导,其言论颇具影响力。同时,四野作为解放战争时我军最强野战军,修撰其战史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
因此,经迅速审定,确定开展四野战史的编写工作,并任命洪学智为编写小组组长。
这一切表面平静的局面,实则暗流涌动,波涛藏在深处。
开国中将李作鹏因视力不佳,在军队中广为人知,被冠以“李瞎子”的绰号。
李作鹏16岁加入红军,早期凭智慧在军委二局从事破译工作,贡献显著。后入红大学习,期间受到林彪赏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尽管其他同志均遭降级,但李作鹏因林彪的关系未受影响,反而升任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
林彪的信任与重用使李作鹏视其为“伯乐”,此后除林彪赴苏疗伤外,李作鹏始终在其麾下效力,多年未曾改变。
解放战争时期,李作鹏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一纵副司令员及43军军长等职务。
李作鹏随林彪已逾十年,若要论及最懂林彪的部属,他无疑位列其中。
建国初,李作鹏入海军任职,凭战时表现成林彪亲信。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任国防部长并主持军委工作,李作鹏随之升迁,至1968年,已任解放军副总长兼海军政委。
李作鹏、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四人原为林彪战争时期的部属,后在特定时期结盟,被称作“四大金刚”。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相关人员被判数年徒刑。鉴于战时功勋,80年代中后期,他们大多已出狱,改用化名,过上平凡生活。
李作鹏被派往太原,化名“李明”隐居。晚年,他撰写了百万字回忆录。书商建议改名以出版,李作鹏拒绝,书商遂称不改则只能考虑国外出版。
李作鹏愤慨表示:“身为中国人,我绝不会出国。”随后,此事被搁置不再提及。
电影《大决战》播出后,有人询问李作鹏对剧中林彪、刘亚楼、罗荣桓三人扮演情况的评价。
李作鹏指出:“存在假冒的林彪、罗荣恒与刘亚楼。”
李作鹏后续说明:“罗荣桓不会自抬而贬林彪,若他仍在世,此影片定不会被通过。”
90年代,四野战史编纂启动时,李作鹏既满怀期待作为四野将领参与其中,又焦虑忧心,唯恐结果不尽如人意。
1995年陈云逝世后,李作鹏忧虑表示:“四野战史撰写,陈云顾问在时能确保质量,但他已离世,换他人顾问,坚持实事求是,恐怕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