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2月22日,著名的希腊独立战争正式开始。随着3月4日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的一声号召,希腊各地起义遥相呼应,很快就汇成一股反抗奥斯曼当局统治的浪潮,并最终结束了土耳其对希腊近400年的军事专制统治......
起义战争在起义打响后,各地起义军便陆续发动攻势,由于奥斯曼当局并没有提前防范,所以各地的零星起义很快就连成一片。
1821年4月7日,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东海岸阿尔戈利斯湾斯的斯佩察岛宣布起义,起义军很快就控制了全岛。当地一位富有的希腊寡妇不仅出资,还亲自投身到封锁纳夫普利翁海湾(Gulf of Nauplia)的战斗中。
接着,起义军又先后夺取了普萨拉岛和伊兹拉岛。而在伊兹拉岛的战斗中,一位船长成功地煽动起当地民众反对那些同为希腊人的神职人员。斗争过程中,整个半岛都传唱着一首起义之歌——《摩里亚一个土耳其人都不留!》,结果引起了针对所有穆斯林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
起义烽火很快便波及到科林斯湾的对岸,莱瓦贾(Livadia)镇中的非基督徒居民也都遭到了屠杀。农民翻越了临时修建起来的城墙,攻进了雅典,因为当时的雅典是苏丹的私人领地,只是一座只有1万人口的外省小城。不过雅典卫城的防御工事在经过威尼斯人的攻打过后得到了加强,因而雅典的守军又坚守了一年多。
哈尔基季基半岛示意图
在希腊西部,迈索隆吉翁人(Mesolonghi)也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在希腊北方,“皮利翁(Pelion)的褶皱”和位于马其顿的分成三岔的哈尔基季基(Chalcidice)半岛上也燃起了起义烈火。在那里,阿索斯山上的僧侣们武装了起来,既是为了宗教而战,也是为了民族而战!
而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克里特岛,一支苏丹近卫军部队则对基督徒犯下了暴行。这些狂热的克里特岛穆斯林原本也是希腊人,现在却在干地亚城大教堂的圣坛上杀害了当地的大主教和五位主教。这引起了在岛上山区中生活的好战的斯法肯人(Sphakian)的报复,他们在一支希腊舰队的支援下,一度封锁了干尼亚的港口。刚刚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克里特岛便再度被鲜血侵染。
面对希腊人对自己的统治的公然挑战,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绝不善罢甘休!所以等到他的军队从希腊人突然举事带来的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后,他就立刻对希腊人发起了同样残酷的报复,以惩罚他们在整个莫里亚对土耳其人的屠杀。
在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马哈茂德苏丹处决了帝国政府译员主管以及其他一些地位显赫的芬内尔人。而为了报复希腊人在特里波利(Tripolitza)犯下的暴行,他在复活节当天将出身摩里亚地区的希腊东正教大牧首绞死在了宫门下面。大牧首被暴尸三天,随后苏丹才准许犹太人将他的尸体拖走,丢到海里去。
而在希俄斯岛的海面上,一艘希腊起义军的火攻船毁掉了土耳其人的旗舰,土耳其人的海军司令和船员全部丧生。为了报复,土耳其人毁掉了繁荣的希俄斯岛,岛上数十万基督徒居民或被贩卖为奴,或被迫远走他乡,史称“希俄斯岛大屠杀(Chios massacre)”。
在奥斯曼大军威压之下,土耳其人基本上成功平息了科林斯湾以北的起义,但一直未能攻入莫里亚。但另一方面,希腊人也没有趁机巩固他们的军事优势,反而早早陷入地方政府的政治矛盾之中......
