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篇原创)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水手》各章节内容仅在作者的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网易号账号(均为“执笔冲霄”)同步更新,请予认准。文图皆原创,版权归执笔冲霄所有。
《水手》第十五章
(五十七)
当天上午,又陆续有穿着便服的人登上了黄猄山,平静的山河农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山上究竟出了什么大事?居然连部队都出动了!”各种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农场的人都在猜测黄猄山到底发生了啥。自然也有很多好事者去找八位小伙伴打探,但因卢向东之前有交代,文天等人只好装糊涂搪塞过去。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家还是很快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明白部队上山是为了保护日寇遗留下来的财宝。而那些穿着便服的人,有的是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是专程过来研究、保护那些文物的;甚至还有海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南国日报》的记者来对事件进行采访报道。
于是,惋惜遗憾者有之:“为什么不是我发现了那些宝藏?白白浪费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痛哭流涕者有之:“我叔公当年也被日本鬼子抓上山修建隧道,后来就神秘失踪了。没想到竟然是死在了里边。他们死得太惨太可怜了!”……
而黄猄山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那十数个宝箱,除了金条、龙被和蛙锣之外,又有数量惊人的宋元时期精美瓷器、汉代的铜鼓和铜釜等青铜器被陆续发现,其价值难以估量。
“百人坑”内的众多骸骨,经多方鉴定,确实是当年为日本鬼子修建隧道的山下黎族同胞。因实在无法确定每一个个体的具体身份,经综合考量,他们被就地掩埋,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坟冢。
岩洞深潭中的古怪丑鱼,如罗振轩所说,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娃娃鱼。它们的发现,大大拓展了这一古老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域。从此,这些娃娃鱼便被保护起来,依旧在黄猄山上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
另外,经考古工作者的深入发掘研究,确认岩洞内那些刻有岩画的小洞穴,是近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这一发现,无疑将海南人类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来,考古专家又陆续在洞穴内发现了一些古人类的化石及虎、鹿、豹、豺等哺乳动物的化石,同时挖掘出不少打制石器和锥、矛形器、尖状器、镞、匕等骨角制品。这些,都表明在一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它们对于研究海南古人类的活动状况、来源分布、繁衍变迁及人文地理等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再后来,政府专门修建了通往山顶的公路,连汽车都能直接开到隧道的出口;往山上通水通电,并依托隧道建起了庞大的博物馆;博物馆中,日本鬼子遗留下来的军火、财宝和“百人坑”均陈列于山洞内展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生活着娃娃鱼的深潭和原始人曾居住过的洞穴,则成为展示海南古老历史、地理的学习教育基地。这个“旅游”名片,逐渐变成了助推山河农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也和文天等人再无关系。但此趟黄猄山之旅,无疑已深深镌刻进八位小伙伴的脑海深处,成为他们毕生最难忘的回忆之一。而几位少年收获的最大好处,是后来农场专门在场部电影院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表彰大会,并每人各奖励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五十八)
回说10月2日下午,依旧身处假期中的文天等人突然接到中学校长的临时通知,要求他们马上回学校一趟。
八位少年不知又发生了何事,急忙赶回中学。
