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道
关云长手持一书,书名《春秋》,是众多关羽造像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形象,无论绘画、塑像,器宇轩昂,促人膜拜。民间还流传着关云长下邳兵败,为保护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暂归曹操来到许昌,曹操赐其宅院一座。关羽为避男女大防之嫌,将宅院一分为二,甘糜两位夫人居于内院,关羽居于外院,衣不卸甲,秉灯达旦夜读《春秋》,以此避人言,传为美谈。有像有女有故事,美谈乎?
实际上,按《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明确记载关羽喜爱《左氏传》(即《左传》),并且能够熟练地背诵。《三国志·吕蒙传》中,吕蒙也曾评价关羽:“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注意,《春秋》和《左传》不是同一本书!《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儒家素称是由孔子编纂,位列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微言大义”,处处隐含儒家价值观的道德评价。《左传》的全称《春秋左氏传》,为左丘明所作,该书虽是对《春秋》的详细解释和补充,类似教辅,更着重于史实本身,史料价值大于道德意义,也因《左传》具有兵书性质而广受武将的喜爱,比较接近关羽气质和历史原貌。
那么,何以关羽塑像、画像中所持的是《春秋》而非《左传》?是不经意的笼统书名,还是单纯地为了表现他文武双全,将《左传》替换为儒家五经之首的《春秋》,更能顺应社会时尚,提升他在士人中的地位?非也,非也,关羽手持《春秋》而不是《左传》,实则是又一个“春秋笔法”,满满的隐喻,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直白的意思是:关云长读《春秋》,剑指曹操!继续尊刘贬曹,一黑到底,重复儒家的老调调——曹操就是乱臣贼子,即便人逝债也不能消,再踏亿万只脚!相比于《春秋》,《左传》显然没有这样深刻彻骨的意寓。
道德批判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和行动指南,贯彻于每个字词及符号。孔子在《春秋》中明确表达了对乱臣贼子的谴责,通过凸显他们的罪行,使其遗臭万年,从而在道德上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判。再上升到政治,也是最为严厉的警示。孔子通过他所编纂的《春秋》,后世儒家强化《春秋》之价值,告诫人们要遵守礼法,维护社会秩序,从而在政治上对乱臣贼子产生震慑作用。
由此再看许昌的那个春秋楼,以关羽夜读《春秋》而为楼名,并有铭牌释意:“春秋楼,又名大节亭,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是关羽夜读《春秋》的地方。”楼前有描金对联多幅,皆言《春秋》,诸如:“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昼思汉室千秋正气贯神州,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今古”……楼内的关羽坐像,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二尺长髯,身穿甲胄,右手抚须,左手所持明晃晃的《春秋》而非《左传》,如此做派,分明就是伫立着一个千年道德大批判,上书七个大字:曹操是乱臣贼子!
据说,关帝庙在全球大约有三万多座,其中,有限的几个“春秋楼”虽被奉为关帝庙里的精华所在,但也只是呈现为整个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于曹操一生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发迹之地,“许君以昌”之地,持续千年伫立着的“春秋楼”,大致应该算得上是众多关帝庙里的独一份,招牌与声势又如此巨大,谆谆藐藐,洪钟大吕!感觉得到,儒家做得很绝,或者说有的人的那个小心思很黑!若按风水局的说法,这妥妥的是一个压制曹操的千年风水局,誓死要将曹操永久钉在耻辱架上。
当年曹操以恩待关羽,却落得如此下场,且不说实际上已经陷关羽于背恩弃义,只说乾坤朗朗,大道昭彰,若这世间真有灵,道家《真灵位业图》中位列北帝太傅的魏武帝曹操,安能福佑此地?不降灾劫已属万幸!
善哉!善哉!
注:《真灵位业图》,为道教经典,是中国道教史上最早、最系统的神仙谱系,归于《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收录元始天尊、黄帝等神仙七百多位。按《真灵位业图》,刘备被封为河北侯,同时被封为北帝太傅的魏武帝曹操,不仅与秦始皇、周文王、汉高祖、周武王等并列同级,且还是刘备的顶头上司。
2025-3-29随札
☆ 本文作者简介:陈道,河南许昌建安区人,道行者。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