内部纷争当时在希腊人控制的每个地区,他们都组建了一个议事机构:在麦西尼亚(Messenia)他们成立了一个元老院;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成立了一个“中央政府”;在鲁米利亚的东部和西部也分别选举成立了政府机构。这些机构成了神职人员、地主、东正教会领袖、芬内尔人、海岛商人和克莱夫泰等不同人群追逐利益和野心的争斗工具。对他们来说,团结一致只是一种虚幻的渴望,因为他们尚没有同为希腊人的那种民族意识。
而一直等到希腊人在占领特里波利之后,他们才第一次试图组建一个融合各方利益的希腊中央政府。在伊普斯兰提斯的兄弟——迪米特里・伊普斯兰提斯(Epidaurus)的努力下,他们在埃皮达鲁斯/厄皮道尔(Epidaurus)附近召开了全国大会(National Assembly)。
1822年的元旦,希腊人在召开的首届国民议会上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国民政府。随后他们公布了一部宪法,并且组建了共和制原则下的立法和行政机构。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是亚历山德罗斯・马夫罗科扎托斯(AlexanderMavrokordatos)。
亚历山德罗斯・马夫罗科扎托斯是一名能干的芬内尔人,曾在西部迈索隆吉翁的起义军中担任领袖。并且亚历山德罗斯还被全国大会任命为总统,迪米特里・伊普斯兰提斯则退居幕后。
但可惜的是,希腊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西方式的宪政。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专制统治下浸泡了数百年之久,同时又顽固地效忠于自己所属的、彼此之间争执不休的小群体。
1822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大军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发动大规模进攻。土军出动近3万人,未遇抵抗就到达科林斯卫城。随后大军向南深入伯罗奔尼撒内地,但遭农民起义军的伏击,伤亡很大,溃不成军。此战之中,奥斯曼军队除少数逃脱外,全部被歼。
而在海上,希腊小船还敢于与装有大炮的奥斯曼战舰作战。一名水兵驾驶一艘着火的船冲进奥斯曼的停泊场,当场烧毁了1艘军舰,其余奥斯曼军舰则全部逃入达达尼尔海峡。
可以说希腊军民的胜利严重挫伤了土军的士气,奥斯曼士兵害怕送命,拒绝参战,土军陷入一片混乱。然而希腊军队领导集团内部却仍然分裂,军政首脑忙于权力之争,贻误了有利战机。希腊未能乘土军混乱之际扩大战果,解放中、北部地区,以赢得独立战争的全面胜利。
等到1822年年底,在克莱夫泰领袖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Kolokotrones)的率领下,希腊起义军夺取了伯罗奔尼撒东部最重要的港口、也是该地区的天然首府——纳夫普利翁。
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
但科罗克特洛尼斯拒绝了全国大会在纳夫普利翁开会的提议,于是全国大会只好另选地点召开,与会者还在会议上商讨如何制约科罗克特洛尼斯的权力问题。而作为回应,科罗克特洛尼斯则绑架了希腊政府机构的四名成员!
希腊政府的其他成员见此,只好躲到了在伊兹拉岛和斯佩察岛保护下的一处偏远海岬,并且推选出身于伊兹拉岛的富有的阿尔巴尼亚人后裔——昆图利奥蒂斯(Koundouriotis)为总统。
于是乎科罗克特洛尼斯就在实际上成了摩里亚的主宰者。而人们很快发现,希腊人并不能接受由其他希腊人出任他们的首领。于是他们只好尝试从西方世界寻找一位贵族来出任君主......
新的危机从这场希腊独立战争的一开始,希腊人就过于乐观地指望西方世界的援助。而在军事方面,西方人很快就让他们失望了:法国拿破仑失败之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都希望能够安享一段和平时期。为此它们组成了一个反革命的“君主同盟”,在欧洲维持了十年表面上的和平和团结。因此无论是英国、奥地利还是俄罗斯,都不准备为了希腊的民族独立而战,尽管俄罗斯帝国在此前甚至做出了种种承诺。
事实上在起义刚刚爆发之时,欧洲各国还一起表示了谴责:1822年,欧洲各国还拒绝让希腊代表团参加在维罗纳举行的一次会议,因为他们被视作革命分子,是“君主同盟”的“敌人”。但在欧洲各国的民众中间却兴起了一种全新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亲希腊热潮:在很多欧洲人看来,希腊人不仅仅是受压迫的基督徒,更是古典时代的英雄们的勇敢后裔!于是乎壮游者(grand tour,文艺复兴后流行于欧洲贵族子弟乃至平民阶层的一种活动,即年轻人在家财或赞助人的支持下在欧洲大陆游历学习)、古董收藏家、古典学学者、知识分子、作家和诗人燃起了人们对希腊的热情!
