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史墨弦说说 2025-03-30 18:20:35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但随后的历史却以李自成的迅速失败和大顺政权的崩溃为结局。

山海关之战,这一决定性的战役,成了这一历史转折的核心。

李自成本来凭借庞大的军队和民众支持,成功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政权,但他在面对新兴的清朝势力时,却未能有效应对。

尤其是吴三桂的背叛,使得李自成的命运彻底改变。吴三桂投降清朝,为清军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而李自成的军事决策和权力结构上的不稳固也暴露无遗。

吴三桂翻脸如翻书,李自成仓促应战埋下败局

这年,正值四月,北京刚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一幕。

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城门,明朝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百官四散,三百年江山转瞬间成了过眼云烟。

李自成本以为,大事已定,接下来便是稳坐江山,分封功臣。

可他没料到,一场血雨腥风的战役正悄然逼近。

在山海关一带,还有一支拥有完整战力的明军部队——关宁军,由吴三桂统领。

这个吴三桂出身辽东军户,自小在边关摸爬滚打,脑子活、手段硬。

最初,李自成想拉拢吴三桂,派人送信、送钱,还安排吴三桂的老父亲亲笔写信劝降。

吴三桂也不是个傻子,细细算了一笔账:一边是刚打下北京、声势正盛的大顺军,一边是逃亡江南、自身难保的南明朝廷。他一度打算接受招降,交出了山海关关防,派人入京,表明诚意。

一切似乎都向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

可变化来的太快。

吴三桂刚走到河北永平,就听说自己的父亲被扣,家中被抄,最宠爱的妾室陈圆圆也落入刘宗敏之手,遭到羞辱。这一消息如同在他心头插了一把刀。他怒不可遏,当即带兵折返山海关,夺回关城,赶走了李自成派来接防的唐通。

这一反转,李自成事先毫无准备。

前一日还在议封吴三桂为“大将军”,后一日就变成了敌军主帅。局势骤变,他却已经别无选择。

山海关若失守,清军南下的通道将被彻底打开。

于是李自成决定亲征,一场关乎大顺国命运的战役,在仓促中展开。

山海关下血战三日

从北京到山海关,足有三百多里山路。

李自成不敢怠慢,带着约八万兵马连夜兼程。

史书记载,他们七天之内赶到关前,几乎是日夜不休。

士兵的脚底起泡、军马瘦得见骨,就连李自成都不得不从马背上下来,徒步前行几段。

等大军到了,吴三桂早已在城头布下阵势。

山海关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险要。

东罗城、南翼城、北翼城三座辅城一字排开,正关城高耸雄峙,守军战力虽不如大顺军多,但靠着地势足以一战。

李自成第一天派大将唐通从北面试探,遭遇关宁军猛攻;第二天改为从南翼城强攻,结果依旧未能撕开缺口。

每次冲锋都伴随着成百上千的伤亡,大顺军死伤之多,以至于临时的野战营都不够安置伤兵,士卒们用破布裹着伤口,咬牙坚持。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第三天。

吴三桂明知自己兵力处于劣势,没打算死守。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胜算不在于防守,而是等清军赶到。

原来在几日前,他就派人给多尔衮送信,请求出兵援助,并承诺事成之后愿剃发归降。

这边李自成还在苦攻,那边清军早已悄然接近。

22日清晨,山海关北边传来马蹄震地的声音。

清军主帅多尔衮亲自率两万骑兵,从长城北侧绕道一片石小道,突然出现在战场。他兵分两路,一路由阿济格从西北突袭,一路由多铎向东南合围。

李自成大惊,仓促调兵应对,却发现唐通在一片石的防线已被突破,大顺军的左翼出现大裂口。等他调回中军时,战线已经完全被撕裂。

战场上的士兵来不及思考,眼前尽是鲜血与喊杀声。

大顺军一开始还有抵抗之心,但没多久就陷入四面楚歌,后有清军骑兵围剿,前有吴三桂部兵趁势反击。

冲散的士兵逃向海边,被赶入海中者不计其数。

据清军战后记录,大顺军此役死亡超过五万人,弃械投降者两万有余,其余多逃散于山林之中。

李自成麾下的十五员大将战死沙场,大将刘宗敏虽未死,也身负重伤,一度昏迷不醒。

李自成当日傍晚才带着不足七千骑兵逃出战场。

有人回忆,当时闯王的披风被鲜血染透,马也瘸了一条腿,王旗折断,一路无话,仿佛老了十岁。

从山海关败退,到九宫山身死,一步步走入绝境

兵败山海关,几乎是李自成一生的转折点。他带着残部逃回北京,却已无力镇压局势。

百姓听闻清军将至,多有惊恐;城中文武百官,大都收拾细软、逃离京城。

短短几日,北京再次陷入混乱。

李自成原本想着重整旗鼓、死守一战,可大多数将领都已心灰意冷。

有人劝他南下西安,重整大顺根基;也有人主张假意投降清廷,保全实力。但李自成不愿。他选择火烧宫殿、斩杀吴三桂全族三十余人,以此泄愤。

这看似痛快,却彻底断了回头路。

清军进京后,李自成南撤,先入山西,又转战河南、湖北,兵力从数万锐减到三千,又从三千成了千余。

再往后,就是零星散兵、义子义孙、流民聚众。

到了1645年,他已没有能再打一仗的兵了。

五月,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本打算穿山入湖南。谁料当地地主武装早有防备,夜袭大顺军营。

战斗极为惨烈,李自成亲自挥刀迎战,但终究寡不敌众。那夜月黑风急,他身边亲兵尽皆战死。

第二日,有乡人称在山谷中发现一具身披龙袍的尸体,胸前中箭,眉心中刀。

有人说,那不是他;也有人说,他在夹山寺削发为僧,一直活到康熙年间。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改变不了一点——曾叱咤风云的闯王,最终死于流亡。

一切的起点,正是那场山海关之战。

如果他当时多给吴三桂几分宽容,不强征家产,不掳掠亲眷,或许吴三桂不会临阵反戈;如果他不急于讨伐,而是深耕根基、稳住人心,也许清军不会那么容易找到破口。

但“也许”无法抵挡现实的洪流。

那一天,数万具大顺士兵的尸体堆在石河之畔,血染海滩,旗帜尽毁。

山海关之战,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教训。

结语

这就是李自成的山海关:一场三日之战,断送了十八万兵马,一腔壮志化作尘土。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可那血与火的记忆,仍在黄海边的海风中飘荡,至今未散。



0 阅读:0

史墨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