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客太难?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够卷

研究点带货事儿 2024-10-31 13:00:39

高价低频的获客方法

我们先说高价低频的品类,类似珠宝、家居、汽车、房子等。这类产品的特点,价格很高很高,且单次购买之后再次购买的周期会很长,以年为单位的。

大家觉得高价低频的产品,获客最关键的是什么?

1.标品注重品牌效应

比如大家买30万的车第一想到的就是BBA,不管最后买不买,都会选择试驾,买房子的时候买的都是有名的开发商(虽然现在一言难尽)。

2.非标品更注重服务体验

你今儿打算结婚了,找了一家婚庆公司,聊了聊感觉人挺靠谱,过往案例图片啥的也不错,那也基本会选择这家门店。

3. 用户关系链

任何生意最大的护城河就是用户的社交关系。这里突然想到电影情节里的一句话「在坐的各位都是劳斯莱斯、奔驰,你开个马自达当然会迟到」。

再说个真实案例,2020年我朋友买车时,打算买蔚来,但是看到网络负面评价多就犹豫了。他问了身边同样买车的人,那个人就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蔚来不错,我还买了人家的股票」,于是我这朋友就直接购买了。

这些高价低频的重要标志就是:线下交付

大多数用户首次进店(接触)是为了初步了解品牌及产品,由于产品性质,用户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和思考才会最终下决定购买。

这个思考的时间来自于多重维度的。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因为思考周期长,客户很难在店内就直接达成购买,一般都是有个意向,然后回你一句“我回去考虑考虑”。

这时候,抓住离店用户,抓住微信沉淀的用户才是关键。品牌很有必要通过1v1的方式做顾问式的服务,挖掘痛点,并打消用户的下单顾虑。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咨询的人都适合加微信,也并不是每一个加入到微信的客户都需要用群发语找自己的存在感。客户与客户经理,用户与品牌之前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链接方式。

这里推荐一个方式:通过第一次客户经理接触之后去填写相应的问卷调查,再经过详细的筛选,对有价值的用户进行电话/私聊等方式进行1V1沟通。

进入微信之后,就需要顾问进行多点的触达持续教育,提高用户注意力,建立信任。用朋友圈、私聊、公众号、视频号等方式向用户传递专业知识。

传递知识是聊天而不是推销,是内容不是广告。天天嘘寒问暖(吃了吗,今天天气冷多加衣服的这种又一茬没一茬的话)或催促下单,持续以这种方式触达用户,容易给大多数用户造成骚扰,让用户产生反感心理,最终导致用户的拉黑或者屏蔽。

对于高价低频的产品,用户本身的决策周期就会长,需要给客户时间,要有耐心,要学会细水长流。

这个过程里,不追求用户活跃,又不能让用户彻底忘记你,你可以通过内容进行一些触达。比如:行业动态、当地动态、横向测评等等,内容和用户需求、商品本身相关即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做买房中介的哥们,在石家庄搞的。他的客户粘性非常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你来到我的朋友圈,只要你在当地有买房需求,你一定会来找我。

加了哥们微信,会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也不特意打扰你,但是这哥们隔三差五的在视频号开个直播,聊当地的买房政策,帮你算性价比,帮你算贷款。咱就说,这么卷的中介,你能不感动吗?当你身边朋友想要买房的时候,你第一选择就会想到他。这就是润总说的「转介绍」。

总结高价低频的获客方式:

1、精准筛选。在更能成单的客户身上尽心尽力。

2、建立信任。销售味道不要太浓,把用户当作朋友对待。

3、长周期的信任带来客户的转介绍。通过客户信任口碑,进行客户转介绍。

4、品牌感知建立。品牌感知来源于哪里?来源于第一次微信的承接,朋友圈的内容承接。

5、轻触达。用户需求虽然是低频,但不能让用户忘了你。

高频低价的获客方法

再说说高频低价,这类商品在一般为:饮品、奶茶、餐饮、网站包月服务、零食以及零售百货方面。偏向于习惯性消费和冲动消费。

最关键的点在于:整个销售链路和资金链路的运转效率。

因为低价利润较低,承担不了较高的获客成本,但是因为高频的属性在,可以利用复购率的打法不断的让单个用户持续买单

通过复购复盖掉单次的获客成本就可以,这就不能向高频、高价进行爆炸式传播,更多的需要精细化的运营,不断的花精力进行用户的复购。

比如瑞幸咖啡,通过大量的折扣劵,让单个用户不断消费,最终覆盖掉开店成本与制作成本。

举个例子,上周和朋友吃饭,消费满200赠送了一道菜,但是我需要在下次吃饭时才能使用。虽然这些菜,单价不算高,但之后,如果你再也不去消费了,这张券就相当于浪费了。所以下次再选吃饭的地方,这家店铺无意之中就成了我的首选。

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向新消费看齐,通过品牌年轻化营销、品牌联名等方式,持续不断的大量破圈获客,最终将私域变为自己的公域进行运营。如会员积分、产品小程序等,最后再通过将私高客单的饮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最后送上一个渠道获客的小图~希望对你有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