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寿和王宁劝建文帝放走朱棣的儿子给徐辉祖增加很大困难

史海撷英 2024-11-04 20:21:40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旗号起兵攻打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并在获胜后登上皇位。相比于仅仅是个藩王的朱棣,身为皇帝的建文帝朱允炆原本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兵败后下落不明,皇位惨遭叔叔篡夺。

对于建文帝的失败,有人归咎于他急于削藩、准备不足;有人认为是建文帝识人不明,盲目相信李景隆;也有人主张是因为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杀害了名将蓝玉,导致建文帝无人可用。实际上,建文帝麾下并非没有良将,如盛庸、平安等,都曾让朱棣吃尽苦头,甚至险些丧命。除此之外,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虽然身为朱棣的小舅子,但也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还曾大胜过燕军,可惜终究没能扭转败局。

根据《明史》记载,徐辉祖本名徐允恭,他身长八尺五寸、颇有才气,因此早早就以勋卫身份署左军都督府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因病去世,四年后,作为其长子的徐辉祖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已故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徐辉祖为了避讳才改去了原本“允恭”之名。

按照《明太祖实录》的说法,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徐辉祖被派往常德练兵,以防备蛮夷作乱。四月,徐辉祖又奉命前往湖广各卫所检阅士兵,直到当年十二月才回到京城。两年后,徐辉祖前往陕西练兵,又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与姐夫燕王朱棣通力合作,一同抓捕了心怀不轨的北元降将阿鲁帖木儿等人:“元将阿鲁帖木儿隶燕府,有异志,捕诛之。还领中军都督府。”

此后数年,徐辉祖曾前往浙江一带防备倭寇,也曾回到陕西训练士卒,筹备征讨西番,甚至还奉命在国子监担任过监考官。总之,多年来的四处奔波让徐辉祖积累了大量练兵与作战的经验,通过和朱棣的合作,他也对燕王府的将领、兵马有了一定的了解。

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拜徐辉祖为太子太傅,对其相当器重。次年,燕王朱棣派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入京祭奠朱元璋,作为削藩计划主导者的兵部尚书齐泰提议趁机将朱棣的儿子们扣押下来当作人质。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同为建文帝心腹的黄子澄的反对,后者认为此举反而可能刺激到朱棣。

齐、黄二人各执己见,徐辉祖则认为朱棣的三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三个外甥当中,唯有排行第二的朱高煦骁勇剽悍、性情桀骜,他不但不忠于朝廷,还将背叛他的父亲,日后必然成为大患。因此,只需要将朱高煦扣留即可,其他二人可以放回。眼看三位心腹提出三种建议,优柔寡断的建文帝便又询问徐辉祖之弟徐增寿、驸马王宁二人的意见。然而,徐、王却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了朱棣。“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临。或曰:‘不宜偕往。’王曰:‘令朝廷勿疑也。’及至京,齐泰请并留之。黄子澄曰:‘不可。疑而备之,殆也,不若遣还。’世子兄弟,皆魏国公徐辉祖甥。辉祖察高煦有异志,密奏曰:‘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帝以问辉祖弟增寿及驸马王宁,皆庇之,乃悉遣归国。高煦阴入辉祖厩,取其马以行,辉祖使人追之,不及。”

在徐增寿和王宁的劝说下,建文帝将朱棣的三个儿子都放了回去,但也正是因为这二人的泄密,朱棣加快了起兵的速度。正如徐辉祖所说,朱高煦的确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他不但战功赫赫,还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引得建文帝追悔莫及道:“吾悔不用辉祖之言!”如此看来,如果建文帝采纳徐辉祖的建议将朱高煦扣押,朱棣或许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派出的大将李景隆惨败于白沟河之战,士兵死伤达十数万之众,所幸徐辉祖率领三万兵马前去援救,才掩护着少数残兵成功撤回。次年,徐辉祖领兵大胜燕军于齐眉山,暂时将朱棣逼退。然而,得知燕军北撤后建文帝却急忙召回了徐辉祖,这直接导致燕军再度南下时平安等良将因势单力孤而兵败。

紧接着,燕军继续南下尝试渡江,徐辉祖虽在浦子口击败燕军,但由于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还是得以轻松渡过长江,并很快攻入了南京城。见大势已去,徐辉祖拒绝和其他大臣一同迎接朱棣入城,而是前往父亲徐达的祠堂中独坐。

徐允恭

随后,朱棣派人将徐辉祖抓捕,并逼迫他在纸上书写自己的罪状。“下魏国公徐辉祖于狱。时武臣无一人不归附者,惟辉祖不屈,帝亲召问,辉祖不出一语始终无推戴意。法司迫取供招,辉祖默然,操笔惟书其父开国功臣,子孙免死而已。帝大怒,以元勋国舅,欲诛又辄中止,徘徊久之,竟从宽典,止勒归私第,革其禄米而已。​”

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在家中病逝,终年不过四十多岁,《罪惟录》中提到一种说法认为徐辉祖乃是自尽,但难以得到印证。万历年间,明神宗立祠祭祀建文忠臣,徐辉祖位列首位。后来,南明朝廷追封忠义之臣,徐辉祖才终于被追赠为太师,赐谥号“忠贞”。

综上所述,作为开国功臣徐达之子,徐辉祖虽然不如父亲那般功勋卓著,但也遗传了其军事才华,在与燕军的作战中屡屡取胜。此外,尽管面对的是自己的姐夫,但徐辉祖坚持效忠于建文帝,并没有徇丝毫私情,着实值得钦佩。如果没有靖难之役,徐辉祖或许能够凭借征讨北元的功绩与父亲比肩,可惜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却是在软禁中度过的。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