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六个部分。其中专家评审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期锦囊,一起详细了解专家评审的工作流程以及评审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专家评审如何开展?专家评审这一部分工作由专家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两个环节组成。线上评估是入校评估的基础,入校评估是线上评估的补充与深化。
线上评估
线上评佔专家组人数较多,约为15-21人。其中组长1人、副组长1人(视需要配备),项目管理员1人、秘书1-2人。线上评估时间一般为2-4周。专家组组长须召开专家组线上评估布置会,明确评估要求及时间安排,分配工作任务后开始线上评估工作。
线上评估材料包括1个《自评报告》(含支撑材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3个教学报告即《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个就业报告即《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简称“1+3+3”报告。
线下评估
线下评估是线上评估的补充与深化,专家组要对线上评估存疑的问题进行重点求证,形成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的评价。线上评估结束后,专家组组长根据实际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下专家评估的内容和环节为考察线上评估存疑问题、考察专家入校评估方案的重点内容、实地走访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完成线上评估无法开展或没有进行的环节等。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结束后,专家组将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情况,形成《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并在入校评估结束后4周内在评估系统提交。
二、线上与线下,专家组关注哪些重点?在线上评估阶段,专家组将围绕高校自主选择的评估类型、评估指标和审核重点,对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涵要求,全面分析、综合诊断,审核参评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对评估指标的达成情况。专家组会重点关注参评学校教育教学状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情况。包括专业调整情况以及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专任教师数量、教育教学经费、实验室设施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发展等状态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校质量保障措施是否发挥作用。
专家组还会把参评学校放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参评学校所处的地域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和特点、学校所依托的行业发展状况及对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包括经费支持、教师引进、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等,关注参评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从而给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审核意见和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在线下评估阶段,专家会在全面审读“1+3+3”报告等评估材料的基础上,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全面查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亮点和问题,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并且,专家组会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国家数据平台数据信息等常态资源,通过深入开展访谈、听课看课、随机实地暗访及补充材料调阅等考察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入校评估突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重点问题开展核查工作。
另外,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立德树人,增设了专家组审核立德树人负面清单的任务。因此,专家组入校线下评估时会重点核查学校党委是否存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意识形态、管党治校、治学办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责任不到位,立德树人落实制度体系不健全,立德树人渠道模式创新不够,立德树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立德树人师资队伍建设不达标,师德师风问题频发,立德树人工作的考核评价存在不足等七个方面的问题,重点关注有没有出现负面清单,出现了学校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
专家评审并不是为了给高校评出“优良中差”、划分等级,而是通过对学校“会诊”,当好“医生”和“教练”,发现学校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高校应树立“质量共同体”理念,看到这一行为的本质是为高校服务而非“猫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参评高校、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形成了一个质量共同体,围绕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探讨、一起解决,这要求学校以“平常心”看待评估,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自身短板,深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形成高质量“问题清单”。学校也可就自评和他评中提出的问题与评估专家互动、研讨,共商持续改进提升之策,协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