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油价走势引发广泛关注。自3月3日欧佩克+宣布将按计划增加集体石油产量后,油价迅速下跌。这一增产决定加剧了市场的看跌氛围,而其他主要产油国供应增加以及中国需求前景不明朗,也让油价承压。对于许多欧佩克+成员国而言,维持高油价对经济至关重要,该组织自2022年以来一直未增产,还实施了多轮减产,累计减产约每日585万桶,占全球供应的5.7%。但如今却决定增产,令人费解。

有分析指出,欧佩克+此次增产原因复杂。一方面,部分成员国如哈萨克斯坦(因滕吉兹扩建项目)、伊拉克和俄罗斯存在超产情况,俄罗斯甚至将部分产量作为隐性库存以规避制裁。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石油供需平衡的重大转变,欧佩克+试图通过增产保护自身市场份额。此外,欧佩克+认为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的背景下,无力在油价战中战胜美国。
回顾2014 - 2016年的油价战,作为欧佩克实际主导者的沙特阿拉伯损失惨重。期间,沙特耗费了超过34%的外汇储备,财政从盈余变为高达980亿美元的赤字。当时沙特副经济部长甚至直言,若不改革且全球经济不变,沙特将在三到四年内破产。这场由沙特发起、旨在打击美国页岩油产业的油价战,最终不仅摧毁了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还损害了组织及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声誉。据国际能源署估算,沙特让欧佩克成员国在此期间至少损失4500亿美元收入。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利用欧佩克及沙特的困境,通过激励与威胁手段维持油价在特定区间。“特朗普油价区间” 下限为布伦特原油每桶40 - 45美元,这是美国多数页岩油生产商的盈亏平衡点及盈利价格;上限为每桶75 - 80美元,与美国经济增长有利的汽油价格相关。从特朗普的竞选言论及第二任期蓝图看,他仍希望美国主导油价。沙特深知特朗普这一任期权力更大,且其对欧佩克态度强硬。此前沙特与俄罗斯协调减产推高油价时,特朗普迅速回应,要求沙特降价并为军事保护作贡献。在特朗普警告油价上限后果后,沙特曾协调增产压低油价。

2014 - 2016年油价战后,美国对沙特政策转变。此前美沙协议是沙特保障美国石油供应,美国维护沙特安全,沙特石油价格合理。战后协议变更为沙特不得损害美国经济福祉。如今欧佩克+的增产决定处于这样复杂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未来国际油价走向及各方博弈仍值得密切关注。
文章来源:
翻译、编辑:中国国际能源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