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类真题速递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
真题出处
1
题目来源:论述题(云南大学334)
2
答题思路:题目较为宽泛,可从网络时代媒介素养的发展、措施来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媒介素养概念是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界定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
一、网络时代媒介素养的发展
传统的媒介素养通常被理解为公众对媒介的认知、参与以及使用 ,在之后的研究中 ,又呈现出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阅读素养、数字素养、视听素养等不断交叠与互动的情境 ,出现了新的媒介素养定义。在数字传播时代 ,媒介素养应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体现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养和修养 ,用户通过深层次“参与”媒介来实现对数字社会的认同。
(一)高速率性 :5G 激发用户的思辨和批判素养
5G本身所附带的大容量、高速率、低延时特性推动了传媒行业在新闻的采集、生产和分发领域的升级和变革 ,也在无形中激发了用户的思辨和批判素养。用户的思辨素养用户即如何在浅阅读时代挖掘背后的深入问题以及如何区分新闻信息的“有用”与“无用”的思维和能力。当 5G 技术带来的科技创新浪潮卷入新闻传播领域 ,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多元化带来了是信息的无序化 ,网络谣言、舆情反转及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给用户的媒介素养带来全面的测评考验。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 ,分辨“事实信息”和“观点信息”,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是用户在做出论断前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高智能化:算法提升用户的反连接和反囚禁素养
人工智能兴起之后,以算法推荐机制为代表,在新闻端口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隐性的连接。在数字化空间中 ,适当的反连接和反囚禁意识与能力在未来或许应作为一种新的用户媒介素养 ,这种素养是人在网络时代保持独立与自主性的一个基础。用户通过对算法构造的拟态环境进行有效评估破除信息茧房的壁垒 ,提高自身的反囚禁意识和能力,培养对算法驾驭和反囚禁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主观能动性 ,透过算法构建的世界探寻真实的世界。
(三)高场景化 :移动传播和 VR 促进用户的理解和感知素养
在数字媒体时代依托技术的支撑 ,场景成为核心要素。所谓场景化 ,即将信息情境与信息服务相适配 ,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移动传播促进用户的理解素养。当场景作为一种空间位置指向时 ,移动传播能够提供与用户的实时状态、生活习惯、社交状态相关的匹配信息 ,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在此情境下,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更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度 ,促进用户对该类信息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二、网络时代媒介素养的培育措施
(一)政府增强顶层设计,教育和规制齐头并进
首先是可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设计和落地。针对老人、学生、偏远地区的民众等特殊对象分别进行教育体系设计,在审查、修订和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跨学科合作。然后要增强网络媒体立法、执法和网民守法教育。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易滋生谣言、低俗信息等危害网络环境的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法律规制进行强制治理与维护,才能解决仅通过道德约束无力规范的失范现象。
(二)媒体遵守媒介伦理,自律与引导共同发力
传统媒体及其融媒体一方面要关注自身的行业自律,尽力为受众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在基于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面向特定的受众履行一定的宣传教育功能。媒体自身需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自律规则。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使用客观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规则的制定与细化。媒体有义务帮助受众刺破信息茧房,提供聚合的意见,而不是单一走向极端的意见,这是媒体对公共性的坚守。
(三)个体进行媒介参与,多维提升媒介素养
随着传媒生态的重构,大数据、算法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有必要了解 “算法”技术的原理和背后的商业利益、价值考量,知晓 “算法”可能带来的风险,合理规避算法歧视和偏见。努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依赖单一媒体、单一路径,容易造成信息营养不良。如何做到 “兼听则明”,需要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体介质的均衡使用,建立高效的信息接触管道。只有建立自己的信息通道,力求更多元,才能更深入洞察真相。
#新传考研##胡师姐新传考研##考研##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