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届政府不同,美国新政府对液化天然气(LNG)大为青睐,更热衷于巩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的领先地位。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其中最大的两个挑战是:成本与竞争。

路透社今年早些时候报道,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数据,去年美国出口了883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一年度总量较 2023 年稳健增长 4.5%,也证明美国再次超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不过,进一步增长将更具难度,因为尽管澳大利亚或许满足于当前地位,但卡塔尔却野心勃勃,而实现这些野心需要数十亿美元。
简而言之,卡塔尔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将其液化天然气产能翻倍。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即将投产的美国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前提是这些接收站能找到投资者承担前期成本。美国液化天然气项目属于私人事务,开发商需要未来客户的承购承诺,才能获得建设项目的贷款。而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作为国有企业,不存在这一特殊问题。而且,液化天然气买家似乎对做出此类承诺愈发谨慎。

《华尔街日报》本周报道称,竞争正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主导地位的潜在风险。派恩布鲁克能源顾问公司(Pinebrook Energy Advisors)的一位管理合伙人表示,能源投资者越来越不愿与液化天然气开发商签订长期照付不议协议,因为他们不确定十年或更久以后的需求状况。
安迪・胡内费尔德(Andy Huenefeld)对《华尔街日报》说道,“市场需要对液化天然气有所需求,而且需要确保,如果你将投资这个极度资本密集型的建设项目,十年后全球市场突然供应过剩时,你不会血本无归。”这一观点很有道理,因为人们可能早已忘记,不到十年前,液化天然气市场曾出现严重过剩,导致价格跌至低谷,以至于欧盟决定放弃所有天然气长期协议,转投现货市场。
目前来看,短期内似乎不存在供应过剩的风险。国际天然气需求强劲,并有可能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卡塔尔可以将液化天然气以更低的价格运往较近的目的地,这比将美国液化天然气运往这些地方要便宜。这使得这家中东能源巨头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它并非唯一的对手。
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本周报道称,去年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下降了19%。报告作者将这一下降归因于风能和太阳能的日益推广,但实际上,这均由价格因素导致。因为虽然来自美国的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来自俄罗斯的进口量(尽管面临诸多制裁)却有所增加。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在报告中称,去年欧洲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下降了18%,这一总量仍占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 46%,份额可观。尽管多方呼吁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但整个欧洲的俄罗斯进口量仍增长了12%,仅欧盟的进口量就增长了18%,增幅更高。
鉴于欧盟政界对俄罗斯的态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价格。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抵达欧洲所需时间更短,比跨大西洋运输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更低。有时候,事情就是看起来这么简单。
尽管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立场分歧,欧洲与特朗普政府的紧张关系加剧,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将迅速切断自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至少,欧洲需要实现供应多元化。此外,欧洲领导人可能对特朗普直接与俄罗斯谈判和平协议的决定感到不满,但他们或许也不想因更换液化天然气供应商而激怒特朗普,那可是过于冒险的一步。

事实上,尽管投资者出现新的担忧,但预测人士认为,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总产能在中期将显著增长。《华尔街日报》援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的预测,到本十年末,液化天然气出口产能将增长近一倍,日增约 110 亿立方英尺。他们还预计,由于拜登政府取消对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审批的暂停令,液化天然气设施将额外产生40 - 50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需求。根据标普(S&P)全球的数据,这一额外需求将叠加在目前约 150 亿立方英尺的日需求水平之上。
鉴于成本和竞争挑战,这些额外产能能否全部建成仍然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天然气需求只会不断上升。
文章来源:
翻译、编辑:中国国际能源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