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一,是自己的心智;
其次,是身体的健康;
其三,是由前面两项东西带给自己的快乐。
——《半山文集》
4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父母,没什么资源,没有太多的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你就多鼓励他,多认可他,多表扬他,多奖励他以及多理解他,多支持他。
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和委屈强行转移给孩子,这就是你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消耗孩子的能量就是最好的爱。
5
贫穷是一部割草机:将我们原本能与他人好好相处的能力割断开来,使我们内心空虚,缺少情感,为的是让我们能够继续忍受现实的所有不幸。
——《刺猬的优雅》
6硬要一口气把所有活儿都做完,就容易焦虑烦躁。如果告诉自己明天还可以接着做,心情就会轻松许多。最近,我已经习惯这样的慢节奏了。——《每天都是小春日和》7一个新研究,追踪了一群人从青春期(15岁)到中年(38岁)的数据,发现这二十年人生里,不论在什么年纪,“拥有友谊”都关联着“抑郁风险下降”,而“在谈恋爱”则不一定(青春期恋爱更抑郁,中年恋爱更不抑郁),不过“开始谈一段新恋爱”基本上关联着“抑郁风险上升”。
总而言之,就预防抑郁来说,友谊的益处是强大且持续的。
谈恋爱没事,但不要抛弃老朋友啊……
8
如果你发现有人不喜欢你,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很健康。你不容易讨好别人,知道怎么拒绝,怎么划清界限。人们烦恼的根源常常来自于「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上」,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忍耐些什么,你就要小心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取决于你如何允许别人对待你。
——Keith Caputo9人文教育的本质不是审视、解剖和计算人的生活,而是兴起于激发意义感,传承有意义的生活。这原来就是各文明的经典系统所做的事。也是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文明必须在每一代青年人中再确认、再接再厉。但如果文明只是一堆僵化、过时的知识、教条和规矩,无法切中当下具体的生活,那么无论怎么灌输,都是无法在青年人身心上扎下根的。——丁耘10春天一定要多夸夸自己,言灵真的很重要。
我一定会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智慧开明,锦鲤附体,财源滚滚,我一定会皮肤超好,白白嫩嫩,我的家人也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每一天。
11“患难见真情”,享福,也一样见真情。
真切同情一个人的困境不容易,但能够为你的进步、你的幸福感到由衷快乐的,也一样是难得的好朋友、真朋友。
12
只有在别人知道你可以不朴实无华,也就是知道你非常有钱的情况下,你假装的朴实无华才能使人心醉神秘。
——普鲁斯特
13
搜了一下康熙皇帝的子女情况。这些都是有详实的史料记载。
康熙一共生了55个子女,皇子35位,有12位在5岁以前早夭;公主20位,有10位在5岁之前早夭。
这些享受当时中国最佳照顾条件的皇子和公主,合计5岁以前早夭的比例达到了40%。另外还有几名是在5岁之后、在成年之前去世,只有28名活到了成年。
所以古代就是那个么条件,没有好的产前诊断、营养支持、临床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保障,即便是皇室的子女,早夭比例也极高,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那些认为米糊能代替奶粉的家长,认为古法养娃更好的家长,建议长长脑子。
——庄时利和
14
失去双亲的友人曾经描述:“父母过世,意味着自己与死亡之间的屏障彻底消失,整个人完全暴露在风雨之中。”这形容真是太贴切了。
——上野千鹤子
15
今天看到一个词,叫【温柔的自洽】。
类似于一种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是在经历起伏后,仍能轻声安慰自己的力量。
想想也是,人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对。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儿,多多少少都会留点遗憾。可以回顾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沉湎和后悔,而是学会理解当时的自己,毕竟我们当时是用最好的理解和资源在做决定。
即使经历痛苦,它也能塑造我们的思想、成熟度和韧性。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让自己困在过去里。
16
看到有人问,为什么培养了锻炼和读书习惯之后,还是觉得空虚?
底下的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缺少「输出」。读书,跑步,这些都是向内自省的行为,时常内省是好事,但也会容易陷入虚无。如果只是不断往自己身体和大脑里填塞,却不将它们以某种技能的方式转化为实体,整个人就会觉得好像失去了落点。
村上春树说的「写作是写胸口漫溢出来的东西」,其他的输出也是一样的。写作、分享、学一门技能,哪怕只是简单的记录,都是在让内在的积累流动起来,任何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最终还是得找到实实在在连接世界的形式。
17
你千万不要去尝试移除别人的偏见,无论这个偏见是对人的,对事的,还是对物的。
你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厚的老茧是纸巾能擦掉的吗,这是需要动刀子,忍着剧痛才有可能改变的。
你有什么动力去移除他人偏见这种事情呢?
还是那个标准,能让你赚钱吗,能让你身体健康吗?能让你进步吗?
如果不能,那就是人性里的冲动和好为人师的心态,也是对自己的考验。
还有,不要和这种人发生任何冲突,他们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认为自己站在了道德高点,在他们的认知圈子内去争论,你一定会输掉的。就像去猪圈里摔跤,去了人家的主场,赢面太低。
这些人和你聊天沟通,根本就是让你来肯定的,不是听取意见的。
——雪球花甲老头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