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对此人深信不疑,1980年他主动辞职,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书香茶馆 2023-10-17 08:37:58

在毛主席晚年信任和提拔的干部之中,吴德是属于最为器重之人。于1971年9月12日下午时分,当时毛主席正在南巡途中。然而一通来自北京的紧急电话,却立即让他乘坐专列赶回北京。

当毛主席的专列停在北京丰台后,他立即找来李德生、吴德、纪登奎等人。一番会谈后,时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的吴德,迅速回去进行此次任务的部署计划。

随后,吴德率部配合中央组织,及时、妥善地处理了此次轰动全国的“九一三”大事件。在这次变故后,吴德被组织提升为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同时还兼任北京军区的第一政委,一手掌握着北京的军、政双大权。

于1973年之时,吴德被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一时间可谓是达到了人生巅峰。而彼时的毛主席,更是对吴德深信不疑、极其器重。

熟读文史的人都知道,其实早在当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已经听过吴德的名字,对其工作能力更是非常赞赏。彼年的吴德才智双全、英俊潇洒,乃是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

据资料显示,吴德原名李春华,出生于1913年的河北丰润。于1932年之时,年仅20岁的吴德开始投身革命队伍。在中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工人运动,于次年被批准入党。

不久后,吴德被组织派往唐山一带,前去开展、领导工人运动。由于工作出色、稳重,后来还担任了华北铁路局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等等重要职务。

于1938年6月之时,当时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所部来到冀东。很快,时任冀热察区冀东分区书记吴德,一同与他们参与领导了此次的“冀东起义”。

原本此次武装起义计划为一两千人参加,但是没想到发动后席卷整个冀东,最后居然有将近二十多万人前来鼎力相助。

尽管此次起义失败了,不过在起义的过程中,吴德出色的组织能力却令人惊叹。于1940年时,吴德被组织派往延安党校学习。后来毛主席等人听了“冀东起义”情况报告,对吴德的工作更是认可、赞赏。

很快,毛主席亲自取消了吴德在党校的学习计划,随即安排他担任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一职。数月后,他又被升任为中央情报部的第四室副主任一职。

1945年的七大会议上,吴德作为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后,他更是斩头露角地进入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视线,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吴德一开始被任命为燃料工业部副部长一职,后来又被调任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平原省委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等等要职。

再后来,吴德又在吉林当了十一年的省委第一书记,亦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贡献。

1966年的5月之时,深受组长器重的吴德被调到北京工作,担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职务。在后来的特殊十年时期,他以低调且稳重的工作态度,极力周旋地稳住了当时北京的复杂局面。

但是令人遗憾、不解的是,当大批老干部们遭受诬陷、迫害时。他的处理方法却令人非常失望。于1975年时,吴德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一直,官至副国级。

1978年时,吴德再次当选、然而在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很多老同志对他提出了批判,批评他在担任北京第一书记期间的工作不尽人意。

1980年时,67岁的吴德主动辞职,此后离开了主要领导岗位。晚年时的吴德居住在东交民巷,与家人过着低调的普通生活。于1995年11月29日时,82岁的吴德在北京病重去世。去世前,他再三叮嘱家人:“丧事从简即可,不举行任何追悼会”。然而,中央还是为吴德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并按副国级标准,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的葬礼。

1 阅读: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