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校长室内,山河农场中学的校长王传道笑眯眯地迎了上来:“你们几个小鬼,真是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眼前的王校长,大概50来岁的样子,锃亮的地中海闪闪发光,厚厚镜片后的双眼,饱含阅尽沧桑后的通达与睿智。
“来来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南国日报》的曾记者,他要对你们进行采访——你们要上报纸啦!”王校长继续说道。在他身后,一位身材修长、面相斯文、戴着眼镜的20几岁青年,微笑着向众人打招呼。
“蛤?上报纸?威哦!”对这些乡下孩子来说,能在报纸上露脸,那可是荣耀之极的事情!众人皆兴奋不已。
于是,八人围坐在曾记者身边,根据他提的问题,七嘴八舌地讲述起此次登山探洞的经历,其中,当然少不了诸多添油加醋之处。特别是郑跃南和李锐两个爱现的家伙,更是将整个过程描绘得跌宕起伏、惊险无比。
这位曾记者看来是个极具涵养之人,他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讲述,一边拿笔记录,一边不时发问一两句,全程始终保持着微笑,让文天等人大生好感。
末了,曾记者还带着八人来到中学的操场上,用随身携带的相机给大家拍了张合照。“这张照片要放到报纸上的,你们同意吗?”曾记者依旧很有礼貌地征询众人的意见。
“同意同意!”八人求之不得,自然是乐意之至。
采访任务已然完成,众人便与曾记者告别,各回各家。
“这个曾记者能在《南国日报》当记者,作文水平肯定很高。他读书时的语文成绩应该也很不错吧?又会写作,又会拍照,真厉害!不知我以后有没有本事像他那样?”与其他小伙伴分别后,文天独自返回9队,一边蹬着自行车,一边低头暗想。
“Hi!想什么呢?失魂落魄的,难怪大家要叫你‘呆子’!”一串银铃般的笑声突然自文天身侧响起,同时他感觉耳畔掠过一阵香风。
文天抬头一看,却不是那真个让自己失魂落魄的蓝念笙又是谁?只见她和几位小姐妹骑着自行车,转瞬已去得远了。
“你们去哪呀?”文天大声问道。
“回家啊!明天过节了,我们出来买点东西。拜拜啦!”远远地,蓝念笙回头应道。她那明媚清丽的小脸蛋,此刻在文天的眼中既清晰又模糊。
“是哦!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看着蓝念笙远去的背影,文天又有些呆了:“都说‘千里共婵娟’,可惜我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第二天,1990年10月3日,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山河农场中学的孩子们依旧在假期中。
白天,八位共探隧道的小伙伴又约着一起出来玩——自共同经历了黄猄山探险之旅后,几人的关系明显更近了,他们真的成了一个小团体。
(五十九)
“今晚我们一起出来吃炒冰吧?正好也贺一下我们上报纸。”郑跃南提议。八人之中,就数他和李锐俩人的主意最多。
炒冰?这是最近刚出现在山河农场的新鲜玩意。说白了它其实也是一种冷饮,但是是用锅来炒制的——锅的下边不是火,而是强力制冷机的蒸发器,能把锅中的热量带走,使温度瞬间降到零下几十度。制作时,将鲜奶与新鲜果汁倒在锅里,用铲子不停地翻动,渐渐地锅中的液体就会变得越来越粘稠,最后成为冰泥。将其盛在透明的碗中,五颜六色艳丽多姿,再放上几颗葡萄干或樱桃,简直就是件美味的艺术品,堪比海南知名的消暑糖水清补凉。
山河农场也就前不久才在南风大桥旁开了一家炒冰店,顿时吸引了大批图新鲜、赶时髦的农场子弟过来消费。话说八人都还没尝过这东西,立时尽皆附和。
是夜,文天匆匆吃过晚饭,便准备出门。“妈,我去场部玩一下,10点前回来。”他朝正在厨房洗刷碗筷的母亲说道。
“大过节,一家团团圆圆的,又跑出去‘凑老热’(注:潮汕话,即‘凑热闹’的意思)。”文母嗔怪道:“先拜过月娘再出去。”
“拜月娘”是广东潮汕地区中秋拜月的古老习俗,虽然文天的父母已离开故土十几年,但一直保留着潮汕老家的各种传统,逢年过节必要进行祭拜。中秋这样重要的节日,自然不会例外。
文天虽说打小便在学校接受各种科学知识的灌输熏陶,是个唯物主义者,对老家人敬畏的那些神佛并不感冒,但潮汕人的血液始终在他身上流淌着,潮汕地区的各种传统文化习俗,他倒也不会排斥。于是,文天便依着文母的指示,跪在早已摆满各类佳果、饼食的案台前,恭恭敬敬地祷告、祭拜一番。
祭拜完毕,文天骑车出门,很快来到场部的炒冰店,与小伙伴们汇合。
一轮圆月当空高挂,柔柔清辉穿过追月彩云,均匀地洒向大地,予众生以温暖,抚慰着世间的无数灵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八位少年在炒冰店里大快朵颐,美美地品尝着此前从未吃过的炒冰。
“哇噻!够劲!和清补凉有一拼!”李锐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文天看着他的馋样,摇头微笑,心里却在想着:“听说蓝念笙的老家也在庵州。这个时候,她在做什么呢?也是‘拜月娘’吗?”
