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5日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罕见宣称:以色列不寻求全面战争。该发言一度被认为是对黎巴嫩袭击事件的回应,因为当日早间时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也对内宣布,以色列将在未来48小时内进入紧急状态。

面对黎巴嫩的威胁,以色列此前并未当回事儿。以色列国防军仅仅从前线抽调了1个旅回防北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不可一世地表现自己强硬态度,他要求以色列国防军在探测到黎巴嫩真主党准备发动“大规模”袭击后,对真主党目标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显然,以色列国防军并未完成这一任务,就在他们宣布打击完成后,黎巴嫩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黎巴嫩真主党当天发射了300余枚火箭弹,对以色列11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袭击目标包括以色列北部及位于戈兰高地的梅隆、约夫、纳法赫等军事基地。由于最终打击效果并未得到以色列的回应,但我们从内塔尼亚胡27日将召开安全内阁会议一事来看,黎巴嫩的攻击已经超出了以色列的预期,战争局势发生了扭转。

面对内忧外患,以色列开始有些“怂”了。
黎巴嫩真主党为何而战?本轮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袭击,是为报复以色列7月30日暗杀该组织高级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的行为。此前以色列频繁被当做暗杀事件的怀疑对象,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袭身亡,伊朗也因此对以色列虎视眈眈,内部不乏开战之声。

虽没有证据坐实以色列的罪行,但从受益者角度来看,以色列显然无法独善其身。面对黎巴嫩的疯狂袭击,以色列必须重新调整防线,保障自己本土的安全。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以色列大部分军力都投入到打击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等组织上。但以色列最危险的敌人还是北边的黎巴嫩,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整体军事实力,装备先进程度等军事层面看,黎巴嫩对以色列的袭击将远远超过哈马斯等组织的能力。

令以色列担忧的是,在第一轮袭击结束之后,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声明说,针对以色列的第一阶段打击“胜利结束”。这就表示黎巴嫩已经做好准备展开下一轮甚至更多的打击行动,即便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不间断地狂轰乱炸,恐怕也难以控制其北境的战火蔓延。

黎巴嫩-以色列或许就要成为巴以冲突以来,以色列的第二战场。
以色列内部厌战情绪对比俄乌冲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事应当在其能力范围之内。但截止至今,以色列军力已经略疲态,需要外界援助军事物资,甚至提供军队直接介入庇护。例如面对黎巴嫩的打击,以色列本身先进的防空防御体系已经捉襟见肘,他们会需要欧美提供尤其是对防空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的援助力度。同时,以色列或许更希望美军能够将航母编队部署在以色列周边,协助他们完成防空甚至轰炸任务。

军事上的疲态,反馈到政治、经济和民生上更是如此。9个多月的巴以冲突让以色列的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迫参军,在战场上消耗以色列的有生力量。同时本国内经济建设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财政压力不仅要面对支撑军武的提供,大量牺牲士兵的抚恤金和后勤保障更是要掏空以色列的国底。

如果黎巴嫩-以色列第二战场继续开辟,以色列恐怕就要不堪重负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主动宣布自己“不寻求全面战争”。
欧美态度的变化早在十几天前,以色列或许就已经发觉了自己盟友态度上的改变。以色列外交部长伊斯雷尔·卡茨16日曾发表公开声明:希望英国和法国等国际伙伴与以色列一同应对伊朗可能发动的袭击。然而,英法接下来的回应着实给了以色列一记耳光。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他们正在和盟友们密切合作,希望缓和紧张的局势,避免无谓的报复性暴力恶性循环永久化。法国外交部长也公开宣称,“报复或为以色列报复做准备”是“不合适的”。这就表示,英法无意加大对以色列的援助力度,更不愿直接参与巴以冲突。

那以色列最好的盟友美国呢?正值美国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承诺中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然而,无论是之前特朗普和拜登在电视上唇枪舌剑,还是如今哈里斯四处游走演说,他们都尽可能避免对巴以冲突的谈论,也丝毫不曾提及对以色列的援助态度。

或许,美国也是自顾不暇,总统候选人们没有精力关注千里之外的战争,他们更希望在本国政事上取得成绩,好拥有选民的一票。也许等到新总统上任后,援以战略又会重出江湖。可是以色列还有多少时间,能够等待一个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