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刚刚在核聚变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中国将加快实现其2050年商业核聚变目标。本周,科学家宣布,中国的实验性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实现了1亿摄氏度的持续温度,打破了之前的记录,核聚变更接近现实。
这一突破只是中国一系列里程碑式成就中最新取得的一个,作为全球“争夺核聚变霸权高风险斗争”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投资研究和开发核聚变领域。中国在聚变研究方面的支出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每年支出约为15亿美元,大约是美国支出的两倍。
实现商业核聚变的潜在影响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用《银河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的话来说,“如果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成功地使核聚变在商业上可行,它可能会引发一场能源革命,改变世界为家庭、工业甚至太空探索提供动力的方式。”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EAST实验装置通常称为“人造太阳”,它产生等离子体来模拟太阳为自己供电的过程。这是通过将氢原子融合在一起来实现的。实现核聚变需要类似于太阳中心热量的剧烈高温。因此,EAST最近的成就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比太阳核心高几倍的1亿摄氏度温度下等离子体产生,原子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融合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然而,尽管最近取得了这些突破,核聚变领域在使该技术具有商业可行性和可扩展性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正如彭博社的报道,以持续和可用的方式进行核聚变尤为困难,只有美国、俄罗斯和韩国等少数国家设法解决了基本问题。”

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其他制造核聚变的方法。虽然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是托卡马克,即EAST实验中使用的环形等离子体机器,但利用激光使氢分子过热的机器也取得了突破。
实现商业核聚变将对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来说至关重要,而中国似乎决心成为那个国家。撇开政治不谈,通过核聚变创造商业能源将是整个世界的巨大胜利,有可能创造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并消除对气候变化的担忧。

文章来源:
翻译、编辑:中国国际能源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