突然,八人身畔响起了一个浑厚、充满磁性的男性声音:“诶?你们八个小鬼不在家好好陪爸妈过节,怎么也跑出来啦?”
众人转头一看,却原来是昨天下午对他们进行采访的曾记者。
这下轮到八位小伙伴吃惊了:“曾记者,你不是已经完成采访工作了吗?怎么还在农场?”
曾记者笑笑:“我家就在这里呀!还去哪里?”
“曾记者,你骗人的吧?”郑跃南不相信地摇摇头。
“没骗你,我是土生土长的山河农场人,家就在7队。”曾记者正色回道。
(六十)
一直闷不做声的劳卫国突地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指着曾记者问道:“你是不是就是那个考上清华大学的曾……”
曾记者微笑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众人大惊——天啦!那个龙岭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曾姓同学,那个在山河农场乡亲口中留下无数厉害传说的曾姓同学,此刻竟然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这也太不真实了!
众人看向曾记者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崇拜。
曾记者笑着摆摆手,让大家稍稍安静:“我叫曾志强,比你们大10来岁,你们以后叫我‘曾哥’就好了。”顿了顿,他接着又说道:“我今年刚毕业,回到海南进了《南国日报》当记者。本来趁着国庆和中秋假期回来看看老爸老妈的,没想到因为你们在山上的发现,我近水楼台,就又被领导抓来干活了。”
“哦……原来是这样……”八人这才明白。
“正好,我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曾志强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叠报纸,给文天等人都各递了一张。
众人一看,原来正是今天的《南国日报》。只见上边的头版,以“‘八小雄’探秘黄猄山,新发现献礼国庆节”为标题放置了一个整版的专题报道。报道上说的,可不就是八人发现黄猄山隧道秘密的事情?其中,还把大家昨天接受采访时说的一些话语给整合了进去。报道下方,则是一张八人的合照——曾志强果然把昨天在学校操场为大伙拍的那张照片也放上来了。而且,照片下方的图说更对应标注了每个人的名字。
“哇噻!这下我们真的出名了!”“曾哥,太谢谢你啦!”……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和文字报道,八位少年皆欢呼雀跃,心中对曾志强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曾哥,你给我们取的这个‘八小雄’绰号,够屌!以后我们就有名号了。”郑跃南朝曾志强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曾志强微笑看着众人的反应,徐徐说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这次在黄猄山上的发现有多重要——农场几个黎寨的老人已经上山确认过,洞里的尸骨,的确是当年被日本鬼子抓走的黎族先辈,那就是日寇在海南所犯滔天罪行的铁证;十几个宝箱里的文物,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在海南被发现,价值连城;考古专家也确认了,那几个小洞穴,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过的遗址……这里面的每一个,都是很牛逼的发现,而你们一次过居然全碰上了。还有比这更屌的吗?”
“老板,”曾志强抬手朝正在专心制作炒冰的店家打了个响指:“给我们拿9瓶椰树牌椰子汁过来。”接着,他又转头对八人认真说道:“曾哥打心底替冤死的黎族同胞谢谢你们——让那些狗日的罪行大白于天下!你们还小,就不叫酒了,今天曾哥请你们喝椰子汁。”说到最后,曾志强的眼角竟似已有些湿润。
椰树牌椰子汁?身为海南人,文天等人近一年来可是没少见它的广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