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四块玉”之李玉茹

千年史诗 2024-08-01 23:38:15

李玉茹1924年7月25日出生于北京,李玉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给别人做针线活抚养她和姐姐。

李玉茹受母亲影响迷上了京剧,小时候的李玉茹身材修长,眉目俊秀,声音清脆好听,票友李墨香义务教她唱老生。

李玉茹

1932年李玉茹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是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建的,不仅不收学费、管饭,每年还发给学生两套衣服。

李玉茹初学青衣、后习花旦兼刀马旦,师从王瑶卿、程砚秋、于连泉(即筱翠花)、郭际湘、律佩芳、吴富琴等,为该校第四班“玉”字辈学生。李玉茹非常珍惜学戏机会,课后“练私功”从不惜力,为了练习跑圆场,脚后跟都跑烂了,她也不肯休息。李玉茹不肯睡懒觉,早上天不亮就跑到附近的陶然亭练早功。自己的课上完了,李玉茹还经常去师哥师姐那里蹭课,日积月累,她在同届学员中会的戏最多。

王瑶卿与中华戏校学生合影

1936年秋天李玉茹在广和楼搭戏表演《四郎探母》,当天唱铁镜公主的侯玉兰和唱萧太后的白玉薇嗓子都哑了,无法上台。还有半小时要开演了,教务主任沈三玉是当天的执事,急得团团转,大声问李玉茹:《坐宫》会不会唱?李玉茹整天演宫女,对铁镜公主、萧太后的戏早已烂熟于心,郑重点了点头。孙主任说:赶快上妆,顶上去!过门响起,李玉茹扮演的铁镜公主款款上台,眼尖的戏迷一眼就认出她是“宫女”,随即就是一片倒彩,李玉茹的心一紧,随即平复心情,她的唱腔清朗甜润,眼神举止生动传情,数百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接下来,李玉茹又唱《回令》,她表演的萧太后更是一句一片彩,前几排的戏迷纷纷站起来李玉茹鼓掌。李玉茹演毕回到后台,沈三玉迎上前动情地说:立功了!立功了!

广和楼

阴差阳错,两位师姐成就了李玉茹,她在广和楼一炮走红。李玉茹与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芝并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四块玉”。

李玉茹

此后李玉茹开始和师姐一起挑头牌,“李玉茹”三个字出现在戏单最显眼的位置。不久李玉茹唱全本的《王宝钗》《玉堂春》《穆桂英》,她的名字开始有了号召力,只要戏单贴出去,戏票几个小时就能卖光,很多戏迷从天津、保定赶到北京,专门看李玉茹的表演。年纪轻轻,李玉茹火爆京城!

李玉茹

1937年北平沦陷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专门排演《苏武牧羊》《文姬回汉》等表现民族气节的剧目。李玉茹最喜欢演这些戏,她用自己的唱念做打,感召民众奋力抗争,誓死不做亡国奴。渐渐的日伪政权看不下去了,决议让敌伪广播电台接管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1940年暑假李玉茹即将毕业,金仲荪校长突然将大家召集到学校。他站在台阶上悲愤地说:戏校即日解散,抱歉,我不能将大家送到社会,以后的道路要靠你们自己去闯了。但大家不要忘记,我们不是低贱的戏子,是堂堂正正的戏曲演员!李玉茹清楚是怎么回事,她和同学都流下悲愤泪水。当天下午李玉茹在吉祥戏院主演京剧《得意缘》,该剧讲述宋朝末年一户人家,不愿接受元朝统治躲避深山,女儿与书生郎君结缘下山的故事。唱到悲情处,李玉茹想到金校长的悲愤讲演,想到解散的母校,泪水扑簌簌而落。观众也被带入戏中,个个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戏演完了,他们谁也不走,在剧场内一遍遍鼓掌。

1940年毕业后李玉茹组织“如意社”,自任社长并担任主要演员,先后与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等合作演出,排演了《玉人美》《三妇艳》《鸳鸯泪》《琥珀珠》《美人鱼》等新戏,曾经拜荀慧生为师。

1941年春节李玉茹来沪演出,春节5天李玉茹主演了《鸿鸾禧》,连续上演四场新剧《美人鱼》,饰妙华;接着上演《凤双飞》,前饰胡凤莲(即“渔婆旦”),后饰卢凤英(即“帐子旦”)。接着又上演《鸳鸯泪》,前饰冯素蕙,后部反串小生饰杜文学,结果连场爆满。36天期满后,观众欲罢不能,只好再加演12天,先演4场《鸳鸯泪》,垫演2场《美人鱼》,再续演5场《鸳鸯泪》,最后一场临别纪念戏,大轴是全体反串《法门寺》。此次为期1个半月的演出,李玉茹唱念做打俱佳,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在上海收获拥趸无数,当地戏迷送的花篮剧场内摆不下,一直排到戏院外的马路上,奠定了李玉茹在上海的声誉。

当时梅兰芳正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而闲居上海,李玉茹得到机会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亲自传授给她《奇双会》、《霸王别姬》等戏。梅兰芳不仅教戏,还教做人,他嫉恶如仇、急公好义的优秀品质,深深感染了李玉茹。

