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职做短线之前,我是某已倒闭大型地产公司的一名部门负责人,负责的就是成本与合约部门。工作的很大一块内容就是想方设法的控制成本,从设计端如何节约造价,从采购端如何压榨合作单位(俗称的乙方),从计算端如何找到有利的角度少算点钱,哈哈。现在的许多思维,都是职业经理人时期形成的。刚毕业去下大公司还是有好处的,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标准化影响着我现在的交易系统。我坏就坏在被温水煮了太多年的青蛙,要早一点出来创业就更好了。废话有点多。
短线当然是一门生意。生意是什么?一买一卖倒差价。我也时常与人说起,如果短线做的好,天下的生意你都看不上。就拿我的另外一块事业肉类冻品进口贸易来说,利润率只有3%左右,在我大A一天20%的英雄事迹都经常上演,比如说昨天的泰尔股份。不过,实业胜在它的稳定以及基数大,而且风险不像短线这样不可控,还是值得去继续发展下去。
短线控制成本的重点,我觉得应该放在买入环节。因为卖出会在什么价格,你无法控制,只能根据市场随机而定。这是基于我自己的交易系统而说这话的,大家理解当然不一样。我有固定的选股范围条件,然后非常固定的买点。以前三年前经常买在半路,比如说是5%左右,后来在实战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提炼后,把买入成本压缩到了三分之一路,3-3.5%之间。先来说说这么做的好处,那就是一只票的成本下降了1.5~2%,一个月做10只票,那是15~20%的理论成本节约下来,相当于多赚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直接设置买入成本在1%呢?或者更低,那不是赚的更多了吗?肯定不行。凡事都要讲究个平衡,凡事都有边界。比如政府缺钱那不断的印钱不就好了吗?把全世界都买下来,肯定不现实。因为,如果我把成本买点设置的更低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票同时符合,造成失败概率增加。失败一只亏10个点,顶的上6只票的节约成本,根据划不来。所以目前的成本设置也是基于保障成功概率的基础上寻找的临界点。但我还会一直下降成本,现在在考虑2-3%以内,当天板可吃7~8个,不能拍脑袋定,还是要科学的复盘才可以。
卖点上,我只固定了时间,还没找到固定百分比的方法。卖点上也总结了一个新的规则,但总是觉得与目前的交易系统不符合,适用于一进二模式。一进二模式最近没说了,是因为还是没解决,多只票如何选择的问题,还在琢磨中。
早上起来,分享一些想法。短线不是搞科研搞芯片,入门很容易,然后,把每个细节不断的打磨,得到好的交易系统就躺赚吧。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淘股吧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