在他们的帮助下,欧洲文化界将目光投向了这片文明的发祥地,投向了仍然生活在那里的古希腊人的后裔(一些学者对此存疑),看到了为了复兴而觉醒的希腊。在商业界,希腊商人也把希腊的主张通过西欧各国和俄罗斯的首都播撒到了各处。
这些希腊爱国商人促成了诸多亲希腊组织的成立,这些组织纷纷为希腊革命筹集资金。移居海外的希腊人,特别是生活在俄罗斯的富有的希腊侨民,带头捐出了大量的钱财。来自欧洲乃至美洲的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则不顾本国政府的反对,自愿前来为希腊独立事业而战。正如英国散文作家、记者、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威廉・科贝特(William Cobbett)揶揄的那样:“诗人和股票投机商煽动起了希腊革命,造福了俄罗斯”。
而诗人当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则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勋爵的活动让希腊人受益匪浅:他在1809年第一次来到希腊,随后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不朽的文字。他翻译了里加斯写就的革命战歌,还在意大利与马夫罗科扎托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823年拜伦来到凯法洛尼亚岛,在岛上住了五个月,随后又动身前往希腊。他曾对那些寻求军事援助的希腊人说:“不要把你们的自由寄托在西欧人身上。”他这次来到希腊,还带来了经济援助,来自伦敦希腊人组织的高达六位数的贷款。
乔治・戈登・拜伦
但起义军内部的不团结却逐渐发展成了内讧,所以当拜伦于1824年在迈索隆吉翁登上希腊的土地时,他发现希腊人彼此之间爆发了一场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科罗克特洛尼斯和昆图利奥蒂斯的支持者各自代表着控制内陆和控制海岸与岛屿的政府,相互厮杀。
看到这一情景,拜伦并没有感到吃惊或幻灭,尽管他对希腊事业的支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但他对希腊的真实情况也有着十分现实的估计。他看到,希腊人还没有完全从罪恶的暴政中解脱出来,现在又为了争论应该用怎样的政府取代暴政而兵戈相向。不仅如此,他们还过分痴迷于自由的理念,却为此忽视了实际的可行性。因此拜伦的当务之急是平息希腊人之间的争端,他也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他吩咐说,他带来的资金只能交给昆图利奥蒂斯。因此为了能从中分一杯羹,科罗克特洛尼斯只好让出了纳夫普利翁。
但就在几个月之后,内战又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打响了:科罗克特洛尼斯向昆图利奥蒂斯发动了进攻,结果却被俘获,羁押在伊兹拉岛。马夫罗科扎托斯则对这一切深感厌恶,选择退隐。
乔治・戈登・拜伦
就这样,英国人提供的这笔本该用于防范土耳其人进攻的贷款,却花在了希腊人彼此之间的争斗上。带来这笔钱的拜伦勋爵没有亲眼看到这不幸的结果,但他在迈索隆吉翁的沼泽中患上疟疾,于1824年4月19日不幸病故......随后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对于希腊的事业来说,拜伦堪称一位烈士!他也是希腊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他的去世对欧洲的亲希腊热潮起到了延续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保证了希腊国家有朝一日可以得到欧洲的承认和支持!
在拜伦死后不久,也就是1824年4月,希腊召开了第二届国民议会,会上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被解除总司令职务。但以科罗克特洛尼斯为代表的“民主派”不服,拒绝承认政府。于是乎希腊就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伯罗奔尼撒的旧势力乘机联合“民主派”,反对“亲欧派”。经过两次激烈的武装冲突,“民主派”遭失败,科罗克特洛尼斯本人被捕。
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
至此希腊内部战争基本结束,但希腊军队力量却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尽管希腊人内讧不断,希腊独立战争的第一阶段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成功。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也意识到:仅凭自己手中现有的部队不可能打败希腊人!但马哈茂德苏丹却在短时间内无法在帝国亚洲省份招募到足够的援军。于是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于1824年向他实力雄厚的属臣、出身阿尔巴尼亚的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发出了召唤。
这一年7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它名义上的附属、但实际上已经独立的埃及签订了协定,以共同镇压希腊人民起义。于是乎1825年2月11日,埃及军在易普拉欣的统帅下,在伯罗奔尼撒登陆。
科洛科特罗尼斯则出任了希腊军统帅,指挥希腊军民抵抗。埃及军凭借优势侵占了伯罗奔尼撒。希腊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释放了科罗克特洛尼斯,再次委任其为总司令,但战局已难扭转,埃军占领特里波利斯及半岛绝大部分地区。
1826年4月11日,奥斯曼土耳其和埃及军队近4万人联合围攻希腊西部重镇米索隆基。经11个月的围攻和封锁,守城军民英勇突围,仅有300多居民生还。8月,奥斯曼人占领了雅典城。1827年6月,科林斯地区以北的希腊国土已全部落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手。自由希腊仅保留伯罗奔尼撒一部分国土和爱琴海上的若干岛屿,希腊独立战争又一次进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