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划定!奥体“位置有变”,不要心慌…

棕皓聊房产 2025-03-28 04:15:02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西安奥体中心板块的变迁,像一部现实版的城市逆袭史。

曾经的荒滩远郊,因一场国家级盛会一跃成为城市封面;又因三次规划升级,跻身西安中心城区和城市新中心。

如今的奥体,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画饼"吸引目光的"边缘板块",而是一座被真金白银和顶级配套托举起的"未来之城"。

当有人还在纠结"奥体是否被高估"时,它的天际线早已被超高层建筑群重新定义。

在上一版城市规划之中,国际港属于绝对的郊区,就算浐灞也觉得“跟他不熟悉”。

翻开2008年版《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边界被严格限定在绕城高速以内,而奥体所在的新筑板块,彼时还是地图上最东端的灰色地带。

这里曾是被双重"边缘化"的存在:地理上,渭河与灞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原,长期被视为城市扩张的天然屏障;规划上,主城区"摊大饼"式西进、南拓时,东郊始终是沉默的旁观者。

基建短板暴露发展困境:直到2010年前后,灞河以东仍被戏称为"四无地带"——无地铁、无商业、无产业、无人口。链接主城区的仅有东三环一条主干道,公交车末班车结束于晚8点,夜幕降临时,连出租车都不愿接单。

这种困局在2017年以后,一大批国央企竞得奥体地块时达到顶峰:当时周边楼面价仅2000元/㎡左右,开发商却被要求建总部、学校、公园等。

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国际港务区是"物流集散地"的代名词,集装箱卡车扬起的尘土与汽笛声,构成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全部想象……

然后,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倡议签署,“十四运”揭幕,规划升级正式开启。

2024年7月发布的《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如同一声惊雷,宣告奥体板块正式完成从"城市远郊"到"双核中心"的蜕变。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名称更迭,而是西安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层重构。

第一重转变:行政意义上中心化。

当2025版《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将中心城区东界推至京昆高速,在约766平方公里的新版图上,奥体板块首次被纳入"主城核心圈"。

这意味着,奥体板块不再是郊区,西安市政配套投入强度也要改变,要从"补充型"升级为"标配型",教育、医疗资源开始按主城区标准投放。

轨道交通规划优先权跃升,在现有3条地铁线(14、3、10号线)基础上,远期规划新增2条(7、21号线)穿心线路。

第二重转变:功能定位的顶级化。

其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引领区"的定位,暴露出西安的勃勃雄心,这里不仅要承接主城疏解功能,更要成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会客厅。

为了发挥国际港优势,《总规》以大篇幅抒写“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强调了奥体中心互动,这种“港城+港产+港贸”的模式,让奥体CBD的建设迫切性明显提升,同时整体的定位也被拉升。

此外,“西安城市新中心”定位,更是确定了板块发展预期,这里不是“副中心”,而是一个全新的“新中心”。

一提起西安奥体中心板块,大家很容易想到,用2000多亿砸出来的“顶配生活”。

如果说规划升级是政策背书,那么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奥体逆袭的底气。从2018年正式动工以来,奥体中心开发一直是高水准起笔,喊出了“以雄安标准”建设,还以规划斩获了国土资源部城市规划奖,这在西安尚属唯一。

此后,随着“十四运”拉开帷幕,所有人都能看到东北片区新城拔地而起,而且是“一次塑型”,构成了一个密集的资源交织网络:

地铁线路(3/14/10)、十三家央企区域总部(华润/招商/中冶&五矿/电建/中铁/中粮/中石油/中农行/国家电网/华润新能源/西铁/中化城投)、六大商业综合体(汇溪广场、湃中心、万象汇、奥体国际、铂瑞中心、陆港之翼)......

九座“长安系列”文化地标(长安鼎、长安钻、长安花、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长安赋、长安谷、长安翼)、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城市名校(铁一中、高新一中、陕师大、西交大等)、酒店群(诺富特、丽芮酒店、万豪源宿、洲际酒店等)......

与某些新区"住宅先行"的粗放模式不同,奥体选择"配套反哺人口"的路径,虽然奥体开发还是一个初步阶段,其场馆配套密度甚至超越大唐不夜城、曲江池、大雁塔等。

按照《总规》发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促进内陆多层次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完善重大场馆群建设,加强对国家级赛事、博览会、艺术节、研学培训等活动的空间保障,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将是西安发展的“新中心”,西安将会更大力度的为这里输入资源,培育区域的发展势能。

从现在来看,“西咸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陕西不会厚此薄彼,接下来,“西渭一体化”也将会被提上日程。

十余年前,陕西提出“西渭一体化”,强调“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如今,西安定位和总量升级扩大,渭南的发展也将承接溢出效应,西安与渭南的发展互动关键位置便是浐灞国际港。

正如《总规》所说:“东拓”:以浐河、灞河两岸为重点,围绕奥体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打造国际化外向型功能承载区。疏通城市东部路网,连接临潼城区,联动渭南中心城区,打开城市东大门。

这种"跨市规划"的魄力,让奥体成为西安向东发展的“桥头堡”,住在渭南高新区,乘地铁25分钟直达奥体商务区,这种场景将在2026年成为现实。

当千年古都跳出城墙思维,在灞渭之滨再造一座“未来之城”,奥体的价值早已超越房地产范畴——它是西安走向国际化的跳板,是内陆城市突破地理桎梏的范本,更是中国新城区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

那些仍在质疑“奥体是否过热”的人或许该明白:西安的奥体从来没有想过透支未来,所有的价值也不过是吸引人进来罢了!

—END—

1 阅读:113
评论列表
  • 2025-03-28 14:40

    西安奥体中心、西安港,将是千年古都与世界交往的桥头堡,利在当代,功铸千秋。