蓄须明志的梅兰芳

同时李玉茹又拜赵桐珊(芙蓉草)为师,在花旦戏和刀马旦戏方面,得到赵桐珊的指导。

李玉茹剧照

此后李玉茹长期在上海发展,她加入有名的天蟾舞台,与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等名家组成“十大头牌”,成为上海京剧界璀璨星斗。

1942年李玉茹应邀参加扶风社与马连良在黄金大戏院合演《苏武牧羊》。

1944年起李玉茹又先后与叶盛兰、马富禄、袁世海、谭富英、李少春等合作演出过《翠屏山》《战宛城》《董小宛》《赵五娘》《潇湘夜雨》《香妃恨》等戏。

抗战胜利后李玉茹与言慧珠、童芷苓来到上海定居。

1946年李玉茹在天蟾舞台与叶盛章、叶盛兰、李少春等以“十大头牌”为号召,轮流挂头牌,与郭元汾合演《二进宫》,与叶盛章、马富禄、高维廉等合演《武松与潘金莲》,与李少春、袁世海、高维廉、叶盛章等合演《美人鱼》《百战兴唐》等剧;继而,在黄金大戏院与杨宝森合作演出。

李玉茹

1947年李玉茹参加周信芳领导的“易俗社”,与周信芳、俞振飞等合作演出。

周信芳、李玉茹剧照

1948年华艺影片公司拍摄了李玉茹主演的戏曲片《小放牛》。

李玉茹《小放牛》

1949年李玉茹搭档周信芳在上海的中国戏院主演《投军别窑》《南天门》《宋士杰》等传统京剧。没演几场,周信芳因母病故而辍演,剧院让她顶梁继续演出,天天客满。

1950年李玉茹在上海自组李玉茹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

1952年李玉茹参加贺龙元帅率领的赴朝慰问团,他们穿过枪林弹雨,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慰问演出。

1953年李玉茹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又师承黄桂秋。排演新编剧《白蛇传》《三姐下凡》《铸剑》《玉簪记》等赴各地巡回演出。

1954年李玉茹在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她因在《铸剑》中饰莫邪而获会演一等演员奖,同时还主演了《拾玉镯》、《小放牛》等剧。

1955 年李玉茹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李玉茹京剧团并入上海京剧院,她成为剧院的骨干演员,与言慧珠、童芷苓并称“上海京剧院三大旦角头牌”。该年毛泽东主席到上海,在京剧晚会上,她与俞振飞合作演出《断桥》。

1956年李玉茹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戏曲片《宋士杰》中与周信芳合作,饰演杨素贞,该片公映后,深受全国戏迷追捧。

戏剧电影《宋士杰》海报

1959年,上海京剧院将梆子的传统戏《红梅园》《李慧娘》改编成京剧,由李玉茹主演,在表演中,她吸取了川剧、秦腔等剧种的长处,并和京剧传统程式融汇起来,浑然一体,不着痕迹。在“见场”一场里,她还大胆地吸取了芭蕾舞的“托举”、“站人”等技巧,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艺术。

1960年李玉茹在改编程派名剧《梅妃》时,继承了程派的唱腔艺术长处,又巧妙地融合了梅派庄重、浑厚、华贵、委婉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努力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受观众的赞赏。

二十世纪60年代李玉茹因在旧社会唱过戏,遭受不公正待遇,整整14年没能登台。远离心爱的京剧事业,李玉茹一颗心沉浸在压抑、苦闷中。

1978年李玉茹担任上海京剧院三团团长,同年秋天她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到了著名作家曹禺发表的小说《王昭君》。李玉茹主动找到曹禺,打算将这部作品改编成新编历史剧。

1979年8至9月间李玉茹随上海京剧团出访西欧,演出了《贵妃醉酒》,饰演杨贵妃。

李玉茹《贵妃醉酒》剧照

1979年12月7日,55岁的李玉茹与69岁的曹禺在北京市领取了结婚证。

20世纪80年代初李玉茹排演了根据日本歌舞伎改编的京剧《镜狮子》,饰演弥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演出于京、津、沪、宁、汉各地,均受欢迎。

李玉茹《镜狮子》剧照

80年代中后期李玉茹离开舞台,开始从事戏曲教学和京剧理论研究工作。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一处四合院,李玉茹在客厅指导学生表演,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精益求精。曹禺在一旁笑眯眯观看,脸上满是欣赏与赞叹。

李玉茹与丈夫曹禺

1988年后李玉茹因患肺癌多次住院治疗,在患病期间仍刻苦写作,先后完成论文几十万字,创作长篇小说《小女人》,不久前撰写出版专著《李玉茹谈戏说艺》。

长篇小说《小女人》

专著《李玉茹谈戏说艺》

2008年7月11日9时51分李玉茹因病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4岁。

李玉茹

李玉茹的弟子有吕爱莲、吴江燕、孙爱珍、陆义萍等,他们继续为发展、繁荣京剧事业而努力!

李玉茹是一位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京剧演员。在《小放牛》《梅妃》《红梅阁》等剧中塑造了众多杰出的舞台艺术形象。她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呕心沥血,致力于对上海及各地京剧青年演员的培养,培育出一大批活跃于国内京剧舞台的优秀表演艺术人才。她的扮相俊秀端庄,嗓音清朗浑厚,演唱声情并茂,功底深厚,戏路宽广,表演细腻传神。

0 阅读:0

千年史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